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温言解语慰慈心

2025-08-17 1945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院子里的喧嚣散去,只余下晚风拂过靛蓝叶的轻响。李氏站在廊下,望着远处田庄的方向出神,指尖无意识地着藤椅的扶手——方才处理认亲之事时,她面上镇定,可心底却藏着几分复杂:既为张老爷当年的糊涂叹气,也为张承业要突然接受一个“弟弟”担忧,更怕这事像根刺,扎在张家每个人心里。

“娘,风凉了,我给您拿了件薄披风。”柳氏的声音轻轻传来,手里捧着一件月白色的棉布披风,细心地给李氏披上,又顺手理了理领口。

李氏回过神,笑了笑:“你倒细心。”

柳氏挨着她坐下,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轻声道:“娘,方才处理承泽的事,您一定累坏了吧?”她顿了顿,见李氏没说话,又继续道,“其实……我知道您心里不好受。爹他当年若是多些分寸,也不会留下这样的麻烦,让您现在还要费心周旋。”

李氏心里一动——她以为自己把情绪藏得很好,却没想到被柳氏看穿了。她叹了口气,没否认:“承业这孩子,从小就敬重他爹,如今突然知道爹当年还有这么一段事,心里怕是比谁都难受。我倒是其次,就是怕这事儿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娘总是先想着别人。”柳氏握着李氏的手,掌心的温度暖得人心安,“可您忘了,您也是张家的主心骨,您的情绪,我们也惦记着。方才我看着您跟那老妇人说话时,眼神都比平时沉了些,我就知道,您是在替承业扛着,也在替这个家扛着。”

李氏看着柳氏真诚的眼神,心里像被温水浸过,泛起一阵柔软。她轻轻拍了拍柳氏的手背,低声道:“还是你最懂我。这家里里外外,若不是有你帮衬着,我怕是早就撑不住了。”

“娘说的哪里话。”柳氏笑了笑,目光转向院子里玩耍的念安和念祖,“您看,孩子们如今开开心心的,承业的生意也越来越稳,晚晴姐姐心结解开后,整个人都亮堂了,连岳父大人都能安心帮着打理布庄——这些都是您的功劳啊。若不是您当初力排众议留下晚晴姐姐,若不是您想出种靛蓝、养龙虾的法子,若不是您帮着翻案、应对那些明枪暗箭,咱们家哪能有今天的日子?”

李氏听着这些话,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刚到张家时,柳氏还是个怯生生的媳妇,连跟人争执都不敢;如今却能独当一面,不仅把巧味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看穿她的心事,用温言软语宽慰她。这几年的时光,不仅改变了张家,也改变了身边的每个人。

“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李氏轻声道,“倒是你,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承业当初糊涂,冷落了你那么久,你却从没抱怨过,反而一心为这个家着想。”

提到过去,柳氏脸上掠过一丝淡笑,语气却很平和:“都过去了。承业后来也跟我赔了不是,这些年他待我如何,我心里清楚。再说,日子是往前过的,总盯着过去的委屈,反倒辜负了眼前的好光景。就像娘常说的,与其计较得失,不如把日子过得踏实些。”

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晚晴抱着一个布包走了过来,见两人坐在廊下说话,笑着上前:“娘,柳氏妹妹,我刚给孩子们做了两双虎头鞋,你们看看合不合脚。”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两双绣得精致的虎头鞋,鞋面用的是染坊新出的靛蓝布,虎眼用金线绣成,看着既精神又喜庆。李氏拿起一双,摸了摸鞋底的针脚,赞道:“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念安和念祖穿上,定是最俊的娃娃。”

晚晴笑得眉眼弯弯:“都是跟娘和柳氏妹妹学的。前几日娘做螺蛳粉时,我还想着,下次能不能用染布剩下的碎布,给巧味斋的点心包做些花样,既好看又不浪费。”

柳氏立刻附和:“这主意好!咱们巧味斋的点心味道好,若是包装再别致些,定能更受欢迎。回头我就去挑些颜色鲜亮的碎布,咱们一起做。”

李氏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心里的那点复杂情绪渐渐消散。她忽然觉得,认亲这事或许不是坏事——张承泽虽然来得突然,但只要好好教导,未必不能成为张家的助力;而家里人这份互相体谅、彼此扶持的心意,才是支撑这个家走下去的根本。

晚风又起,带着田庄的清新气息。念安跑过来,抱着李氏的腿撒娇:“奶奶,我刚才跟弟弟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明天我们还去田庄看小龙虾好不好?”

李氏弯腰抱起念安,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笑着答应:“好,明天咱们全家都去田庄,让陈爷爷给咱们煮小龙虾吃。”

念安欢呼着搂住她的脖子,念祖也咿咿呀呀地伸着小手,要李氏抱。柳氏和晚晴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笑意。

李氏抱着两个孩子,看着身边的儿媳和女儿,忽然觉得,所有的费心和操劳都是值得的。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虚名浮利,而是这样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有暖有盼,哪怕偶尔有风浪,也能携手并肩,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夜色渐深,张承业和晚晴父亲从布庄回来,见院子里一派温馨景象,也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