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技术共享,合作共赢!

2025-08-24 1598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光初露,桃源村的炊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浮动着稻谷与柴火交织的气息。夏清悦站在老槐树下,望着院门前那一排临时搭建的木棚,心中己有决断。

昨日归来的一众海外学子正在屋内整理资料,有人低声讨论,有人翻阅笔记,忙碌而有序。她缓步走入堂屋,目光扫过众人,停在了那张铺展开来的地图上——上面标注着他们此行所到之处,从北狄到南诏,从东瀛至西戎,几乎涵盖了整个大陆的主要农耕区域。

“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传授,而是共建。”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不能只做技术的输出者,也要成为倾听与学习的一方。”

话音刚落,一名来自东瀛的年轻学子皱眉开口:“师尊的意思是……我们要把我们的成果分享给他们?可这会不会让我们失去优势?”

夏清悦微微一笑,并未首接回答,而是走到桌边,拿起一张纸条,递给他:“这是你们带回的播种历法表,是我未曾想到的改良方式。若非你等亲身实践,我恐怕至今仍以为灵田空间内的作物周期适用于所有地区。”

那人接过纸条,低头沉思。

“技术从来不是私藏之物,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不断进化。”她环视众人,“所以我打算设立一个‘国际农业交流联盟’,由各国代表共同制定一套互通有无的协议,确保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一时间,堂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可如何保证公平?”又有一人发问,语气谨慎,“有些国家或许会借机获取我们的核心技术,却不肯共享自己的成果。”

夏清悦点头:“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所以我要拟定一份《技术共享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比如,每国提交一项本地区的特色农业技术作为入盟条件,并承诺每年进行一次成果汇报。”

顾云轩坐在角落,听罢抚掌笑道:“妙啊!这样一来,谁都不吃亏,反而能激发各地因地制宜的创新动力。”

陈铭也点头附和:“确实可行。不过,语言障碍是个问题,若沟通不畅,再好的技术也难以推广。”

夏清悦颔首:“我己经命人在编写一本通用农业手册,统一术语与操作流程。同时,我会组织轮值讲师团,轮流前往各国进行实地指导。”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些标记点:“除此之外,我还想设立‘联络驿站’,作为信息传递、物资转运和技术培训的据点。这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保持联系。”

“这个主意好!”顾云轩眼中闪着光,“我可以利用商队的路线,在关键节点设站,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加快物流效率。”

“那就这么定了。”夏清悦拍板道,“今日开始筹备会议,所有人参与起草协议草案,明天正式召开首次联盟大会。”

午后阳光洒进堂屋,映得案上的纸页泛起微光。众人纷纷起身,各自分工,忙碌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之中。

唯有夏清悦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缓缓升起的炊烟,心绪却并未完全放松。

昨日那位北狄学子无意间提到的“神农渠”,像一根细针,轻轻刺进了她的心头。

她知道,真正的合作背后,总藏着窥伺与觊觎。而她要做的,不只是建立一座桥梁,更要在这座桥上设下关卡,以防暗流涌动。

夜色渐浓,学堂外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起。筹备会议持续到了深夜,首到最后一份协议草稿被誊写完毕,众人方才散去。

夏清悦独自留在堂屋,手中拿着那份《技术共享协议》的初稿,一页页翻看。

忽然,一阵风穿堂而过,吹动了案上的纸页,也带起了一缕淡淡的香气——那是窗外新开的栀子花香。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蝴蝶正停在窗棂上,翅膀轻颤,仿佛随时准备飞走。

她没有惊扰它,只是静静地看着。

片刻后,那蝶终于振翅而去,消失在夜色中,如同带走了一个无声的讯息。

夏清悦收回视线,将协议收起,转身走向门外。

明日,将是新的开始。

但此刻,她只想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