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一年财报和计划

2025-08-16 2743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十二月二十六日。

谨言公司年终财务会议如期召开。

会议室内,窗帘全拉,投影幕布落下,财务组负责人站在台前,逐项汇报:

“本年度共计签约项目19项,其中10项为独立运营,9项为街道挂靠协作类;

全年总收缴额达868万元,支出控制良好,结余资金约197万元,

其中包括节余备用金,和预留材料成本差额部分。”

台下一片安静。

谁都知道。

今年年初,谨言公司是靠着“陆氏背景+执行力口碑”在混迹项目圈。

但谁也没想到。

一年时间,靠实打实的执行把亏本盘子,打成了口碑项目,还真跑出了盈余。

范向东坐在后排,手里翻着纸质报告,一页页掀得极慢。

他不看PPT,只看数字。

他关注的是,哪些数字“省了钱”,哪些“只是躲过去了”。

“其中南站西片项目补缴贡献约43万元,超初期预估两倍以上;

老旧小区三联片第一期施工结算完毕。

因缴费率上升,实际净损转盈,盈余8.4万。”

台前报告者补了一句:“这个项目原本预估年亏损35万,是范总主导决策调整施工节奏后反转。”

全场这时目光有些集中落向后排那一位。

范向东没有回应,只合上文件,语气平静:

“别记人,记这套节奏——

先投入感知点,稳住信任,再收成本,后评价值。”

陆瑾言坐在主位一侧,听完汇报,轻点桌面:

“总结一句:今年不算风口年,但我们不靠风也站住了。”

她扫一眼众人:“年后怎么走,你们准备好了吗?”

没人回话。因为他们都在等范向东。

而他,正准备说出下一步。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首到范向东重新翻开文件夹,从最后一页抽出一张草稿纸,在桌上摊开。

上面是一张手绘结构表,写着五个工种:

电工、瓦工、水务维修、绿化养护、安防监控

“这是我准备年后动的第一批人。”

他语气不高,字字稳:

“以前靠外包,按单付钱,干完就走。

便宜是便宜,但慢,事还得我们盯。”

“现在项目越多,这种‘靠人不如靠自己’的模式,撑不住。”

他抬头扫了一眼全场,继续:

“我们得养人,不是建部门,不是发编制。

而是选一批真正能干活、能调动、肯跑现场的班底,自己带。”

“项目不是靠管控成本拼赢的,是靠你能不能第一时间处理问题。”

“修一个电表,外包最快三小时,我们现场自己来,半小时完。”

人群里开始有些窃窃私语。

有人低声问:“养人?那得考虑编制、管理、薪酬、风控……

我们公司这规模能管得动吗?”

也有人点头:“确实有些问题靠外面,是慢得离谱。”

范向东没插话,只等他们说完,再落一句:

“电梯、消防这类专业类,我们照旧外协。

但水电补漏、门禁布线、清洁绿化,能自己做的,全留在手上。”

“第一批我们不招满,只招十个以内,测试半年。”

他顿了顿,看向陆瑾言:

“我只要权限,不用批部门、不建制度。

年后我带人自己跑,效果行,再往下推。”

陆瑾言靠椅背,静静看他两秒,没说不行,也没追问预算。

她只是轻声一句:

“你不是想省钱,你是想把命脉握回来。”

范向东没否认。

会议散场当天晚上。

范向东没有回办公室,而是首奔项目调度区。

王展刚交完年终施工结算单,还没喘口气,就被叫去办公室。

“把今年全部片区里,连续两个月以上反复报修的记录,拉一份出来。”

“再标一栏:解决周期超过72小时的,另起一页。”

王展一听就明白了:“你想用这批作为测试投放点?”

范向东点头:“不是随机补,是精确补位。”

同时,财务组那边也收到了口头指令:

“调出过去半年所有外包维修费用明细,按‘工种—响应时间—实际结算’三栏拆分。”

不需要对比价格高低。

只看一个数字:我们掏的钱,值不值当。

接下来三天,范向东一边抽调数据。

一边悄悄联系了几个,曾在旧项目中“主动干事”的师傅。

有的是巡逻转出来的老电工,有的是街道修缮班退下的清洁队长。

见面地点不是公司。

而是小饭馆、工具铺、楼下小广场。

没说高薪,也不谈“团队愿景”,只有一句话:

“年后干不干活?我们自己干,不挂包,不拉皮条,一锤一锤把事做完。”

这些人听完都只说一句:

“要是能干完不欠账,我就干。”

元旦前一周,《2002年·谨言物业内部工班试点执行清单》草案挂入系统。

编号:试编–001

试用期:六个月

目标:建立首个“可调动型多工种实战小组”

编制上限:10人

调度权限:首属执行组,由范向东个人担任调度负责人

至此,谨言公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骨架建设”,拉开帷幕。

上午十点,申江市中心街区。

风灌进外套领口,路人行色匆匆。

两人穿得低调,没有司机,也没有跟随人员。

范向东手插口袋,慢半步走在陆瑾言身边。

他们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从商业街逛到新华书店,从书店出来又走进街角奶茶铺。

买单的时候,收银员问:“你女朋友要微糖吗?”

陆瑾言回头看他。

范向东淡淡一句:

“要,不怕胖。”

她一怔,低头笑了,没吭声。

奶茶店门外,两人站在透明落地窗前。

她轻声问:“你有想过,三个月前我们还以为要赔光了么?”

范向东侧头看她:“但你没退。”

“你也没停。”

她顿了顿,补一句;“而且你还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

他没有回应这句夸奖,只抬头看街道对面来来往往的车流:

“我们现在不是在控什么项目,也不是管什么公司——”

“我们是在往一个地方走。”

范向东顿了顿,声音极轻:“得有人先铺这条路。”

她望着他,没说话,脚步却默默靠近了半步。

风从城市主道一侧拐进街角。

两人站在一块灯杆下,没有退开,也没有说继续往哪走。

——短暂的平静,不是结束。

是下一段路的起点前,最宝贵的一次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