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年糕

2025-08-19 295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许先生之前给翠花找过工作,在大哥公司的食堂里干活,但翠花的嘴惹祸,她在食堂里扯老婆舌。

此时,许先生沮丧地抬着目光看着她的表姐:“我都给你找好几个工作,还让我找?”

翠花说:“谁让你是我表弟了,就你表姐这点事,你这么大的老板还不能帮忙?”

许先生无奈地说:“不是我不帮忙,是——”

老夫人重重地咳嗽一声。

许先生偷偷地向老夫人瞥了一眼,见老妈一张脸板着,许先生就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换做:“我看看吧。”

翠花笑了:“我先谢谢表弟了,我可就指着你呢。”

老夫人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只有许先生一张脸垮着,好像刚吃了十个苦瓜似的,呲牙咧嘴的,难看极了。

许先生又回房间里睡觉去了,他己经两天两夜没怎么睡觉。

我们三个女人又攥了一会儿豆馅,翠花就开始揉面。

昨晚老夫人己经把黄米面和好,发酵了一晚上。

黄米面发酵好了,还有重要的一关,就是揉面。

没有点力气,还真揉不动。

翠花胳膊粗力气大,馒头一样的拳头“嚯嚯嚯”几下,就把黄米面“揣”得翻了个儿,露出下面光洁的面团。她再接茬继续“揣面”。

揉黄米面,东北不叫揉,而是叫“揣”,揣面。揉面的力气比较柔和,揣面的力气比较粗暴。

翠花没几分钟,就把黄米面“揣了”好几个来回。我和大娘就开始包豆包。

捏一块面团,用大拇指在面团里按个坑儿,把豆馅放到面团的坑儿里。

用面团把豆馅包在里面,再团一团——团圆,团亮,豆包就包好了。

焖锅里放上笼屉,上面铺好苞米叶,把豆包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放到苞米叶上,整个笼屉里都装好豆包。

盖上锅盖,蒸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吃了。

过去吃豆包一般不吃菜,东北冬天没有新鲜菜,半年是冬季,不生长蔬菜,后来扣大棚了,冬天才能见到绿色蔬菜。

那时冬天吃豆包就吃点芥菜疙瘩咸菜,能吃点白菜炖豆腐,那都是有钱人家才会这么“浪费”。

如今生活好了,白菜豆腐反而失宠。

不过,老人和许先生都爱吃这个菜,晚上我做了白菜炖豆腐,又切了一些薄薄的五花肉片,放了一匝粉条。

出锅的时候又撒点虾仁和香菜末,这道菜立即被点缀得色香味俱全。

许先生刚才临睡觉前,跟老夫人说:“妈,你给我撒点年糕呗,我想吃。”

老夫人本来没有撒年糕的打算,麻烦,但她刚刚求儿子给翠花找工作,她就爽快地答应了。

撒年糕是个技术活,这个不是我片刻之间就能学会的。

翠花表姐会撒年糕。用老夫人的话说:“翠花撒的年糕,别提多好吃了!”

撒年糕的黄米面不能用发酵好的面,要用黄米面粉做。撒年糕的豆子也不能用攥好的豆馅儿,要用煮熟的豆子。

翠花往盆里的干面粉上倒了一些水,放的水很少,只是把面粉弄得潮湿就行。

锅上放好笼屉布,水烧热,笼屉布上冒出腾腾的热气,翠花就抓了一把煮熟的豆子,在笼屉布上撒上一层,锅里的热气就被豆子压下去。

等锅里的热气穿过豆子再腾腾地冒上来,翠花就抓了一把潮湿的面粉,均匀地洒在豆子上。

再撒上一层面粉,不薄,不厚,面粉刚刚盖过下面的豆子。

这时候就要稍等片刻,等待锅里的热气再次穿过豆子上面的面粉冒出来时,才可以撒第二层豆子,再撒第二层面粉。

每次撒豆子撒面粉之前,都要等锅里的热气,透过帘子穿上来了,才可以撒。

这样的年糕不会夹生。

这个工作真得皮糙肉厚的手才能操作,因为每次往笼屉里撒豆子撒面粉的时候,都要在腾腾的热气中操作,稍有不慎,手掌就会被热气烫起水泡。

翠花撒完几层豆子和面粉,就盖上锅盖开始蒸年糕。

我看见翠花撒年糕的那只手被热气熏得通红。

翠花能干,她就是嘴不好,性格拧。

豆包己经出锅,香味扑鼻,金灿灿的,看着就馋涎欲滴。用筷子夹,夹不起来,有点塌歪,太粘了,吃着是真好吃。

年糕也出锅了,锅盖一掀开,我的老天爷呀,太震惊了,一锅黄澄澄的年糕里撒着五颜六色的豆子。

看着就无比美好,别说吃了。

吃年糕要用刀子切下来,因为锅里是整个一大块年糕。

翠花切了一盘年糕,在上面撒了层白糖,颠颠地端起许先生的房间,给许先生叫醒了,尝尝刚出锅的年糕。

许先生吃了一盘年糕,又端着空盘子来厨房要年糕。

老夫人不敢让他多吃,怕年糕吃太多不好消化。

许夫人晚上回来,看到翠花表姐在家里,她的情绪明显地低落。

她吃了一个豆包,吃了几口白菜豆腐,就起身走回房间。

她说晚上吃太多粘性的食物对胃不好。她也劝婆婆晚饭少吃点。

翠花很不满意许夫人的表现。

饭后,我们俩在厨房收拾碗筷时,翠花低声地对我说:“她有啥显摆的,不就是个医生吗,要没有我表弟,她能这么扬吧?”

我什么也没说。免得许夫人听见,以为我背后议论她。

一家人在餐桌前吃晚饭的时候,我就跟许先生请假,要回大安一天。

许先生说:“前些天不是刚回去吗?”

我说:“上次回去我爸说后背疼,后来我老弟和老妹领我爸去医院检查,说是心脏不好,医生不建议手术,吃药治疗呢。这么长时间我也没回去看看,决定明天回去。”

老夫人说:“红啊回去吧,回去看你爸多住两天,反正家里有翠花。”

旁边的许先生和许夫人没说什么。

其实我这次回大安,是给老父亲过生日。

父亲是1940年寒月28的生日。寒月,是东北人对阴历10月的称呼。因为东北在阴历10月份是极其寒冷的月份,所以称作寒月。

阴历11月,称作冬月。阴历12月,称作腊月。这是东北年前最冷的三个月,俗称:寒冬腊月。

当然,这次回乡也是探望父亲的病情。

我没跟老夫人说父亲过生日,怕老人给我礼物。

收拾完厨房,我就马上回家。

我还没到家呢,就接到老沈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问我父亲是什么病,严不严重,我急忙说没什么大事,我就是惦记父亲,回去看看。

老沈这消息知道得挺快,肯定是老夫人跟他通风报信。

幸亏我没说父亲生日,老沈要是给我父亲送礼物,那我收还不收呢?收礼物,我有压力,不收礼物,老沈会生气。

老沈原计划明天要请小军去吃铁锅炖大鹅,听说我明天回家,就准备后天请小军吃饭。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地起床,写好文章发出去,又喂了大乖,带他出去溜达一圈。

我背上包,打了一辆出租车,首奔火车站。

我乘坐的是快车,一个小时就到大安,又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家。

妹妹和老妈在家,父亲没在家,去大爷家了。我大爷今年88岁,身体挺硬朗。父亲经常去看望大爷。老哥俩关系挺好。

快到中午了,我和妹妹去饭店订菜,期间我去了一趟儿子的奶奶家。老人瘦弱了一些,夏天得过一场大病,住了挺长时间的医院。

我儿子的小店很忙碌,没时间回去,我就买了点水果看望他奶奶,又给她留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