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太师董祝

2025-08-24 2731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次日,千金台。

侍女们有条不紊布置着每张桌子上的菜品以及酒水果盘。

萧瑟同屠二爷站在高台,看着下方的场面。

起初屠二爷并不想接下这一桩生意。

倒也不是害怕卷入夺嫡之争。

当初尚书府的公子在千金台闹事,最后不也被砍掉了一条胳膊送了回去。

主要是这一场宴席下来,流走的可是许多白花花的银两啊!

屠二爷是名商人,他可不做亏本的生意。

但……

永安王以金陵城外不过百里的那座漏风的雪落山庄为筹码,换来了这一场宴席。

可惜屠二爷不知道那座雪落山庄破成什么样儿,还喜滋滋地坐等地契。

叶若依己经去接还没来的朋友,顺便带无双在天启城的繁华大街逛一圈。

千落和雷无桀负责在外面迎接来宾。

“这可该如何是好啊……”眼看时间流逝,屠二爷不由得急躁地来回踱步,“这天启城世家设宴的规矩,开宴前两个时辰,宾客都陆续而来。”

萧瑟知道他在焦急什么。

距离开宴还有一个时辰,一个人都没来。

大厅依旧空荡荡。

饶是如此,青年神色依旧淡淡,仿佛这场宴席和他本人没什么关系。

“莫急。”

屠二爷看着他波澜不起的神情,心下不由得想,还得是永安王。

主人家都不急,他一个承办方急些什么?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终于,千金台迎来了今日的第一位客人。

天启城的地头蛇。九九道,天命斋大掌柜,人称九爷。

昔日,萧楚河曾经救过他一命。

其实作为第一个赴宴的客人,代表着他和永安王的关系最近,这样做很冒险。

但他还是来了。

三教九流,端的是市井之徒,人生百态。

他们虽不从政,却在民间玩得很溜。

也是是民间组织号召力的象征。

可以用这么个词来形容:亦正亦邪,好坏参半。

“第一个来的,果然是他。”屠二爷笑道。

九九道的人到来确实撑了场子,打破了冷局。

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

只会让人觉得,永安王式微,只能号召一些市井之徒。

真正的掌权者,从来不在意这些微不足道的势力。

“第一个到的势必会被整个天启记住。”萧瑟依旧懒散地抱着手臂,嗓音平缓,“这就代表着,他跟我最为亲近。”

“那你知道,现在的天启城都是怎么称呼九九道的吗?”

萧瑟答:“九大掌柜。”

“可当年他还被称作贱奴九的时候,是你救了他一命。”

未尽之言,屠二爷没有说下去。

即便这般冒险的举动会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他,这个第一,他也是依然要争的。

……

赶路许久,沐春风终于入了城。

萧窈和无心找到他的时候,这位沐公子正在当散财童子。

路边仍然激动的百姓讨论着,他们才知道,方才沐春风做了怎样的义举。

前不久下了场大雪,城外不少农户都遭了殃。

不少流民聚于城南,饥寒交迫。

沐春风得知后,大手一挥抬了箱银子下去,用以为赈灾尽一份薄力。

他做得不只有这一件事。

城北有一家赌坊,为了敛财设局害人,又与官府勾结,草菅人命。

听闻此事,沐春风首接问随行的梁管家:“我记得,这家赌坊是黎家所有吧?”

“是的,公子。”

这样啊。

青年略微思忖,很快清朗的声音从轿中传出,格外清晰。

“正好,黎家欠咱们沐家五千两白银。不如就拿那赌坊抵债吧,如何?”

周边聚集的百姓不知何意。

梁管家:“是,公子。”

“关了它。”得到回答,青年轻笑一声。

反应过来的百姓又是一阵欢呼。

“剩下的人去京盐黎府,司乐坊,公孙连当铺……还有彩衣楼。”

沐春风继续点兵点将,语气颇有几分随意倦怠,还掺杂着几分可辨笑意,“告诉他们,我青州沐家来了,来收租了。”

“是。”梁管家挥挥手,随行的侍卫队便各自散开,分头做事去了。

沐春风掀开卷帘,心有灵犀地同站在人群之外的二人对上视线。

他弯唇。

“还有,我沐家在城西的春风楼开百家饭,宴全城百姓。”

说到最后一句,锦袍青年提高音量,咬字清晰,“是替永安王所请。”

“沐家少主,有钱人啊。”无心感慨。

萧窈侧头,对着他那件打了补丁的白色僧袍沉默半晌。

“天外天少主,穷者也。”

“小卦仙,你居然取笑我。”无心理了理衣襟,正色道,“君子固穷。”

他也只会念这么一句,再多的就记不得了……

“实话而己。”萧窈重新将脑袋转了回去。

看着那华丽车轿消失在街头。

“我们也该赴宴了。”

沐春风今日此举,就是为了昭告天启,他青州沐家支持永安王,他沐春风就是来给永安王撑场子的。

第二位赴宴的是沐春风,接下来西大豪商也纷纷到来。

这也带动了各行的商业大户蜂拥而至。

商贾之流,自古便低人一等,纵然家财万贯,在那些真正处于权利中心的人眼里,亦然是不入流的。

六部尚书,大理寺,金吾卫,御史台……这些地方的人,一个没来。

又是过了一会儿。

北离监国,金衣兰月侯赴宴。

萧窈和无心在千金台门口,遇到了一个人。

三朝元老,天下儒生之首,亦是群臣之首的太师董祝。

“太师。”萧窈冲他行礼。

年幼时这位太师曾教过她一段时间。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纵然萧窈是天子女,在他面前也依然是个小辈。

“安乐殿下。”董祝还礼,“好久不见了。”

萧窈眸光微动:“太师近来身子可还康健?”

她这位老师,为官五十载,清正廉明,不涉党争,不结权贵。

靠着一身才气以及为国为民的正气,屹立于朝堂不倒。

清官敬他,贪官惧他。

明德帝也敬重他。

朝堂议事之时,他亦可与皇帝同坐。

不必跪,不必站。

“承蒙殿下惦念,老臣近来一切都好。”董祝微微点头。

萧窈敬重钦佩他的同时,这位监国太师也在暗暗欣赏她。

董祝此次前来,是因为当年琅琊王救过他。

琅琊王看中的孩子回家,他这把老骨头也应该来看看。

“殿下身边这位是?”

萧窈一愣,没想过太师会问起无心。

一国公主随身跟着个白袍僧人,如今想来确实很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