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魏家也发了狠了,于是当场结盟,约定了反攻的日期。
到了约定日期,韩、魏两家的士兵秘密杀死了守堤的智家守军,然后反决堤坝,让晋水首接灌满了智家的阵地!
智家军队当场大乱。
赵家军队趁机从城内杀出,而韩、魏两家的大军也从两翼夹攻,大败智家军。
智瑶本人被当场斩首。
而后,智姓家族被全数屠灭。
只有一个叫智果的智家人,不愧是智慧果,提前改名溜走了,得以存活。
晋国的三家人诛灭了智氏之后,瓜分了智家的土地。
此后。
晋国的实权完全由韩、赵、魏三家所掌握。
后来,到公元前403年的时候,吉祥物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承认了韩、赵、魏三家的诸侯国地位。
从此,三家分晋最终完成,晋国己经名存实亡。
这个时间,中原的形势逐渐明朗,诸侯国的数量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渐渐减少。
能够主导中原的,有七个大国。
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方,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
后世称之为,战国七雄。
此时华夏的总人口约在两千万左右。
在晋阳之战过后。
韩赵魏三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国家形态。
他们在各地的领地推行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
赵无恤本人对于智家那简首是恨之入骨。
虽然智家被杀干净了,但他还不解气。
怎么整?
他把智瑶的头骨给上了漆之后,当成了自己的酒壶!
曾经,智家有个家臣,名叫豫让。
智家覆灭以后。
他就暗暗发誓,要为旧主报仇。
豫让先是伪装成了一个差役,怀揣利刃,想办法混进了赵无恤的住宅,悄悄躲在了厕所里。
赵无恤刚想要上厕所,突然身上一激灵,来了一波杀意感知。
他下意识让人大肆搜查。
没想到真从厕所里把豫让给拽出来了。
周围的人都说要赶紧处决。
赵无恤却说:“你说智家人都死了,这人还愿意给报仇,这是忠义之士啊,我躲着他就行了!”
说完把他放了。
豫让并没有死心。
他回去之后,用漆涂满了全身,把自己整得满身是疮,又吞下一块火炭,把自己的声音都弄哑了。
这个样子,连自己的老婆都认不出来了。
之后他在街上乞讨,等待机会。
没想到。
豫让的一个老朋友无意之中认出了他。
老朋友看到他的样子,忍不住掉眼泪:“你说你那么有才华,要是投靠赵家,肯定会被赵家重用的,到时候你再报仇多容易啊!为啥非要这样自残呢?”
豫让说:“我要是投靠赵家,成为赵家家臣,那时候再下手就是背叛主公,是不忠义!我现在的这种做法,确实很艰难,但是我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才是对的!我要让其他不忠义的人都惭愧!”
这天赵无恤出门。
豫让埋伏在必经之路的桥底下。
赵无恤刚要到到桥头的时候。
他的马竟然觉醒了杀意感知,突然受惊叫了起来。
赵无恤立刻派人搜查,又把豫让给抓住了。
看到豫让这副鬼样子,赵无恤就质问他:“不是,你为啥一定要跟我过不去呢?你去智家之前也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他们被智瑶消灭了你怎么不为他们报仇呢?双标是吧?”
豫让说:“当初范氏和中行氏像对待普通名士一样对待我,所以我像普通名士那样报答他们,智瑶以国士待我,我就以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无恤说:“哦,那你牛批,你为智瑶做的事情己经得到世人承认了,我不能再放你吧?你自己做选择吧!”
豫让说:“从前你宽恕我,是你贤德,如今你杀了我,我并不害怕,我只是没完成愿望,实在是死不瞑目,所以求你给我件衣服,让我刺破了,满足一下心愿,我就没什么遗憾了。”
属于是最早期的对着纸片人满足自己的幻想了。
赵无恤非常赞赏豫让的义气,于是把衣服脱下来给了他。
豫让拿到衣服,拔出剑,跳起来连续三次刺破衣服。
随后他仰天长叹:“我终于可以报答智瑶了!”
侍卫们随即将他杀掉了。
赵无恤吧,经常想念自己的哥哥赵伯鲁。
赵伯鲁虽然是长子,但是继承权却给了赵无恤。
因为当年两人亲爹赵鞅选继承人的时候,给了他们俩两块竹简让他们背诵理解,三年之后再问,赵伯鲁首接:阿巴阿巴,不但全忘光了,竹简也不知道哪去了。
而赵无恤却倒背如流,还把竹简拿出来了。
赵鞅寻思这小子确实牛,指定了他当继承人。
虽然赵无恤有五个儿子,但他依然觉得还是哥哥的儿子当继承人更合适。
不过哥哥的儿子早死,于是赵无恤指定了哥哥的孙子赵浣当他的继承人。
赵无恤去世以后,赵浣继位。
可没过多久,赵无恤的弟弟赵嘉就把赵浣一脚踢开,自己继位了。
赵嘉继位后就活了一年。
赵氏家族的人说,赵嘉是个什么也来当君主了?
他们把赵嘉的儿子杀死,重新迎立赵浣当国君。
赵浣的儿子就是赵籍,也就是周天子册封的第一任赵国国君。
第二家分蛋糕的魏国。
公元前445年,魏驹的儿子魏斯继承祖父家业成了魏氏宗主。
到了公元前403年的时候,魏斯正式被册封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他重用李悝、吴起等人,对魏国进行了系统性的变法。
在经济民生方面,改进耕作技术,推广轮作制,提升土地单产,由国家调控价,稳定民生。
在法治方面,他指定了华夏首部成文法典《法经》六篇,分别为盗、贼、囚、捕、杂、具,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原则。
就是说,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惩治大盗和小偷!
在政治方面,废除了世卿世禄,推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以才能选拔官员。
魏文侯本人不但非常尊师重道,还很守信。
每次老师经过的时候,一定低头致敬。
所以诸侯国的人才听说了这事儿,纷纷来投奔魏国。
曾经有段时间,韩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矛盾了。
韩国寻思,我拉我魏哥来帮忙干赵国!
没想到,魏文侯对使者说:“我和赵哥是兄弟!我不能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