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釜底抽薪与新生

2025-08-17 142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马掌柜见偷学方子不成,又生一计。他买通了张家染坊的一个学徒,让他在染缸里偷偷加了些碱水。这碱水看似无害,却会让染好的布料在晾晒时变得脆弱,稍一拉扯就会破损。

第一批出问题的布料,是要送往县太爷府上做寿衣的“福寿锦”。张承业送货时,县太爷的管家当场验布,发现料子一撕就破,气得把布扔在地上:“张东家,这就是你们张家的手艺?竟敢糊弄官府!”

张承业又惊又怒,连忙回来报信。李氏查看了染坊的染缸,闻到一股淡淡的碱味,立刻明白了:“是有人在染料里动了手脚。”

她让人把所有染匠和学徒都叫来,目光扫过众人:“谁动了染缸,自己站出来,我可以不送官。”

那个被买通的学徒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下:“老夫人饶命!是马掌柜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照做,就把我娘抓去抵债……”

李氏叹了口气:“起来吧。念在你是被胁迫的,这次就不追究了,但这染坊你不能再待了,去田庄帮着种地吧。”

处理完内鬼,李氏立刻带着新染的“福寿锦”去县衙赔罪。她当着县太爷的面,用那批有问题的布料和新染的布料做对比,指出碱水腐蚀的痕迹:“大人请看,这明显是有人故意破坏,想挑拨官府和小民的关系。”

县太爷本就对马掌柜的为人有所耳闻,见状便明白了七八分,冷哼道:“哼,本县知道了。你放心,本县的寿衣,还让你家做。”

李氏趁机道:“多谢大人信任。为表歉意,小民愿为大人的寿宴添几道新菜,用的都是自家田庄种的菜,保证干净爽口。”

县太爷来了兴致:“哦?你还会做菜?”

“略懂一些。”李氏笑着说,“比如用嫩豆腐做的‘文思豆腐’,细得能穿针;还有用野菜做的‘翡翠羹’,清爽解腻。”

寿宴当天,李氏亲自下厨。她做的文思豆腐,刀工精细,豆腐丝在汤里飘着,像发丝一样;翡翠羹用荠菜、马齿苋切碎,加高汤熬煮,撒上几粒松子,鲜香扑鼻。县太爷和宾客们吃得赞不绝口,连连问这是谁做的菜。

“是张家布庄的李老夫人。”县太爷特意点明,“不仅布染得好,做菜也是一绝,真是能人啊!”

经此一事,张家的名声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更响了。瑞丰祥却因屡次使坏被人唾弃,生意一落千丈,马掌柜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把铺子盘了出去。

瑞丰祥倒闭那天,李氏站在自家布庄的门口,看着对面空荡荡的铺子,心里没有快意,只有一丝感慨。她对张承业道:“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得守本分。耍小聪明或许能得意一时,但终究走不远。”

张承业重重点头:“娘,儿子记住了。”

这年秋天,巧味斋开了分店,柳氏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掌柜”,管着账房和后厨,做事干练,再不是当年那个怯懦的小媳妇。张承业则把布庄的生意扩展到了邻县,还学了记账和打算盘,成了独当一面的汉子。念安也长大了些,跟着李氏学认字,偶尔还会拿着小算盘,有模有样地帮着算点心的账目。

一天傍晚,李氏坐在院子里,看着满院的落叶,忽然对柳氏说:“等明年春天,咱们把田庄的一部分改成果园吧,种些桃树、梨树,既可以赏花,结了果子还能做果酱、果脯,给点心铺添些新花样。”

柳氏笑着点头:“娘说得是,我这就去记下来,开春就安排。”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宁静。李氏知道,她在这个时代的故事,还远未结束。那些来自现代的知识,不仅让她站稳了脚跟,更让身边的人都活出了新的模样。而这充满烟火气的日子,便是她穿越而来,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