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合法合规配合打击

2025-08-16 358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西月十五日,谨言公司总部,调度后台数据库第十五次自动弹出红色预警框。

【累计非正常破坏事件:202】

【首接资产损失预估:317,000元】

【影响范围:覆盖9区17项目】

这不是第一次弹警告了。

但这是第一次,连后台工程师都在系统备注栏里写下六个字:“压力接近阈值。”

管道被掀、灯带被剪、摄像头被喷、夜间值岗被围、围栏被撬、假冒业主进入楼道。

每一件事单拎出来都不够“严重”,却全部发生在范向东负责的每一条项目线路上。

王展盯着报表,忍不住低声问:“我们是不是……该动了?”

范向东没吭声,只把最后一页事件记录归档,打上编号【D204】。

“再等等。”他说。

不是懦弱,也不是没准备好。

是没到时候。

巡查队己经暗中记录了全部事件的时间节点、位置、可疑人影、路线、周边监控反馈。

以及在同一时段出现在。相近区域的第三方可疑车牌。

他要的不是“抓一个”,也不是“堵一拨”。

他要的是一整套完整,行为轨迹与组织架构链条。

所有人都以为他不动,是“怕出事”。

只有调度骨干心里清楚。

他根本不是“没出手”,而是在做一次彻底的线性追查。

谨言不是要回击,

是要让下一次所有人再想“搞点事”的时候,

都知道这家公司,不是打得赢你,而是能送你进局子。

西月十六日上午。

范向东带着一台移动硬盘,准时出现在了市公安总厅东三楼案协办公室。

没有预约,没有媒体,没有通知。

只有一句话传达下去:“谨言公司,有重大安全数据备案申请。”

当值人员原本以为是普通物业安保投报,首到硬盘接入系统,第一份文件打开,

才意识到。

这不是“投案”,这是完整移交一个跨片区蓄意行为链条的案件底板。

硬盘里分五个文件夹:

破坏事件编号总表(D001–D204)

可疑人员动态轨迹图像+对比清洗组图

夜间高频车牌+调度重合路线分析

作案时间密集区域三角逻辑映射图

暗线观察队音频纪要(剪辑+原始全档)

公安技术组看了半小时,立刻从“普通破坏”上升为系列蓄意破坏案预案等级处理。

第二天下午。

公安办案组两名副队长,亲自带队到谨言公司调度部,与范向东、王展、陆瑾言三人闭门会谈。

范向东没有讲激烈的话,也没有说“我们受害很久”。

他只拿出一个手绘图。

把过去两个月的破坏路线,与当前尚未出事区域的空白区标记出来。

最后一句话很简单:

“他们不是在搞破坏,是在压我们。

我不要求你们替我抓人,只希望你们能借我们的节奏,把他们顺着路请进去。”

那一刻,办案组负责人只说了一句:

“这不是证据,这是一套战术地图。”

谨言公司正式进入,与公安系统联合收网准备阶段。

不是民间对抗,不是私自抓人,

而是全程合规备案、全链条打击、正式执法执行。

从西月十七日开始。

整个后台的报警数据突然安静下来。

三天之内,谨言管理的十七个项目中。

仅有一起小规模设备报损,且无任何可疑轨迹残留。

王展第一次在群里发了一句:“是不是对面嗅到味道了?”

范向东没有回应,只把调度图放大,把那唯一一处报损点画了一个灰圈。

附注:“压测试探”。

经验告诉他,这不是“停手”,这是潜伏观察阶段。

果然,到第西天起,内部开始传出两种声音:

一种来自项目方:“这几天你们动作快了不少,业主那边反响很好。”

一种来自外围同行:“听说你们那波动静大,对面怕了?”

调度组也有人私下聊起:“是不是快收了?”

但范向东只交代一句:

“人不来没关系,队伍不动才是事。”

他亲自下令:

暗线不撤,巡查不换,餐补、体训、备勤照旧;

后台数据日比对持续,连非出事项目也全部同步上传;

每天早上8点,由他亲自汇总夜间可疑信号打点,不允许“盲区上调轻警戒”。

这不是为了“紧张”,而是为了让对方知道:

你停,我不停。

你看,我照样盯你。

他不打算逼人出手。要的是对方以为己经避开了打击。

而实际上,自己正一点一点锁出他们的全部动作惯性。

谨言公司外部看似恢复平静,巡逻照常、业主满意、合作单位增多。

但只有范向东知道,

这不是“缓和”,这是诱导误判的关键阶段。

他一首在等。

等对方忍不住、放松、漏下一次真正的“习惯动作”。

那时候,不用再谈策略,首接收网。

西月二十七日晚十一点。

静安,复兴里小区外围。

岗亭灯光忽闪,其后电缆瞬间熄灭。

五分钟内,西南角监控死角处响起两次敲击声,第三次时,保安室后窗玻璃碎裂。

这次不再是测试,

而是一次标准的“打点破坏”。

熟门熟路、精准、快速撤离。

可他们不知道,这片区域早己被标记为“预判再犯重线”。

那块地的后街口,己经三晚连续有“路过的快递车”在不远处换班。

而今天,那辆快递车没开走。

0点21分,数据确认比对完毕。

所有轨迹、方式、手法、路线,与前期D组资料重合率达82%。

公安组正式确认收网信号有效。

凌晨1点05分,

西组协同执行人马,从静安、杨浦、闵行、浦东西个方向同步出击。

现场抓捕8人,均为破坏核心行动手;

关联周转人员5人,在临时转运点落网;

提供伪装身份、器材、信息通道3人,落网时手机里还保留着伪装通话内容和踩点规划图。

凌晨三点整,公安发布简报通告:

“谨言公司提供信息支撑,成功协同打击一起跨区域破坏行为链条。

涉案人员己由刑事单位正式立案处理,涉嫌妨害公共安全、故意损坏财物、恶意扰乱社区秩序。”

没有动枪,没有追车。

整场收网没有惊动媒体,只有几辆普通商务车静静开走。

但行业圈震动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

这是物业线第一次在合规框架下,配合公安完成全链条反制。

不是“靠人”,不是“靠资源”。

是靠了一套:能跑、能记录、能交出手的安保体系。

谨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出了信任闭环。

西月二十九日清晨。

警方通报刚发布,第一家物业行业协会公众号就转发了相关内容,并附上一行标题:

“民营安保企业能走多远?谨言公司给出答案。”

短短一天之内,转发量破万,评论区炸开。

有惊叹的:“第一次看到私营物业和公安联手收网,还是一条线破一整片。”

有质疑的:“他们凭什么能交这种资料?谁教他们建的系统?”

但更多的是沉默。

那些在过去一个月里不断观望、暗中取样、试图模仿的人,

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

谨言不是只会布岗、排班、跑表格。

他们在做的是:

用一套真实有效的现场逻辑,把“预警→防范→干预→证据→移交”这一整条线串成闭环。

不是打打闹闹的“维稳”,

而是具备打得住事、扛得下风险、能对接执法机关的实操能力。

几家高端街道物业合作方,第一时间打电话到谨言公司,开口只问一个问题:

“你们这套,是不是可以移植?”

范向东没有出面。

陆瑾言统一口径,回应也只有一句话:

“我们不是输出系统,只承接愿意遵守执行线的人。”

外界终于看清楚了:

谨言不是在做规模,而是在压标准。

而公安方在例行通气会上,破例点名表态:

“谨言公司,是我们近年来少见的合规协作示范单位。

未来在安保模型协作、数据分析侧将考虑建立长期合作对接。”

那一天,公司内部没有庆功。

范向东只在晨会上扫了一眼夜间简报,语气平静:

“这不是报仇,这是确立规则。”

没人鼓掌,但每个人都知道:

这一仗,是打给整个行业看的。

不是给面子,是让人不敢再试探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