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咫尺之遥

2025-08-19 2349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然而就在公西远简短地描述了一下自己的诉求之后,可是没想到史老却皱皱眉,他觉得公西远的“要求”有点高,虽然他是国学大师,但却并能给出合乎他们预期的答案。

“哎呀,你怎么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啊!”听见父亲的回答,史可清既不满又急切地说道:“哪怕一星半点,你知道啥就说啥,这总行了吧!”

“是啊,音乐背景、内涵、结构、意境,什么都行。哪怕不能拨云见日,也总比我们两眼一抹黑好得多啊。”公西远也趁热打铁的补充道。

“好吧。”

史老点点头,着手里的茶杯说道:“因为国学和古典音乐是不同领域,所以我研究的并不精深,对于《渔舟唱晚》,我就斗胆分享你们一些皮毛吧。它是古筝曲的经典代表作,曲名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文学意境,勾勒得也是一副夕阳西下、渔人满载而归的湖光山色。最大特色是以音乐为媒介,将古典文学意境转化为听觉意象,堪称跨时代传递中国美学的“声音名片”。尤其他“似画非画,似歌非歌”的朦胧美,既是具体的渔人归航图,也是抽象的心灵栖居地。成为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永恒咏叹。”

史可清化身为“考核员”,扭头问公西远:“怎么样,有用吗?”

公西远肯定地说道:“当然。帮助还是很大的,让我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背景,只是,这倒让我产生了一种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感觉。更想深入的了解这首曲子了。”

史可清又看向父亲,“命令”道:“行,前面说的不错,你再想想。再讲的深入点!”

“可我只知道这么多啊,而且这还不全是正史。对《渔舟唱晚》做专业级的音乐赏析,我做不到,不过我可以推荐一个我的学生,乐沐歌,现在是临河市音乐学院做民乐教授,她绝对可以,你们去问问她,怎么样?”史老坦诚地说。

“那还什么怎么样啊,赶紧的吧,早知道这样,谁还听你唠叨这些稗官野史啊!你这老头儿啊,真耽误事儿……”说着史可清把外套给史老丢过去:“赶紧披上啊,可别着凉了,这么大岁数了,还总让我跟你操心!”

随即史可清就跑出书房了,公西远也急忙跟出去,但在门口处,向史老告辞,并浅鞠一躬。这既是致谢,也是致敬。

就在公西远和史可清二人前往临河市音乐学院的时候,记者石磊也己经赶到了临河市戒毒所。

石磊又比陈亮先干到的,加上之前的第一站文联、第二站家属院,他都先拔头筹,这第三站戒毒所,他更是志得意满,下车就跨上相机,掏出记者证,兴冲冲地走向门岗。

然而门卫却摇摇头,冷硬地说不能进。石磊对这意外的“滑铁卢”非常诧异,纳闷地问道为啥啊?

可任凭石磊千般解释,万般游说,门卫始终就一个动作,摇头。他说正常来讲,记者是可以进的,但现在不行了,因为文风被警方纳入嫌疑了,所以不管石磊怎么说,都是白费唇舌。

石磊泄气了,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仍徘徊在门口的时候,陈亮驾驶着警车,悠然赶到,随即慢条斯理地下来,吹着口哨从石磊旁边走过去。

看见陈亮过来,石磊立刻点头哈腰地跑过去,忙赔不是。

“对不起,对不起,警察小哥儿,在文学院家属大院,我实在是不该和您开那个玩笑......”

“什么,什么,什么?不顾警察拦阻,驾车冲出大门,这也叫玩笑?别和我开玩笑了你!”陈亮打断石磊,解气地回怼。

“对不起!我错了,您大人大量,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带我一起进去,采访采访文风,给他拍张照片吧!”石磊急忙掏出烟,拿出打火机。

“我现在火大,不抽烟。”

说着陈亮掏出证件,独自走进戒毒所,石磊赶忙跟过去,陈亮朝门卫甩了一句:“他可不是我们的人啊!”

门卫立刻关上门,把石磊阻挡在外。石磊退出来,狠狠地踢了脚汽车轮胎,防盗窃发出“吱吱”嗡鸣,陈亮得意地一笑,心想,我总算完胜一局了。

陈亮的心情很好,然而看见文风的一霎,他的心情立刻又急转首下,甚至表情也是目瞪口呆。

只见颓废至极的文风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站不稳,坐不首,甚至连说话也结结巴巴的不利索了,这还哪能看出来是个作家啊?

工作人员解释说文风毒瘾大,体质差,所以戒断反应特别强烈。所以是不是还询问,是否采信,这就得你们自己拿主意了。

陈亮可不敢拿这个主意,他立刻给师父潘岩打电话。

查到了文风的下落潘岩很振奋,但文风的状态又让他很失望,最后潘岩决定带着保安去,先做嫌疑辨认。

于是潘岩立即赶到艺术家公寓,把4月5日清明节,即于尚遇害当天,接待过那个伪装送书员的当班保安,一起去戒毒所,对文风进行辨认。

可不料,经保安再三辨认,文风并不是当天进入艺术家公寓的送书员。潘岩不死心,让戒毒所提供文风入所的时间,根据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入所登记表》的记录确定,文风正是于尚遇害当天进的戒毒所,但时间比于尚遇害早了三个小时。这充分地证明了,文风并不具备作案时间。

也就是说,保安辨认加戒毒所记录,排除了文风杀人焚尸的嫌疑。文风与死者于尚过从甚密,纠缠复杂,却竟是这么突如其来的就摆脱了干系。不光陈亮丧气,潘岩也始料不及。

问题是如果不是文风?还有谁这么了解他和于尚的情况,仅凭一个帖子就能制止他们俩的剽窃风波呢?

所以即便文风排除了嫌疑,潘岩也让他把剽窃风波的事说清楚。可没想到,这时恰逢文风戒断反应爆发,没一会儿,文风便逻辑凌乱,神智昏聩了。

“求求你们了,给我一支吧,真的,我没剽窃于尚,于尚剽窃的也不是我,真的,我说的都是真的,求求你们,求求你们就给我一支吧,就一支……”

关键线索的突破近在眼前,却又是那么遥远,急切的潘岩告诉自己,一定要想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