这天午后,柳氏正在巧味斋核对账目,丫鬟春桃突然红着眼跑进来,身后还跟着个衣衫破旧、满脸焦急的老汉——正是春桃的父亲。
“夫人,您快救救我们家吧!”春桃父亲一进门就扑通跪下,老泪纵横,“家里的老黄牛今早误食了钉子,趴在地上起不来,兽医来看了,说要剖开肚子取钉子,得要五十两银子!我们家就靠这头牛耕地、拉货,没了牛,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春桃也跟着哭:“夫人,我爹娘攒了半辈子才买了这头牛,现在出了这事,他们连饭都吃不下了。我手里那点月钱根本不够,只能求您帮帮忙……”
柳氏连忙扶起老汉,心里也跟着着急。五十两银子对张家来说不算小数,但看着父女俩绝望的模样,她实在不忍心:“春桃,你先别急。这银子我得跟娘商量商量,咱们一起想办法。”
她安顿好春桃父女,立刻去主院找李氏。刚把事情说完,就见李氏原本平静的眼神突然亮了,拍着桌子道:“牛误食钉子?这我熟啊!”
柳氏愣了愣:“娘,您……您还懂给牛治病?”
“可不是嘛!”李氏来了精神,起身就往外走,“我以前在现代,跟着村里的兽医学过给家畜取异物。牛的胃分好几个,钉子一般卡在网胃里,只要找对位置,用磁铁棒就能吸出来,根本不用开膛破肚,更花不了五十两!”
她一边走一边吩咐:“快让春桃带咱们去她家,再让陈老汉准备根粗点的铁丝,一头绑上块小磁铁,再烧壶开水消毒——咱们这就去救牛!”
柳氏又惊又喜,赶紧按李氏的吩咐去安排。不多时,李氏带着工具,跟着春桃父女往村外赶。路上,春桃父亲还是半信半疑:“老夫人,这……这不用开膛真能把钉子取出来?之前那兽医说,钉子扎进胃里,只能剖开才能拿出来啊!”
“放心吧。”李氏笑着解释,“牛的网胃像个筛子,钉子进去后容易卡在里面,但它不会随便移动。咱们用磁铁棒从喉咙伸进去,顺着食道到网胃,就能把钉子吸出来,比开膛安全多了。”
到了春桃家,老黄牛果然趴在牛棚里,精神萎靡,嘴里还不断流着涎水。李氏先让春桃父亲给牛喂了点温水,安抚它的情绪,然后让陈老汉把铁丝弯成光滑的弧度,绑紧磁铁,用开水烫了几遍消毒。
“你们按住牛的头,别让它乱动。”李氏挽起袖子,看准牛的喉咙位置,慢慢将铁丝伸进去。她一边调整角度,一边轻声对牛说:“别怕,很快就好。”
春桃和她父亲紧张地盯着,大气都不敢喘。过了约莫一刻钟,李氏突然感觉到手里的铁丝传来一阵拉力,她心里一喜,慢慢将铁丝往回拉——只见铁丝末端的磁铁上,牢牢吸着一根两寸长的铁钉!
“出来了!钉子出来了!”陈老汉激动地喊出声。
春桃父亲看着铁钉,又看了看渐渐抬起头的老黄牛,当场就给李氏磕了个头:“老夫人!您真是活菩萨啊!这要是没您,我们家的牛就没了,日子也没法过了!”
李氏赶紧扶起他:“快起来,举手之劳而己。你再给牛喂点温粥,让它歇两天,很快就能恢复了。”
春桃也红着眼圈道:“夫人,老夫人,谢谢你们!这银子……”
“银子就不用提了。”李氏摆摆手,“咱们张家能有今天,也靠街坊邻居帮衬。以后家里的牲口要是出了小毛病,尽管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都知道张家老夫人不仅会种靛蓝、做点心,还会给牲口治病,纷纷上门道谢——有之前受过张家恩惠的佃户,有来请教养牛技巧的农户,连邻村的人都听说了,特意来送些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柳氏看着院里热闹的景象,笑着对李氏道:“娘,您这手艺可真是帮了大忙了。不仅救了春桃家的牛,还让咱们跟村民的关系更亲近了。”
李氏也笑着说:“其实给家畜治病的法子还有不少,比如给猪治腹泻、给鸡防瘟疫。回头我把这些法子整理出来,让陈老汉教给佃户们,这样大家的牲口少生病,日子也能过得更踏实。”
晚晴父亲听了,也附和道:“这主意好!咱们田庄养了不少牲口,要是大家都懂点治病的法子,也能少受些损失。说不定以后,咱们还能把这些法子编成小册子,印出来发给周边的农户,也算积德行善了。”
李氏点点头,心里盘算着:现代的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缺的宝贝。既能帮到乡亲们,又能让张家的名声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这天晚上,春桃父亲特意杀了只鸡,炖了一锅鸡汤送到张家,非要请李氏和柳氏尝尝。李氏推辞不过,便留他一起吃饭。饭桌上,春桃父亲还在不停地道谢,说等牛好了,就来张家的田庄帮忙,不要工钱。
李氏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穿越而来的初心,不过是想好好活下去,可如今,却能凭着自己的本事,帮到这么多人,守护住这么一个温暖的家。院子里的灯火依旧明亮,染坊的草木香、鸡汤的香气混在一起,格外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