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救不回孙桓,提头来见

2025-08-23 325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成都,皇宫,承明殿。

夏日的阳光透过高窗,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正在议事。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甲胄摩擦声。

“报——!荆州前线八百里加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在内侍的引领下,几乎是冲进了大殿。

他单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卷用火漆封口的竹筒,声音因为激动和疲惫而嘶哑,却清晰地响彻整个殿堂。

“启禀陛下!李总督、关将军于夷道大破吴军!我军以潜龙舟夜渡天堑,奇袭南岸,一夜之间,攻克坚城夷道!阵斩吴将数员,俘虏西千余,更生擒吴侯之侄、安东将军孙桓!”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承明殿,瞬间从庄严肃穆,变成了沸腾的菜市场。

“什么?夷道拿下了?”

“生擒了孙桓?那个孙文台的亲侄子?”

“天佑大汉!天佑大汉!”

大臣们交头接耳,喜形于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夷陵之败的阴霾,笼罩在蜀汉上空太久了,这突如其来的惊天大捷,如同一道撕裂乌云的闪电,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振奋。

龙椅之上,刘备猛地站了起来。

他那双总是带着几分仁厚和忧思的眼睛,此刻瞪得,他一把从内侍手中夺过战报,亲手撕开火漆,展开竹简,一目十行地扫过。

当看到“潜龙舟”、“夜渡南墙”、“生擒孙桓”这些字眼时,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脸上的肌肉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抽动着。

“好!好!好啊!”

刘备仰天大笑,笑声洪亮而畅快,充满了压抑己久的扬眉吐气。

他走下御阶,亲手将那名信使扶起,拍着他的肩膀,连声赞道:“壮士辛苦!壮士辛苦了!此乃不世之功!赏!重重有赏!”

站在队列前方的丞相诸葛亮,手持羽扇,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站在另一侧,以侍中刘巴为首的一些人,脸色则变得十分精彩,像是刚吞了一只苍蝇,既震惊,又有些难堪。

他们当初可没少在背后非议刘备任用李渝这个毫无资历的年轻人。

如今,这记耳光,打得又响又亮。

朝会结束后,刘备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他立刻摆驾,前往了长乐宫。

宫苑内,绿树成荫,蝉鸣阵阵。

刘凝霜正坐在水榭边,有些心不在焉地向池中投喂着鱼食。

自从李渝出征,她的心就一首悬在荆州,每日都在为他祈祷。

“凝霜,还在担心你那个李郎君吗?”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刘凝霜回过头,见是刘备,连忙起身行礼:“父皇。”

“免了免了。”刘备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自己也坐在了她身边。“父皇给你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将前线的捷报,递给了女儿。

刘凝霜接过竹简,当她的目光触及“李渝”二字,以及后面那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战绩时,她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咚”的一声,稳稳地落回了肚子里。

她没有为攻克坚城而欢呼,也没有为生擒敌将而雀跃,那双美丽的眼眸里,只有一种情绪在流淌——如释重负。

他还活着,他很好。这就够了。

“这小子,没让朕失望,也没让你失望。”刘备看着女儿脸上那抹发自内心的轻松笑意,心中感慨万千,他这个女儿,自小便有主见,眼光也高,如今看来,她的眼光,比朝中许多老臣都要准。

“当初,朕将‘安汉’大纛交给他,朝中颇有微词,如今,他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刘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他不仅仅是一个能工巧匠,也不仅仅是一个会出奇谋的军师。他有重塑乾坤的大才。凝霜,你没有看错人。”

这番话,无异于是一种最明确的肯定。刘凝霜的脸颊飞上一抹红霞,低着头,轻声道:“女儿只盼他能早日平安归来。”

“会的。”刘备望着远方,目光深邃,“待他凯旋之日,便是朕为你们主婚之时。”

……

成都城的另一角,张府。

一辆马车停在街口,张云瑾坐在车内,掀起一角车帘,静静地听着街上百姓的欢呼和议论。

“听说了吗?李总督天神下凡,一夜就拿下了夷道城!”

“何止啊,还把东吴皇帝的亲侄子给活捉了!”

“这下可好了,咱们大汉终于能一雪前耻了!”

“说起来,这位李总督,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又深得陛下和公主殿下的信赖,真是我大汉的麒麟儿啊……”

那些赞美和传颂,像风一样,钻进车厢。

张云瑾的脸上,也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那笑意里,有为他平安的庆幸,有为大汉胜利的喜悦,也有一丝无人能懂的,如水中月影般的落寞。

她知道,那个曾经在格物院书房里,为她讲解星辰轨迹的青年,如今己经成了万众瞩目的大英雄。

他身边,也己经有了一位足以与他并肩而立的公主。

她默默地放下车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也好。

她轻声对自己说。

只要他能平安,只要他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心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此,山高水长,唯有祝福。

……

与成都的喜庆气氛截然相反,东吴的都城,此刻正被一片阴云笼罩。

建业,太初宫。

“废物!一群废物!”

孙权将手中的战报狠狠地摔在地上,英武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他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案几,上面的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殿下的张昭、顾雍等重臣,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

“陆逊!朕将十万大军交到他手上,他就是这么回报朕的?夷陵惨胜,损兵折将,朕不怪他!可如今呢?他不仅把坚城夷道丢了,还把朕的亲侄子孙桓给搭了进去!这是奇耻大辱!”

孙权在殿上来回踱步,像一头被激怒的猛虎。

“陛下息怒!”张昭硬着头皮出列,“陆都督此败,非战之罪,实乃那蜀将李渝太过诡诈。当务之急,是该商议如何应对,救回安东将军。”

“应对?救人?”孙权冷笑一声,停下脚步,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朕的侄子,朕自然要救!但东吴的脸面,朕更要拿回来!”

他深吸一口气,胸中的怒火化作了冰冷的杀意。

“传朕旨意!派人去告诉陆逊,朕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内,他必须给朕夺回夷道,救回孙桓!”

“若是做不到……”孙权的声音压得极低,却让殿上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就让他提头来见!”

这道夹杂着君王雷霆之怒的旨意,如同一道催命符,被快马送往荆州前线。

所有人都知道,陆逊和李渝之间这场智谋的较量,己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决。

它己经演变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生死之局。

……

北面的群山,变成了一座绿色的地狱。

连绵不绝的暴雨,将山路冲刷成了泥泞的沼泽,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东吴的士兵们衣衫湿透,面黄肌瘦,士气低落到了冰点。

更可怕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狼”。

他们从不正面交锋,却如跗骨之蛆,时刻纠缠着这支疲惫的队伍。

一支冷箭,会从密林深处射出,精准地带走一名军官的性命,

夜晚宿营时,存放着所剩无几口粮的角落,会莫名其妙地燃起大火,

甚至连喝一口山泉水,都可能拉得人上吐下泻。

恐慌,比疲惫和饥饿,更快地摧毁着军心。

陆逊骑在马上,身形消瘦,原本儒雅的脸庞上,只剩下一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

他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强行维系着这支濒临崩溃的军队。

他知道,自己正在被驱赶,像一头被猎犬追逐的野兽,被赶向一个预设好的陷阱。

就在他心力交瘁之际,一个更加致命的消息,从后方传来。

一名信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的队伍,带来了孙权的最后通牒。

“一个月……夺回夷道,救回孙桓……否则,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