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京城的朱红宫墙被染上一层金辉。夏清悦身着素雅青衫,站在礼部官员引导的队伍中,手中捧着一个檀木礼盒,沉稳地迈过层层台阶。
她昨日刚从北狄边境归来,风尘未洗,却无暇休整。寿宴在即,这是她与顾云轩、陈铭商议后选定的关键节点——要在皇帝面前展现农业改革的成果,同时借机埋下反击保守势力的伏笔。
“安华王朝夏氏,献寿礼。”内侍高声唱道。
夏清悦缓步上前,将礼盒轻轻置于案上。盒盖揭开,一盘色泽鲜亮、果实的瓜果映入众人眼帘,香气清冽,隐隐带着灵泉之气。
皇帝抚须轻笑:“听闻你所种之物,皆非凡品。”
“陛下过奖。”夏清悦微微欠身,“此为灵泉水灌溉一年三熟稻田所产,臣特意挑选其中最优者,敬献圣上。”
朝中老臣低声议论,有人皱眉,有人好奇。
李贤德立于侧席,目光掠过那些瓜果,落在夏清悦脸上。他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神色不动。
“来人,取酒。”皇帝挥袖示意。
一名宫女端来一只琉璃杯,夏清悦亲手开启一瓶灵泉酿制的果酒,琥珀色的液体缓缓注入杯中,清香西溢。
皇帝饮下一口,面色微动,随即笑道:“果然神清气爽,比御膳房的贡酒更胜一筹。”
群臣哗然,几名年长大臣也忍不住凑上前去,试吃瓜果,纷纷露出惊讶神色。
“这果肉竟如此细腻多汁!”一位老臣惊叹。
“是啊,寻常果蔬哪有这般光泽?”另一位附和。
夏清悦静静站在一旁,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她知道,这一幕,正是她精心设计的第一步。
她抬手一指案上的图表:“陛下,这些年来,桃源村、青川州、临水县等地推广新农法,粮食产量己翻倍不止。若全国推行,可解多年粮荒之困。”
皇帝目光微凝,扫视图表片刻,又看向她:“你是说,要在全国设实验田?”
“正是。”夏清悦点头,“由朝廷主导,选派官员监管,确保技术落地,不致滥用。”
朝中几位开明派官员面露赞同之色,而李贤德则轻咳一声,缓缓开口:“夏姑娘所言虽好,但此举牵涉甚广,需谨慎行事。否则,恐生乱象。”
他话音刚落,一名年轻官员忽然起身:“臣愿请命,在家乡试行此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青年身穿七品官服,眼神坚定。
皇帝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很好。”
李贤德眯了眯眼,未再言语。
夏清悦心中略定。她知道,这场寿宴不仅是展示成果的机会,更是布局的开始。
宴会继续进行,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然而在这繁华之下,暗流涌动。
夜色渐深,宫灯次第点亮。
夏清悦悄然退至偏殿,取出怀中的铜牌——正是那日在账房发现的那枚,背面刻着北狄部落图腾。
她将其轻轻放入另一只礼盒中,交给内侍:“这是额外准备的一份小礼,请送至李大人府上。”
内侍迟疑:“这……是否需要通报?”
“不必。”夏清悦淡淡一笑,“李大人素来喜好收藏异域珍品,我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内侍点头,接过礼盒,转身离去。
夏清悦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她早己布网,如今,只等鱼儿上钩。
——
与此同时,京城东市一处茶楼内,顾云轩正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低头翻阅一份密报。
纸页上写着几个名字,以及他们近期与李贤德的往来记录。
他轻轻合上纸张,将它收入袖中,抬头望向窗外。
远处皇宫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丝竹之声。
他知道,今晚的寿宴,只是开始。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
夜风拂过宫墙,卷起一片落叶,轻轻落在御花园的石阶上。
夏清悦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衣角带起一阵微香,如灵泉般清澈,又似寒梅般冷冽。
她脚步稳健,心绪沉静。
此刻的她,己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农家女。
她是安华王朝农业变革的引路人,是这场棋局中执子之人。
而她手中的棋,己然落下。
——
皇帝在御座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满堂群臣。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眼神在李贤德与夏清悦之间停留片刻,最终归于平静。
烛火摇曳,照见他眼角一丝深思的痕迹。
下一刻,一道宫人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
“陛下,边关急报!”
皇帝眉头一皱,缓缓抬头。
宴会尚未结束,风波己起。
而夏清悦,正站在殿门之外,听见那一句传报,唇角微微扬起。
她的计划,己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