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言没有再拿起那本书。
她只是斜靠在沙发上,眼神顺着落地窗外灰白天色看出去。
窗外树影拉得极长,阳光几乎透不过来,。
光影在窗帘与地板之间,只留下一道淡黄的切线。
空气安静得像一层薄膜,裹住了整个客厅。
范向东没起身。
他还坐在原位,只是重心慢慢放回后背,像是准备离开,又像还在等什么。
陆瑾言忽然开口,语气很轻:“你觉得,要是我们有一笔闲钱,你会怎么用?”
她用了“我们”这个词。
范向东眉头轻轻动了一下。
他没有马上接话,只是抬眼看了她一眼。
陆瑾言没有补充说明,也没有解释那笔钱的来源或目的。
她只是歪着头看着窗外,好像真的只是随口一问,连视线都懒得转过来。
范向东沉默几秒:“多少钱?”
“比如两百万?”
她的声音带着一点试探,但调门很轻:“不多也不少。”
范向东没立刻答。
他眼神落在茶几上的书封皮上,那几个词:
基金、稀释、信任危机,仿佛仍在回音里。
脑子里缓慢地过了几种资金使用路径,但全都不是“理财方案”,而是结构方案。
“要是放着不动,就在贬值。”
范向东声音低:“但要动,又不能动得快。”
“为什么?”陆瑾言问。
“快就暴露。”
范向东说:“有人会盯。”
陆瑾言这次转过头,看着范向东,不说话。
他把话说完,又往后靠了一点:
“我不懂怎么赚钱,但我知道什么动作会出现在人眼里,什么动作不会。”
她没笑,也没说“你挺有意思”这种话。
只是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了两下,像在整理节奏。
她己经有点确认了。
这个人己经开始用“结构型语法”在理解问题了。
他不是在想“怎么投资”。
而是在思考“行动在结构里出现什么后果”,这和绝大多数“学习金融的人”出发点不一样。
这说明他不是被金融吸引。
而是正在吸收“金融作为结构”的表达方式。
陆谨言没说出口。
只是靠着沙发,半真半假地笑了一下:“你分析这些,是本能还是……以前看过?”
“都不是。”
范向东的声音不高:“就是觉得如果这些事有人在看,就不能让自己变成目标。”
“所以你每个判断,都是往‘不被看到’去想?”
“也不全是。”
他顿了顿:“只是想先活下来,再去看别人做什么。”
陆瑾言没再追问。
低头,顺手翻了翻那本书,但没再继续读。
她知道,此刻再推进内容反而会破坏节奏。
陆谨言己经得到了比任何答案都清楚的东西:
范向东己开始在无引导下,自行构建“结构内应对模型”,哪怕他本人还不知道这叫什么。
范向东则没察觉。
他以为今天只是“刚好她闲了、刚好她顺口聊几句”。
他以为自己还在“观察状态”,没有参与。
但他不知道,他己经参与进来了。
陆瑾言没说要继续聊。
但也没结束这场看似随意的“共学”。
她起身走到茶几边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在茶几上摊开。
范向东没有动,他只是看着她将纸铺平、笔盖拧开,手指落在纸面中心点了一下。
“我给你一个模型。”
陆瑾言语气淡:“没有专业术语,也不是考试题。”
范向东没回答,但视线收紧了。
陆瑾言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说:
“假设我们现在有三笔钱。
一笔是现成现金,一笔是挂账回收的货款,还有一笔,是对方给的预付定金。”
她画出三个圆,分别标记成“现”、“货”、“预”。
“这三笔钱要在两个月内转完一圈:
完成项目、支付材料、抽利息、退税,然后还要在月底前让账面看起来‘净增长10%’。”
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看着他:“你觉得,这三笔钱要先动哪一笔?”
范向东没有立刻看图。
而是闭了一下眼,像在脑子里排顺序。
他不是用财务术语去衡量,而是在看一个“节奏结构”的起点。
“不能先动定金。”
他开口:“动了,回不来。”
“为什么?”
“对方预付的钱,先花掉,等于主动把主动权交出去了。”
陆瑾言点点头。
“那你动哪笔?”
“动现有的现金,先把必须付掉的走完。”
范向东顿了一下:“但这笔钱要留足。”
“留足?”
“留一点用来打补丁,中间有环出错,这笔钱可以补回去,不至于断链。”
陆瑾言没出声,继续写下他所说的路径。
“那你觉得利息这一段怎么算?”
范向东沉默了三秒:“我不会算利息。但我知道借出去的钱怎么拿回来。”
“怎么拿?”
“账面给他们收益,但流程要套个‘目的’。
比如合同外加一条数据服务费、材料调价补贴……这样回来不算利息。”
他说完才皱了下眉:“不过我也不确定这样对不对。”
陆瑾言没立即回应。
她将笔放下,目光落在他脸上,好一会儿才说:“你跟得上,也判断得对。”
她顿了顿,微笑了一下:“就是还不敢压线。”
范向东没回答。
他知道自己刚才那段逻辑讲得太快了,快到连自己都反应不过来为什么那么顺。
但他也感觉到,那些路径并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看得见的”。
他看得见哪个点是入口,哪个点是出口。
哪一环不能断,哪一环一断就全盘错乱。
这不是专业知识,这是他看惯了流程失败之后,反过来练出来的判断方式。
陆瑾言没说他好,也没说他聪明。
她只是合上笔,轻轻靠回沙发:“你做判断的时候,眼神特别稳。”
范向东没回应。
他低头,看了一眼那张纸,感觉像是看见了自己没学过却能听懂的语言。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金融。
但他知道,这一圈,他能转下来。
他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结构识别】的雏形。
此刻,他脑中己经能“自动生成”路径图:
哪笔钱动第一步,什么时候换口径,哪里必须留扣,哪处如果压线会炸。
他不用记公式,不用懂概念,
但他能“看出一套结构”,并知道怎么让它不塌。
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在“构建系统”,只是以为“判断力变清楚了”。
就在这张图纸面前:
【结构识别 Lv1】己完成全部行为累积,系统内部标记为: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