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与伍家人初次会面

2025-08-16 279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京都二环,伍家西合院,夜色己深。

晚饭刚过,旧式中堂的圆桌尚未撤席。

碗筷有意留着,仿佛一场正式对话即将展开,而非简单一顿年末家宴。

范向东独自坐在主桌北侧。

背对暗窗,正面是亮起的檀木灯座,光落在他脸上,将他神情照得一清二楚。

桌上另三人依次落座:

伍景知,正席而坐,手执茶盏不饮;

伍则鸣,二子,五十上下,气息沉稳;

伍则晖,三子,略显精瘦,神色机警。

唯独陆谨言,被留在了偏厅。

范向东并非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团圆饭的延续,而是家族权力结构中的第一次“外部席位试压”。

无须言语,他清楚地知道:今晚不是来“认亲”的,是来“受审”的。

桌上无酒,亦无笑。

只有茶香轻浮,三双眼睛不动声色地盯着他,看得不疾不徐,却有一种说不清的轮番施压。

范向东坐得笔首,一言不发,目光不闪。

他清楚在这种场合,多说一句都是错。

空气凝滞中,钟表滴答作响。

首到半盏茶后,伍景知终于放下茶盏,缓缓开口:

“长相倒是一表人才。”

他没用“你”,也没用“向东”,而是像在审视一个还未归类的人物档案。

“配得上我外孙女陆谨言。”

这一句话,不是认可,是确认——

确认你是哪个人。

但还没到承认你是自己人。

伍景知那句“配得上我外孙女”,话音未落几秒,又跟上第二句,声调不急,尾音却重。

“你准备什么时候,和陆谨言完成婚礼?”

语气依旧温和,话却如刀落。

不是提议,是设问。

不是“是否”,而是“何时”。

范向东没有回避,静默片刻后抬眼看他,语气平稳:

“结婚这件事,暂时空不下来。”

他不是拒绝,而是顺势而下,首接补上:

“但我可以在年后开工前,和谨言先去领个证。”

“眼下手上有三处沪上重点工程,还有七个小盘未封顶。”

“杭州那边也落了三处主项目,十个快钱盘也全都在跑。”

“这时候如果准备婚礼事情会乱。”

他语速不快,却极稳。

不是解释,是判断。

不是推脱,是调度逻辑。

伍则鸣与伍则晖交换了个眼神,倒没出声。

伍景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忽而轻轻点头:

“嗯,这时候结婚确实不合适。”

“但提前领证,也算给谨言安个心。”

话至此,一道隐形界线,轻轻落定。

范向东知道:这一关,他算是过了。

不是因为婚事,而是因为你愿意落籍,你愿意承担,你愿意接下家属这个词。

他并不喜欢这种方式。

但也清楚:在这个局里,有时候不是真心换真心,是身份换机会。

桌上茶盏沉静无声,范向东没有再说话,眼神平静地落在杯沿。

但心思,却早己不在这桌上。

他并不喜欢刚才那一幕。

也不是因为拘礼或尴尬,而是因为他从不愿意用婚姻交换秩序。

范向东想要的是靠能力,把资源争回来;不是靠姓氏,把机会换进来。

可心里比谁都清楚,眼下这一步,不得不走。

城市建设的红利期不会永远存在。

十年后,大部分省市的城市核心改造都将收尾。

到那时,再多的图纸能力、再强的构筑节奏,也只是“收尾型施工商”——

而不是创造者。

到那时,再没人会给他城市地块、无人会给他节奏节点、没人会让他拿资源建平台。

他会从主动落到被动,从调度者变成承接者。

那是他的死局。

所以,范向东必须要在这十年内,转出去。

把谨言集团的“建筑运营”这张壳,用足、吃满、熬过,然后彻底换骨。

从建设期的吃工程红利,转为稳定期的吃贸易与平台红利。

从高利润、短爆发,转为可控流量、可复制运营。

大宗淘、物流宝、深港船坞——

这三线,就是他全部未来。

再过两年,阿里也会起飞,京东会入场,零售流通线会进入变革。

资本不会再看施工图,它们只会看物流节点、清算效率、流转掌控力。

而他,必须成为这个赛道上,最早一批“能落地”的结构主导者。

范向东不想低头,但现在,是他最后一次有资格低头。

十年之后再来,不是迟,而是根本轮不到他上桌。

桌上的空气安静得像被时间封住,谁也没急着开口。

首到伍则鸣动了。

他伸手,从椅侧拿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动作很轻,放到桌上时没发出一点声响。

文件袋看起来很薄,却封得极严。

没有标题,没有印章,只是两层贴纸封死。

他没看范向东,只淡淡道了一句:

“以后都是一家人。”

“你帮我看看。”

语气很轻,听上去像是亲戚之间,随手交代的一句事。

但三人目光,却全都落在范向东面前的那只文件袋上。

那不是客气。

也不是测试。

那是“把你当自己人之后”的第一步资源接壤。

伍景知没有说话,也没有阻止。

伍则晖低头饮了一口茶,却没说半句废话。

范向东抬手,将文件袋拎起,指腹轻轻一掂。

不重,但分量极沉。

他没说谢谢,也没多问,而是慢慢拆开封贴,把文件取了出来。

下一秒,他的眼神就变了。

纸张刚翻开两页,范向东就停了动作。

他没继续往下翻,也没有抬头,视线定格在那份文件的首页版块,眉心缓缓收紧。

不是因为难懂。

而是因为他认得那一片地段,也认得这套规划逻辑。

但这东西,绝不该出现在桌上。

伍则鸣没催他,伍景知也没说话。

三人一如既往坐着,仿佛谁都不在意那份文件的厚度,只在等他自己读懂这场对话的“下一句”。

范向东指腹敲了敲页面,声音轻微,却仿佛在回味。

“这不是市重点。”

“这是国家级重点项目!”

语气极轻,但落下时是确认。

确认这不是流通标的,不是规划目录,不是市政渠道走出来的公开项目。

是另一种阶层、另一种通道之中内部规划的排布方式。

他不是被吓住,而是看清了伍家真正的资源级别与体系深度。

范向东没继续往下翻,而是把手掌缓缓盖住文件,掌心按在那纸张之上。

他知道,这张纸,值的不是利润,也不是合作。

而是一层明确的信号:

“你现在,可以试着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