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

2025-08-19 240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潘岩那眼睛跟装了雷达似的,一边察言观色,一边还不动声色地“算计”了一番,乍一听,是不是觉得他挺像“心机婊”的?

但实际上,这可不是他心机,而是敏锐。不然他凭啥当队长,还破了那么多让人拍手称快的大案。不过呢,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敏锐让他事业一路开挂,同时也毁掉了他和他的生活......

正因为这样,他才有了前面那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好在现在潘岩总算是收拾好心情,眼巴巴地盯着郭局,就盼着听他说,到底是哪位“大神” 要来。

“你师兄公西远。”

“啥…… 怎么是他…… 为啥非得是他呀?!”

拉仇恨的目录里没这人,因为这师兄在“黑名单”里,他都快忘了这号人,所以没检索到,也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一下子扯着嗓子喊起来,脖子梗得像只斗志昂扬的大鹅,那炸毛的模样,活脱脱就像一截点着的麻雷子。

“你们在警校的事儿,我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这次可真是冤家路窄。所以我必须提醒你,绝对不能公私混淆,更不能因私废公。我不管你对公西远是啥看法,都不能影响办案,懂了没?”

“这您放心,为了破案,我能让扒手开门,必要的时候,就是跟阎王爷合作破案,我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堂堂省厅人才济济,为啥非得派他来呢?再说了,犯罪心理学这种偏学术的文职工作,谁来主持不是干,咋就非得他公西远呢?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那不是满大街跑嘛……”

“这些问题你可别问我,我答不上来,有本事你找省厅问去。”

“啥?我一个队长,跑去问省厅人事调动的事儿?这得越级多少层啊……”

“所以说问这些没用嘛,上面安排下来的,我估计公西远要是能自己选,也不一定乐意来咱们这儿‘遭罪’。”

“他?他爱咋想咋想,我才不管呢……”

“行了行了,过过嘴瘾就算了,赶紧去忙案子吧。对了,记得给公西远找个得力助手,这样平时你们各干各个的,也不用照面儿。”

本来潘岩还想再喷下去,可这时候座机响起来,郭局急忙挥手示意潘岩赶紧去忙案子,同时接起电话。郭局还以为是市长或者书记的秘书来兴师问罪了,结果是赵大年,说自己是省城古塔分局的,来听公西远做案件分析。因为古塔分局长和临河市局提前沟通过,郭局知道这事儿,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结果挂了电话一扭头,好家伙,正好瞅见潘岩和公西远在门口“顶牛儿”呢。

潘岩拿着报纸往外走,刚拉开门,就看见门外的公西远,手还举在半空中,跟个雕塑似的。一看就知道,公西远正准备敲门,门就被潘岩从里面一把拉开了,结果手抓了空,于是两人大眼瞪小眼,都愣住了。公西远反应过来,赶紧把手放下来,伸手想和潘岩握手,潘岩晃了晃手里的报纸,那意思是 “不方便,免了”,公西远不死心,又换左手伸出去。只要潘岩放开把手,就能用左手跟他握,可潘岩就像粘在把手上一样,死活不放手,就那么推着门,让门张着个 “大嘴”。其实潘岩就是故意不想握手,结果倒好,看起来像个尽职尽责的门童,一首在给公西远开门。潘岩还不冷不热地丢出一句 “欢迎你”,脑袋一甩,意思是“局长在里面,你自个儿请吧”,然后就脚底抹油,匆匆走了。郭局正好看到这一幕,赶紧起身过来打圆场,没想到又被公西远的造型惊掉了下巴。

跟潘岩比起来,公西远瘦很多,尤其是头发,比潘岩那雷打不动、自己剃的 6mm 板寸还抢镜。不是因为长短,而是那颜色,简首绝了。公西远的头发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灰色,要是按颜色的 rgb 值来算,差不多是接近 143 的中性灰。这颜色可不是他赶时髦去染的,之前公西远也是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多年前的那场变故,让他一夜白头,后来才慢慢变回现在这个有点 “非主流” 的颜色。要是年纪大些,一头银发倒也显得有范儿,可公西远才比潘岩大一岁,今年才 33 岁啊。所以这银发可不只是扎眼,还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沧桑感,看一眼就觉得,这哥们肯定经历过啥能拍 80 集电视剧的痛苦事儿。

除了头发特别,公西远的眼神也很独特,不是那种拒人千里的冷,也不是凶狠得像要吃人,而是透着一股深邃的平静,就像千尺深潭一样,深不可测。有这样的眼神,他看上去总是特别沉稳,所以刚才潘岩故意让他下不来台,他脸上还是一副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样子。

两人正寒暄着呢,郭局接到市委电话,得赶紧去 “挨批大会” 报到了,于是简单交代了工作:省城古塔分局的干警要找公西远听分析报告;犯罪心理学研究室的办公室安排好了,就在法医室对面;公西远对助手的要求是电脑和外语要好,郭局会帮忙找个合适人选,时间也不会太久,不等他到市委,肯定能落实。

公西远谢过郭局,马上就开始工作。他朝着犯罪心理学研究室办公室走去的时候,“冤家” 潘岩己经在对面的法医室像个狡猾的猎人一样 “守株待兔” 了。

与此同时,记者石磊也在医院里,和他的 “冤家” 较上劲了。本来谈好帮忙拍照片给 300 块钱,结果那个替身现在坐地起价,非要 500。

这可是 2007 年啊,像《临河晨报》这样的报纸,订一年也就一百多块钱,有的地方为了促销,订报纸还送牛奶或者鸡蛋呢。就因为替身爬树上拍了几张照片,就要多收 200,这竹杠敲得也太狠了,石磊宁愿和朋友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想多出这冤枉钱。可就在他俩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庄子涵来电话了,这电话可太有分量了,就像一道圣旨。石磊没办法,只能乖乖掏出 500 块钱,把这趁火打劫的冤家替身给打发走。

庄子涵是石磊的顶头上司,既是《临河晨报》的主编,又是副社长,那可是决定石磊饭碗和前途的“大 boss”。石磊赶紧把门关好,还精神抖擞地清了清嗓子,把刚被“讹诈”的郁闷都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字正腔圆又恭恭敬敬地接通电话:“您好,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