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袁耀”被抓各方反应

2025-08-16 2355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可此时不是想这个的时候,他也不是色中饿鬼,也不想做那董卓的旧事引来骂名。按下心中的胡思乱想。

“董贵人,你可知道。无论陛下去到哪里都不可能有好结果,只有我救回陛下,才能保陛下无恙。”

董贵人面色冷淡,只是瞥了袁耀一眼并未发话。

这么长时间什么都问不出来,袁耀也有些恼火,压下火气沉声说道:

“可别忘了,你的父亲董承和陛下在一起!这次抛弃的是你,下一个被抛弃的,一定是他!”

董贵人纤长的睫毛微微一颤,指尖无意识地绞紧了衣角。

见状,袁耀倾身向前,压低声音道:"你与陛下夫妻情深,必能揣度圣意。如今己耽搁十余日,若再寻不回陛下..."

"我确实不知陛下去向。"

董贵人突然抬眸,声音轻却清晰。

"但陛下素来畏李傕、郭汜如虎,定会竭力远离其势力范围。其他的..."

她顿了顿,唇角泛起一丝苦笑。

"我一个深宫妇人,又能知晓什么?"

袁耀微微颔首,目光深沉地注视着董贵人片刻,终于确信她确实不知内情。不过这番对话倒让他有了新的方向。

"备马!"他突然转身对亲卫喝道,甲胄随着动作发出铿锵之声。

走出营帐时,袁耀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佩剑。徐盛上次搜寻无果,这次他必须亲自出马。夜风卷着战旗猎猎作响,远处隐约可见斥候的火把在黑暗中明灭。

最令他忧心的是——若刘协己落入曹操之手......这个念头刚起,袁耀便狠狠摇了摇头,仿佛要甩掉这个不祥的预感。

他翻身上马,在扬起的尘土中眯起眼睛。无论如何,必须赶在曹操之前找到天子!

马蹄声渐远,只余下一轮冷月高悬,照着洛阳城头那残破的汉旗。

……

"什么?!耀儿被黑山贼掳去了?!"

袁术手中的茶盏"啪"地摔碎在地,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衣摆。他的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双目失神地望着前来报信的侍卫。

一旁的冯夫人身子晃了晃,手中的绣帕无声飘落。她呆坐在席上,面色惨白如纸,连呼吸都仿佛停滞了。

极度的惊骇之下,两人竟都流不出一滴眼泪。袁术只觉得胸口如压千斤巨石,一颗心不断往下沉,仿佛要坠入无底深渊。

厅内死一般的寂静,雨后屋檐落下的滴水声格外刺耳。

半个时辰后。

整个袁府。不,是整个寿春震动了!

深夜时分,城内的居民都惊恐的听到了城内军马的调度声。寿春城被戒严了起来,不允许任何人上街,似乎是战争即将来临。

...

许昌同样在进行兵马调度,当然,并不是为了去救冒充袁耀的刘协。

曹操此时一身盔甲,眼中的笑意怎么都掩盖不住。

他刚刚得知刘协弃城而逃,而那个该死的袁耀居然轻松的将李傕郭汜的万余骑兵几乎赶尽杀绝,这让曹操不小的惊讶了一下。

原本他还打算调集所有兵马,兵临洛阳城下,让袁耀这个臭小子乖乖交出皇帝。

可笑的是,这胆小的皇帝居然在战时结束之前就逃走了!

这样一来,不需要攻打洛阳,只需要将逃走的皇帝抓回来,飞走的鸭子就又回到他曹操的嘴中!

曹操与黑山军斗法多年,在潜伏在太行山脉中的黑山军中留有内应。正是这个内应让他知道,几个衣着不凡的人被李大目劫到了山上。

其中一人还自称自己是袁耀袁十万。

但是曹操明明接到消息,袁耀把李傕打得狼狈逃窜,万余骑兵十不存一。稍微琢磨一下,就意识到:那个自称袁耀的年轻人,正是逃跑的刘协!

“真是天助我也!”

曹操眼睛绽放光芒,无论如何也要把刘协抢回兖州!有了皇帝这个金字招牌,天下归心,指日可待!

曹操心中暗道:这次就算精锐全出,也要把刘协抢到手中!绝对不能再犯上次的错误!上次千余轻骑极速奔驰,到达洛阳的时候己经是精疲力竭,这才被袁耀轻松拿下。

这次哪怕把李大目的整个独眼峰尽数诛灭也在所不惜!

...

独眼峰中,李大目正坐在虎皮大椅之上闭目养神。一旁两个似是官家小姐模样的娇弱女子,正跪在李大目膝下为他捶腿。

虽然李大目看摸样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可如果李大目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又怎么可能统领一座近十万的大寨。

此时他正思考着,怎么消化掉这只的肥羊。

袁术固然富甲天下,出得起这个赎金,可袁术远在寿春,距离太行山实在太远,变数极大。

万一我手里这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一不小心死在了寨子里,到时候不仅拿不到赎金,反而会得罪袁氏。

虽然不知道冀州的袁绍对待他这个堂侄是个什么态度,可如果最坏的情况,他李大目要面对袁术袁绍的怒火,这是他绝对承受不起的。

李大目猛然睁开虎目,一脚踢开旁边的两个官家小姐,两个小姐吃痛,却不敢发出半点惨叫声。

李大目满脸笑意的说道:

“既然袁绍那么近,就让袁绍来赎他这个堂侄吧!”

他想到此,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主意。可以快速把袁耀这个金疙瘩变现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出钱的是谁他不关心。

很快,他便派人书信一封,向袁绍索要赎金。

...

袁绍指尖轻叩着李大目送来的帛书,忽然仰天大笑,笑声震得案上烛火摇曳:"好一个犬父无虎子!袁公路那厮的宝贝儿子,竟被个山贼头子拿了!"

此时袁绍身着便服,一旁的是他的二儿子:袁熙。

袁熙相貌平平,才能平平,又不参与权利斗争,只喜欢声色犬马。虽然如此,但他拍马屁的功夫一流,因此也颇得袁绍的喜爱。

袁熙侍立一旁,见父亲心情大好,立刻附和道:"父亲说的是。袁术平日目中无人,如今嫡子被掳,怕是要急得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