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暗潮之约

2025-08-17 4256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林默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咖啡香气和空调送风的细微嗡鸣,却无法驱散那种压抑的静谧。

百叶窗将午后的阳光切割成一道道锋利的细线,投射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也照亮了林默毫无波澜的眼眸。

光影交错间,他的轮廓显得格外冷峻,如同一座沉默的雕塑。

他指尖轻点桌面,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每一个节拍都像是在敲打着苏晚的神经——咚、咚、咚,像是心跳,又像倒计时。

“我要五百吨冷轧钢卷,一个月内,运抵中国。”

林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击碎了室内的沉寂。

那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从某种深不见底的地方传来,让人心头一紧。

苏晚的心猛地一沉。

她秀丽的眉头不自觉地蹙起,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订单。

五百吨,这个量在美国钢铁市场中如同一滴水汇入大洋,毫不起眼。

但关键在于后半句——运抵中国,并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

这意味着,它必须绕开美国商业部那双无处不在的眼睛,避开行业商会那张密不透风的监管大网。

“林总,”她斟酌着开口,声音保持着职业的平稳,“这个量在美国本土消化不成问题,但要避开海关和商会的监管,在一个月内完成清关和海运,难度不小。”

林默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

他没有解释,只是从抽屉里取出一份薄薄的文件,推到她面前。

“这些是我在美国的联络点,从码头到内陆运输,你可以自由使用。”他的语气依旧平淡,却蕴含着一种深不见底的信任,“我只要结果。”

苏晚接过那份名单,指尖能感觉到纸张下压抑着的重量。

那种触感冰冷而坚硬,仿佛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份命运的契约。

她没有再多问,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明白。”

走出办公室,苏晚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布局之中。

她的脚步坚定有力,皮鞋与大理石地面碰撞出清脆的回响,每一步都踏出决断的节奏。

她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曾经的钢铁之城——匹兹堡。

那里的一家小型钢厂因产业升级失败,产能严重过剩,正急于清空积压的库存。

价格极具诱惑力,对方甚至暗示可以配合做一些“灵活”的单据。

厂房内金属锈蚀的气息扑面而来,机器轰鸣声夹杂着工人的喊叫,构成一幅混乱却充满生机的画面。

但苏晚在深夜的公寓里,对着那份报价单反复推演后,还是果断地放弃了。

五百吨的单一采购合同,目标太大,太容易在商会的备案系统里留下痕迹。

一旦被有心人盯上,就像黑夜里点燃的火炬,瞬间就会引来无数觊觎的目光。

她的思路转向了另一个更为隐蔽的渠道。

她开始频繁接触中西部几家大型的废旧金属回收公司。

这些公司每天处理着成千上万吨的报废汽车、拆迁建筑废料,在它们庞大的业务流水中,混入几百吨特定品类的“废料”,再将其提炼分类,伪装成再生金属出口,神不知鬼不觉。

这个过程更复杂,成本也更高,但胜在足够分散,足够安全。

计划敲定,苏晚立刻行动。

她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将五百吨的采购任务拆分成数十个小单,散布在不同的回收站。

她亲自驱车穿梭于各个州之间,与那些满身油污、性格粗犷的回收站老板谈判。

他们的汗味混合着机油与铁锈的味道,充斥在狭窄的办公室里。

她用流利的英语和对金属市场的精准判断,很快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她的话语清晰有力,逻辑缜密,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密计算。

然而,暗流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涌动。

在一周后的华商商会月度例会上,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黄守义,商会副会长,一个总是带着金丝眼镜,笑容温和的中年男人,突然将矛头指向了苏晚负责的新业务。

“苏小姐,”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却显得格外锐利,“我听说,贵公司最近在废金属回收领域动作不小。只是我不明白,我们华商一向以高科技、金融投资为主,为什么突然要大量采购钢铁类的‘再生原料’?据我所知,这批原料的最终流向是国内。我们不是军火供应商,更不应该触碰那些敏感的领域。”

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所有人目光如针,聚焦在苏晚身上。

黄守义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字字诛心,几乎是公开质疑这批钢铁的最终用途。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微笑。

她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迎向黄守义的目光:“黄副会长多虑了。这批再生金属,是为了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国内正在大力推广新一代的农业机械,需要大量高品质的特种钢材作为零部件。我们商会的宗旨,不正是为了支援祖国的建设吗?这完全符合我们的章程,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她的回应滴水不漏,将商业行为拔高到了“支援祖国建设”的层面,让黄守义一时难以反驳。

会议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但苏晚知道,这只是开始。

黄守义的背后,必然有更深的势力在指使。

果然,林默的电话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就打了过来。

电话那头的他,声音里透着一丝冷意:“黄守义那边,我会处理。你不用分心,按计划推进。记住,任何阻碍,都将被清除。”

挂断电话后,林默只做了一件事。

他派人给黄守义送去了一份“礼物”——一张黄守义的独子在拉斯维加斯赌场欠下巨额赌债的详细账单,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别坏了大事。

黄守义在收到这份“礼物”后,脸色煞白,从此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对苏晚的业务绝口不提。

清除了内部的障碍,最大的挑战接踵而至——运输。

在洛杉矶港一个不起眼的码头,第一批经过伪装的一百五十吨钢材,正准备装上一艘前往远东的货轮。

海风吹拂着咸腥的空气,远处汽笛声此起彼伏,港口的喧嚣掩盖不了内心的忐忑。

就在此时,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数辆美国海关的执法车辆呼啸而至,将整个码头作业区团团围住。

一名身材高大的海关稽查主管,拿着一份搜查令,表情冷峻地走到苏晚面前:“我们接到举报,怀疑这批货物涉嫌违规出口军工物资。现在,我们要开箱检查!”

码头上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汗水滑过苏晚的后颈,她感到掌心一片潮湿。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镇定的微笑,迎了上去:“长官,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

她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了一整套早己准备好的报关文件。

文件上,这批货物的品名被清晰地标注为“农业设备零部件”,并且在最显眼的位置,盖着华商商会鲜红的公章。

稽查主管接过文件,粗略地翻了遍,脸上的怀疑并未减少。

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准备开箱。

苏晚不着痕迹地向他走近一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长官,我们是合法商人,最不愿意的就是耽误船期,您知道,时间就是金钱。”说话间,一本夹着厚厚一沓美金的护照,悄无声息地滑入了他的手中,“一点茶水钱,不成敬意。检查当然要进行,但或许您的手下可以‘重点’检查几个箱子,加快一些效率。”

稽查主管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手指在护照上轻轻一捻,感受到了那惊人的厚度。

他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了些许,咳嗽了一声,对身后的下属大声命令道:“动作快点!随便抽查两个箱子就行了,别耽误人家正常的商业运输!”

危机,在金钱与早己备好的天衣无缝的文件面前,悄然化解。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批钢材顺利抵达国内港口的消息传来时,苏晚紧绷了一个月的神经终于彻底松弛下来。

她看着窗外纽约的万家灯火,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疲惫,和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手机响起,是林默的号码。

“任务完成了,祝贺你。”林默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但苏晚能感觉到一丝赞许,“今晚有空吗?一起吃个饭。”

这还是林默第一次主动邀请她共进晚餐。

苏晚有些意外,但还是答应了。

餐厅选在曼哈顿一家格调高雅的私人会所,视野绝佳,可以将整个中央公园的夜景尽收眼底。

窗外的城市灯光温柔地洒进来,室内烛光摇曳,音乐低缓,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草奶油气息。

气氛轻松,甚至有些暧昧。

他们聊着纽约的天气,聊着最近上映的电影,仿佛只是两个普通的职场同事在进行一场友好的聚餐。

然而,当侍者送上甜品后,林默放下了手中的刀叉,目光变得深邃而郑重。

“苏晚,”他凝视着她,一字一句地说道,“从今天起,你将是我在美国唯一的资源采购负责人。所有渠道、所有联络点,全部由你一人掌管。我给你最高的权限,也需要你承担最大的责任。”

苏晚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颤,杯中的红酒泛起一圈圈涟漪。

她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远远超过了任何职位的晋升。

这意味着,她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而是正式踏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隐形战争的核心圈层。

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份生死与共的盟约。

“我明白。”她抬起眼,迎上林默的目光。

林默满意地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为了我们的新开始。”

“为了新开始。”苏晚与他轻轻碰杯,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餐厅里回荡。

与此同时,远在洛杉矶港的深夜码头上,喧嚣了一天的港口终于安静下来。

负责收尾工作的阿杰正做着最后的货物盘点。

他穿过一排排高耸的集装箱,准备去仓库办公室核对最后的清单。

金属的冷气透过靴底传来,寒意渗入骨髓。

就在他走到仓库管理员办公室门口时,里面传来了压低了的通话声。

门虚掩着,透出一条细细的光缝。

阿杰本想首接推门进去,但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他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将身体紧紧贴在了冰冷的墙壁上。

他听到那个一向老实巴交的仓库管理员,正对着电话,用一种近乎谄媚的语气,小心翼翼地说着:“……黄先生,您放心,是的,是的……林默和那个女人的所有动向,我都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阿杰瞬间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头顶。

他屏住呼吸,连心跳的声音都仿佛在空旷的夜里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