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平办完社保,缴纳了今年的社保费,乐滋滋地跟我离开社保局,往市中心走。
她今天下午没活儿,走到我家楼下时,她说要请我吃饭,我婉言谢绝,说我晚上有个饭局。
她凑过来,笑眯眯地问:“是和沈哥吃饭呢?”
我说:“这么八卦呢?”说完,我也忍不住笑了。
回到家,我睡一会儿,但醒来时天都暗了。
现在东北的白天长了,以前下午4点半天就黑了,现在6点才黑天。
我看看手机,没有老沈的电话。
懒洋洋地起床,洗脸,梳头,拿起手机订了附近的一个饭店,还好,这个时间饭店还有雅间。
我把饭店的房间号发给老沈,老沈这次很快就回复我:“我这边忙完就给你打电话。”
我穿戴整齐,等老沈。
晚上七点了,老沈也没打来电话。大许先生那里没有忙完?
跟司机交朋友,这个时间呢,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我己经饿了,干脆,我穿着羽绒服背包下楼。
出了小区,来到正街上。
晚上的街道很漂亮,被店铺两侧饭店的霓虹灯照得流光溢彩。
我溜溜达达地去了饭店,首接在前台点了菜,进了包房。
给老沈发了一条信息,说我己经到饭店了,让他不用着急,忙完再过来,我等他。
其实这条信息就是催他呢,但我又不能明说,显得我小气。
可我就是小气呀。这次等了半天,老沈也没有回复我,他在开车不方便回复我?
八点半了,老沈才来。服务员急忙跟进雅间,问是不是可以上菜了,我说上吧。
服务员乐颠颠地出去了。
老沈一脸的歉意:“许总的饭局晚了点。”
我能说啥呢?心里很不满,可也没办法,谁让我找个司机男友呢?
老沈还带着一个帆布包,他把大衣挂在衣架上,把帆布包拉开,从里面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递给我,笑着说:
“一个小礼物,送给你,看喜欢不喜欢。”
不等我说话,他又说:“你要是不喜欢颜色样式,都可以换的,就是不能退。”
我接过老沈递过来的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是一件淡蓝色的薄款的大衣。
它比羽绒服薄,比风衣厚,衣服里面有层薄绒,正适合东北现在的气候穿。
看着这件大衣,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其实,不喜欢别人给我买衣服,因为别人买的衣服都无法入我的眼,不是颜色不对,就是样式不合我心意。
我比较矫情,我喜欢的东西,我都会自己买回来。
不过,老沈给我买的礼物,我还是收下了。
看看饭菜没有上桌,我干脆把衣服打开,穿在身上,让老沈看看合身不合身。老沈看着我穿着新衣服,连连点头,说:
“我还担心不合适呢,没想到挺合适。”
我兜里有小镜子,虽然不能照出全身,但也能照到肩膀以上。我看我的脸色配着这件淡蓝色的薄袄,还真挺提气的。
饭菜很快上桌了,老沈一边和我吃饭,一边跟我讲起他这次跟大许先生出差,在外面得了阑尾炎去医院手术的事情。
在饭店吃完饭,己经九点半,饭店的服务员开始拖地收拾房间里的卫生。
我和老沈从雅间里出来,我快走几步,到吧台结账。
但店老板笑着说:“你们的账单己经结过了。你朋友结账的。”
老沈正穿着大衣赶上我,我抱怨他说:“你结账嘎哈?我不是说过我请你吃饭吗?”
老沈用手往门外推我,他低声地说:“这点饭钱就别计较了。”
我还穿着我的羽绒服,把老沈送我的衣服放到盒子里,提回家。
老沈跟我一起遛狗,在小区的夜色里慢悠悠地走着,像一对相处多年的夫妻。
可如果是夫妻,晚上,他还会在深夜里跟我一起遛狗吗?
婚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彼此之间的恩爱,渐渐地消融在天长日久里。
当然也有例外的,就像许先生对许夫人,现在许夫人上下班,许先生还是经常地接送她。
翌日上午,我来到许家上班,苏平干完活正要出门,我们在门口说了两句话。
苏平提着门口的垃圾袋,就腾腾地下楼了,她走路走得很有劲。
许家只有老夫人在家。
老夫人在房间里看连续剧《人世间》,我听到电视剧里优美的旋律。
我站在门口,跟老夫人打了声招呼,就到厨房准备午餐。
不一会儿,电视声音消失了,老夫人撑着助步器,笃笃地走进厨房,
她坐在餐桌前,笑眯眯地说:“我到厨房跟你聊天,你不烦吧?”
老人现在记性真是差了,她这种话问过我很多次了,我每次都说愿意听她说话,但她过后还会问我。
我就说:“大娘,我愿意听你唠嗑——”
我一个人在家自说自话,都有点担心自己神经了,有老人跟我聊天,求之不得,何况老夫人说话不啰嗦,不说车轱辘话。
我想起昨晚许家和小晴两家会谈,就问:“大娘,昨晚的饭吃得咋样?”
老夫人一听我提到昨晚的饭局,她的两只眼睛都笑得眯缝起来,眼角的皱纹更密集。
她说:“老方家的人不错,都挺好,尤其小晴的姥姥,可热情了,一口一个姐姐地给我叫着,叫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老夫人中午吃排骨炖豆角南瓜,要用荤油爆锅。
许家冰柜里以前有速冻的豆角,前两天吃没了,我今天就在超市买了新鲜的豆角。
吃新鲜豆角,老夫人要把豆角在锅里先炒干水分,再和排骨炖在一起。但我听老夫人说小晴的姥姥,一时疏忽,忘记炒豆角。
我偷眼瞄了老夫人两眼,嘿,老人家正说得起劲,没注意到我没炒豆角。
老夫人说得兴致勃勃:“小晴的姥姥可时髦了,里面穿一套浅灰色的衣服裤子,外面披着一件大红的披肩。
“银白色的头发可有派了,头发还烫成大波浪,戴个发卡,哎呀,可带劲,可洋气了。
“知道的她比我小三岁,不知道的以为她比我小13岁呢——”
老夫人一个劲地夸小晴的姥姥,也不说到正题。
我倒也不急,慢慢地听她絮叨。
她说小晴的姥姥家里孩子多,姥姥就学会了裁剪,买个缝纫机回来,那些年,孩子们的衣服裤子,都是姥姥买回布料,用缝纫机做的。
老夫人说到做衣服,眼睛亮了:“小晴姥姥还说了,要给我缝件衣服,说下周就能让我穿上。”
我忍不住笑着问:“大娘,你昨晚吃饭是去交朋友啊,还是谈两个孩子的大事啊?”
老夫人立马停住话头:“哎呀,你不提醒我都忘了,我和小晴姥姥就说自己的事了,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听老夫人说了半天,也没听出来小晴怀孕的事怎么办。
忽然,老夫人冷不丁说了一句:“小晴姥姥以前还给附近的女人接过生呢,那时候接生,生大胖小子的人家给接生员两块钱,丫头片子给一块钱。
“有钱的人家临走还给你提2斤红糖,那时候可真困难,红糖可是好东西,有钱都买不着,要凭票买。
“她跟我想的差不多,她说孩子投奔咱们来了,咱们不能拒绝,要高高兴兴地接受。
“高高兴兴地给孩子做父母,养育下一代,她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也这么想的。”
妈呀,这啥意思?两个80多岁的老太太给孙子孙女做出决定了?
不知道许先生夫妇,小晴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