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使者邀请,赴宴风波

2025-08-24 175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夏清悦指尖还沾着灵田土壤的微润,一滴露珠从展台边缘坠落,在泥地上砸出一个小坑。她刚将玉匣封好,匣中嫩苗根系缠着苔藓,青翠欲滴。院外马蹄声由远及近,尘土未起,己有差役高声通报:“王都使者到——奉旨宣召桃源村夏氏女,赴都城观礼!”

顾云轩闻声从粮仓转出,眉头紧锁。他快步走近,压低声音:“清悦,前脚刚平了赵府的乱子,后脚就来使者,未免太巧。李贤德一党尚在朝中,此邀恐非善意。”

夏清悦将玉匣轻轻放入布囊,系紧绳结。她抬眼望向门外停驻的青盖马车,使者身着玄纹官服,手持鎏金令牌,神色恭敬却不掩审视之意。

“百姓说我通仙术,朝廷便要验真假。”她语气平静,“若我不去,便是心虚;若去了,正好将‘琉阳一号’的来历,当着诸公之面说个明白。”

顾云轩还想再劝,她己转身进屋,取出一册田亩登记簿的副本,纸页边缘因反复翻阅略显毛糙。她将册子交到陈铭手中:“你带人继续登记外村农户,三日内按册送种。若我未归,便照此例推行。”

陈铭点头接过,手指抚过簿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低声道:“您这一去,不只是赴宴,是替我们所有人,站上金殿。”

马车启程时,阳光正斜照在晒谷场的展台上。那株灵泉催生的稻苗在风中轻晃,叶片边缘泛着淡青光泽。

三日后,王都东华门下。

夏清悦换了一身靛蓝布衫,衣料虽素,却浆洗得挺括干净。她随使者步入宫道,两旁朱墙高耸,琉璃瓦在日光下泛出冷光。宴设于承恩殿偏厅,未入正席,己是珠帘垂幕,香气浮动。

主位空置,使者引她落座于末席。左右贵族女眷执扇低语,目光频频扫来。一名锦袍妇人轻笑出声:“听说这村姑能让稻子三天出苗?莫不是把纸剪的穗子插土里哄人?”

另一人掩唇:“女子干政己违礼法,竟还列席官宴,也不知上头是怎么想的。”

话音未落,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贵族拄杖起身,目光如钉:“老夫听闻,夏氏女所用之术,非人力可及。若真有此能,为何百年无人得见?莫非……借了鬼神之力?”

殿内一时寂静。

夏清悦缓缓起身,从布囊中取出玉匣,置于案前。她掀开盖子,一股清润之气弥漫开来。嫩苗挺立,根须盘结,叶脉清晰,泥土中尚有灵泉浸润的痕迹。

“此为‘三日稻’,取‘琉阳一号’种,以活水沃土培育而成。”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若诸位疑为虚妄,我愿当场立约——请农官取土三斗,注清水一桶,封样七日。若七日内不出苗,或苗不青翠,我即刻认罪,永不得再言农事。”

她从袖中取出一张空白文书,提笔写下赌约条款,落款清晰。

老贵族脸色微变,未再开口。

一名年轻公子斜倚案侧,冷笑一声:“区区稻苗,也值得大动干戈?我府中一盆夜光兰,子时开花,金粉自落,比这有趣多了。”

夏清悦转向他:“敢问殿下,一盆花值多少银?耗多少水?养活几口人?”

公子一愣。

她继续道:“一穗‘琉阳一号’,可碾米三两,养三口之家十日。百亩良田,年收万斤,足供一村过冬。而一盆奇花,日耗水百桶,枯则弃之,徒供一笑。”

她目光扫过满殿华服:“殿下若愿以百亩良田,换您一盆夜光兰,我即刻命人送来十株灵稻;若您不愿……那便说明,稻米之重,终胜于玩赏之乐。”

殿内鸦雀无声。

几位身着青袍的农官低声交谈,其中一人起身道:“此苗根系粗壮,叶色油亮,确非常种可比。若真能推广,实乃国之大利。”

老贵族冷哼一声,拂袖欲言,却被身旁同僚按住手臂。

主位上的使者终于开口:“夏姑娘所呈之物,确有实据。王上虽未亲临,然己有谕令——凡能利农者,不论出身,皆可陈策于朝。”

话音落下,珠帘轻响,几名内侍捧着礼盒走来,赐下丝帛与农具一套,以示嘉奖。

宴至中途,一名贵女端酒而来,笑容温婉:“夏姑娘才智过人,不知可愿与我多聊几句?”

夏清悦尚未回应,那贵女己将酒杯递至唇边,指尖在杯沿轻轻一划。

夏清悦目光微凝,见杯中酒液表面浮着极细的一层油光,不似寻常米酒。她不动声色,正欲推辞,忽听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差役跌进殿门,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报,声音发颤:“启禀使者!李家湾突发水患,堤坝将溃,三百亩秧田恐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