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贡品进京与新局

2025-08-17 1387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历经一个多月的忙碌,一千匹“雨过天晴”绸缎终于按时染好,连同柳氏做的桃花酥、梨膏糖,一起装上了苏先生派来的马车。张承业亲自押送,一路小心翼翼,首到把东西安全送到京城的尚服局,才松了口气。

回来时,他带回了尚服局的赏银——足足五百两,还有一块御赐的“巧夺天工”牌匾。县太爷听说后,亲自带着人来道贺,把牌匾挂在了张家布庄的门楣上,一时间,张家成了全县的风光人物。

绸缎铺的生意更火了,不仅本县的人来买,连邻县、甚至府城的商户都跑来批发。李氏趁机在府城开了家分店,让张承业主理,自己则留在县城,一边照看田庄和果园,一边研究新的染布颜色和点心花样。

她用果园里新结的樱桃做了樱桃酒,酸甜可口,王掌柜尝了后,非要买几坛回去招待客人;又用紫茉莉和苏木调配,染出一种深紫色的绸缎,像夜空一样深邃,被府城的一位夫人买去做了嫁衣,引得不少富家小姐效仿。

柳氏也越来越能干,不仅把县城的巧味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看账本、算利润,甚至能根据季节调整点心的种类——夏天卖绿豆糕、酸梅汤,冬天卖糖雪球、姜撞奶,生意一首红火。

念安也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娃娃,她跟着李氏学认字、学算术,还喜欢跑到染坊看伙计们染布,有时候还会指着染缸说:“奶奶,这个颜色像天上的云。”

李氏总是笑着摸摸她的头:“我们念安有眼光,以后说不定能成个大设计师呢。”

这天,李三郎兴冲冲地跑来报喜:“老夫人,果园的桃子熟了!又大又甜,您快去看看!”

李氏带着柳氏和念安去了果园,只见桃树上挂满了粉红的桃子,压得枝条都弯了腰。李三郎的媳妇摘了个最大的,用帕子擦了擦,递给念安:“小丫头尝尝,可甜了。”

念安咬了一口,汁水流了一脸,咯咯笑道:“甜!像奶奶做的糖糕!”

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李氏看着满树的桃子,心里盘算着:“一部分留给家里和佃户们吃,一部分送到巧味斋做桃脯、桃酥,剩下的让张承业拉到府城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正说着,张承业从府城回来了,还带回一个消息——苏先生在京城成立了一家“锦绣行”,专门售卖各地的新奇布料和点心,想请李氏入股,一起把生意做到全国去。

“娘,苏先生说,要是咱们愿意,他可以帮咱们在京城开家分店,地段都选好了,就在最热闹的王府井大街。”张承业一脸兴奋。

柳氏也有些心动:“京城可是大地方,要是能在那开铺子,咱们张家可就真的出人头地了。”

李氏却没立刻答应,她看着院子里的桃树,又看了看田庄的方向,沉吟道:“京城是好,但太远了,咱们根基在这里,不能一下子铺得太大。这样吧,先让苏先生的锦绣行代卖咱们的布料和点心,看看反响如何。要是好,再考虑开分店也不迟。”

张承业觉得有理,便按李氏的意思回了信。苏先生也不勉强,说会好好推广张家的东西。

没过多久,京城就传来消息,张家的“夜空紫”绸缎成了京城贵女们的新宠,巧味斋的樱桃酒和桃脯也被评为“京城第一味”,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李氏站在果园里,看着满树的桃子,又望向远方,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她知道,属于张家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她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也在这个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归宿。未来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同心同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闯不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