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琅琊郡北境,一辆辆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秋日干燥的尘土,发出单调的“吱呀”声。
其中一辆青布马车车厢之内,气氛却不似旅途那般沉闷。
诸葛亮端坐于车厢一角,手中紧紧捧着那柄通体洁白、仿佛蕴含着无穷奥秘的白鹤羽扇。
自从数日前在阳都县郊外的溶洞之中,意外得到这柄羽扇,并从中获得了名为《六丁六甲》的天书传承以及……那段属于“上一世”波澜壮阔却又充满了无尽遗憾的记忆之后,他的整个世界观,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刻的他,虽然外表依旧是那个年仅十岁的清瘦少年,但那双深邃明亮的眸子里,却闪烁着远超年龄的智慧与沧桑。
他没有像寻常孩童那般,对这神秘的天书羽扇表现出过多的痴迷与探究,虽然《六丁六甲》中蕴含的驱使风雨雷电、呼风唤雨般的道法玄奇精妙,足以让任何一个初窥门径的修道者沉醉其中,但他却强行压下了立刻投入全部心神去研究天书的冲动。
因为,在他的心中,有比参悟天书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
找到主公!刘备!刘玄德!
没错,作为“事后诸葛亮”,拥有前世完整记忆的他,此刻心中唯一的执念,便是尽快找到那位曾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仁义之主!
他要凭借着自己“先知”的优势,提前布局,弥补上一世所有的过失与遗憾,辅佐主公,在这一世,真正完成那匡扶汉室、再造乾坤的千秋伟业!
“匡扶汉室!兴复大汉!” 这八个字,如同烙印般,深深地镌刻在他的灵魂深处,是他此生不渝的信念与目标!
“冷静……一定要冷静……”诸葛亮强行压下心中那澎湃激荡的心潮,暗暗对自己说道。他那双与年龄不符的深邃眼眸,透过摇晃的车窗,望向窗外那陌生的景物,大脑却在飞速地运转着,将“上一世”的记忆与眼前的现实进行着比对与推演。
按照‘上一世’的记忆轨迹,此刻的主公刘备,应该……应该正在青州一带活动。
诸葛亮记得,刘备曾短暂依附于师兄公孙瓒,并在青州立下过一些战功……
“嗯,我劝说叔父放弃前往豫章赴任,转而与我一同北上青州,投奔在北海郡担任国相的孔融,这个决定,从方向上来看,应该是正确的!琅琊郡与青州北海郡接壤,距离不远,先至北海,再设法打探主公的消息,此乃上策!”
诸葛亮默默地在心中规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知道,自己如今虽然拥有了“先知”的优势和天书的助力,但毕竟年幼,势单力薄,很多事情,还需要依靠叔父诸葛玄的力量。
诸葛玄此刻也正坐在马车之内,他看着自家这位自那日山林异变之后,便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的侄儿,心中充满了欣慰,却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与……敬畏?
他清晰地记得那一日的情景。
天色异变,地动山摇,五彩霞光漫天,更有无数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飞禽走兽,如同受惊的炸毛的猫一般,从各自的巢穴中仓皇奔逃而出,方向混乱,互相冲撞,仿佛有什么极其恐怖的存在即将降临!
当时,他和族中其他的家长,听闻孩子们在山林中游玩遭遇此等异象,皆是心急如焚,连忙组织人手,冲入山林之中搜寻。
然而,天不遂人愿。
地震与兽潮刚刚平息,天空却并未恢复之前的晴朗,反而变得更加昏暗!
大片大片的乌云,不知从何处涌来,如同翻滚的墨汁一般,迅速遮蔽了天日,将整个山林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昏暗之中。
狂风呼啸,吹得树木呜呜作响,更是让他们这些搜救之人,在茂密的树林和崎岖的山路之中,彻底迷失了方向,根本无法辨认自己身在何处,更不用说找到那些同样惊慌失措的孩子们了。
就在他们几乎要绝望之际,却突然发现,远方的昏暗天幕之下,竟隐隐约约地飘来了一个又一个如同星辰般闪烁的温暖光点!
那些光点摇摇晃晃,却又异常醒目,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正是凭借着这些如同指路明灯般的“孔明灯”,他们才最终在山林深处一个隐蔽的山坳之中,找到了毫发无伤的诸葛亮、诸葛均以及其他几位族中少年。
从那时以后,诸葛亮的手中,便紧紧地握着这柄造型古朴、通体洁白的白鹤羽扇。
诸葛玄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诸葛亮手中那柄羽扇之上。
这羽扇也不知是何种材质所制,看似轻柔,却又隐隐散发着一股奇异的、令人心安的气息。他总觉得,自从侄儿从那场山林异变中平安归来,并且得到了这柄羽扇之后,整个人都像是变了一样。
以前的亮儿,虽然也聪慧过人,沉静早慧,但终究还是个孩子,眉宇间尚带着几分属于少年的稚气与迷茫。
可如今的亮儿,眼神深邃得如同古井,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从容与笃定,仿佛……仿佛一夜之间,便看透了世事沧桑,洞悉了人心变幻。
这种变化,让诸葛玄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许的……不安。
他甚至偶尔会觉得,眼前的这个侄儿,似乎……有些陌生。
“亮儿啊,”诸葛玄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他看着正凝神把玩着手中羽扇的诸葛亮,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试探性地问道,“你在看什么呢?看得这般入神?莫非……这羽扇之上,还刻着什么了不得的文字不成?”
亮儿……听到叔父依旧用这个略显亲昵的称呼呼唤自己,诸葛亮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他知道,叔父是真心疼爱自己。但在融合了“上一世”那长达五十余年的人生记忆之后,再听到这个称呼,总觉得……有些不习惯。
他抬起头,看着诸葛玄那关切的眼神,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叔父说笑了。此扇之上,并无文字,不过是侄儿觉得其造型雅致,羽毛轻柔,拿在手中把玩,倒也颇为有趣罢了。”
他自然不会将天书的秘密轻易示人,即便对方是自己最为敬爱的叔父。此事干系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他话锋一转,看着诸葛玄,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叔父,侄儿前几日查阅古籍,偶得卜筮之法,为叔父的豫章太守之行,卜了一卦。”
“哦?亮儿还会占卜问卦了?”诸葛玄闻言,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
他知道自家侄儿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但占卜问卦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可不是单凭聪明就能学会的。
诸葛亮故作高深地微微颔首,语气凝重地说道:
“叔父此番前往豫章赴任,卦象显示……大凶!恐有血光之灾!且此行路途遥远,山河阻隔,一旦陷入纷争,便如困兽犹斗,难以脱身!侄儿恳请叔父三思,万万不可轻易涉险!”
诸葛亮清晰地记得,“上一世”,他的叔父诸葛玄,正是因为担任了豫章太守,结果不幸卷入了当地豪强笮融、以及扬州刺史刘繇、朱儁之子朱皓等人的残酷争斗之中。最终,兵败城破,惨遭杀害,连首级都被割下,下场凄惨无比!
这一世,他既然己经提前预知了这段悲惨的命运,又岂能眼睁睁看着叔父重蹈覆辙?!
诸葛玄此人,虽然也算是一方名士,颇有才干,但他骨子里却是一个颇为迷信宿命之人。平日里对那些谶纬之言、卜筮之术,都颇为信服。
此刻听闻自家这位“神算”侄儿,竟然算出自己此行豫章有“血光之灾”,而且说得如此严重,他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脸上也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沉吟了片刻,看着诸葛亮那双不似作伪的、充满了担忧的眼睛,最终还是长叹一口气,颓然道:“罢了!罢了!既然亮儿你都这么说了,想必……也是天意如此。这豫章太守之位,不去也罢!不去也罢!”
在他看来,自家侄儿自那日山林异变之后,便己然是有了几分“仙缘”的人物。他既然说此行不吉,那必然是有其道理的,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见叔父果然如自己预料般放弃了前往豫章的打算,诸葛亮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己经成功地改变了叔父“上一世”的悲惨命运。
诸葛玄的好奇心却被勾了起来,他看着诸葛亮,追问道:“亮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学会这算卦的本事的?竟然连血光之灾都能算得出来?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他又想起了此行的目的,继续问道:“对了,此番你执意要劝我放弃豫章,转而带你和均儿一同前往青州,说是要去寻访一位名叫刘玄德的英雄人物,还说此人乃是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天命之人。此事……此事莫非也是你算出来的?”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将自己心中的宏图伟略,向叔父稍稍展露一二,也好为日后真正辅佐刘备,打下一些基础。
他故作沉吟,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洞悉天下大势的自信与从容:
“叔父明鉴。侄儿不才,于卜筮之道,略窥门径。当今天下,董贼弄权,汉室衰微,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看似人才辈出,然能真正勘破时局,心怀苍生,立志匡扶大汉,重整河山者,寥寥无几。”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激昂起来:“侄儿以为,当今天下群雄,能称得上‘英雄’者,唯二人耳!”
“哦?哪二人?”诸葛玄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其一,便是那谯郡的曹操,曹孟德!”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此人有权谋,有野心,亦有治世之能,用兵有道,乃乱世之枭雄!若能得其辅佐大汉,或可扫平奸佞,重定天下。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与……警惕,“曹孟德此人,虽有匡世之才,却……心怀叵测,名为汉臣,实则……恐有不臣之心!其行事,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挟天子以令诸……嗯……”
诸葛亮说到此处,猛地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此刻董卓尚在人世,汉献帝还是个傀儡,曹操也还未曾真正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尚未形成!自己这番“未卜先知”的言论,若是被有心人听到,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连忙改口,故作沉吟道:“呃……侄儿的意思是,曹孟德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但其志向……似乎并非仅仅是匡扶汉室那么简单。将来之事,尚未可知,尚需……静观其变。”
诸葛玄并未察觉到侄儿话语中的异样,只是对曹操这个名字,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而后在陈留起兵讨董的事迹,他亦有所耳闻。
“那……另一位英雄呢?”诸葛玄追问道。
诸葛亮眼中瞬间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语气也变得无比坚定和……狂热!
“另一位,便是涿郡的刘备,刘玄德!”
“此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他为人仁厚,宅心仁慈,素有爱民如子之名声!更重要的是,他胸怀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只为心中那份不灭的信念!”
“侄儿以为,唯有刘玄德这等仁义之君,方是值得我等追随的明主!唯有辅佐他,方能真正实现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使我大汉天下,幽而复明!”
诸葛亮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仿佛己经看到了刘备君临天下,汉室重兴的辉煌未来!
诸葛玄听得是目瞪口呆,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没想到,自家这位年仅十岁的侄儿,竟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如此宏大的抱负!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英雄人物的评判,竟是如此的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他看着诸葛亮那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以及那张因激动而微微涨红的年轻脸庞,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强烈的预感——
或许……或许自己的这个侄儿,将来真的能成为辅佐一代明君,名垂青史的……国之栋梁!
而他此番前往青州,追随那位素未谋面的刘玄德,或许……真的是天命所归?
马车,继续在古老的官道上缓缓行进,朝着那风云变幻的青州大地,朝着那未知的命运,坚定不移地驶去。
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乱世的烽烟,似乎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