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解读政策,把握方向

2025-08-24 2440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夏清悦将笔搁在砚台边沿,墨迹未干的纸页被晨风掀起一角。她没去压它,转身推开木门。门外,陈铭正蹲在渠边用石子摆弄一段水流模型,顾云轩站在不远处与李春花低声交谈,两人的影子投在湿土上,随着话语微微晃动。

她唤了一声。

三人闻声抬头,随即朝小屋走来。屋内油灯尚燃,火苗微颤,映得墙上人影起伏。桌上摊着那封刚誊抄完毕的《试点农社章程草案——第一稿》,纸面泛黄,字迹工整。

“昨夜信己送出。”顾云轩进门便道,“但接下来,我们不能只等回音。”

陈铭点头:“府城那边己有风声,说‘农技督办司’的初选名单月底就要定下。若我们不主动递材料,怕是连申报资格都轮不上。”

李春花却皱眉:“可农户们还不知情。这事若没他们点头,咱们推得再快也是空架子。”

夏清悦走到桌前,指尖轻点草案首页。“所以今日召集你们,不是商议做不做,而是怎么把这件事说清楚。”她目光扫过三人,“政策不是墙,撞不过就退;它是河,得看流向,顺流而行,才能带我们到想去的地方。”

她取出三粒金穗稻种,置于灯下。“这是我们在灵田里育出的抗涝种,产量高,生长期短。可若朝廷强推‘官定良种’,这些成果就只能藏在自家田里。”她顿了顿,“但如果我们能证明,民间自选种子、自定耕法,反而能让赋税多收两成呢?”

顾云轩眼睛一亮:“你是说,用数据说话?”

“不止是数据。”夏清悦从袖中抽出一张图,铺在桌上——正是三村联动抗洪当晚的灾情响应记录表,密密麻麻标注着时间、人员、行动轨迹。“这是我们一夜之间抢修水渠、转移粮仓的全过程。没有一人伤亡,千斤新粮无损。而这一切,靠的是《协作誓约》下的自主调度,不是哪个官差下令。”

陈铭盯着图纸看了片刻,缓缓道:“若把这套流程写进申报材料,再配上我的渠网优化方案,足以说明技术自主不会失控,反而更高效。”

“对。”夏清悦点头,“我们要让朝廷看到,‘官督民办’不是对抗,是补缺。他们管方向,我们管落地;他们立规矩,我们出实效。”

顾云轩沉吟:“可‘督办司’若派专员下来,非要插手耕作细节怎么办?”

“那就让他看实绩。”李春花接过话,“上个月东岭村试种官方麦种,发芽率不到五成。咱们三村用自家留种,亩产高出六斗。数字摆在那儿,他总不能睁眼说瞎话。”

夏清悦起身,从角落陶罐中舀出一碗灵泉水,倒入砚台,执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三行字:

“效率提升,灾控有力,赋税可增。”

她抬头:“这是我们申报的核心。第一,组织模式让农事效率提升三成以上;第二,应急机制能实现灾损归零;第三,因产量提高,官府税收实际增长。这三条,哪一条都经得起查。”

顾云轩迅速接话:“我可以整理商路销售记录,证明余粮入市后带动了周边集市流通,间接增加商税。”

陈铭也道:“我重新绘制一份简化版渠网图,附上施工周期与成本对比,说明民间工匠完全能独立完成水利改造。”

李春花思索片刻:“我回去就组织农户开会,把申报意义讲明白,再收集联名手印。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上面压下来的差事,而是咱们自己争来的机会。”

夏清悦将碗中残余的灵泉水洒在纸角,水痕迅速渗入纤维,留下一圈淡淡的绿晕。“记住,我们不争特权,只争试验权。一旦获批,试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朝廷省心,百姓受益,谁也挑不出错处。”

顾云轩忽而问:“若名额有限,如何证明我们比其他村更适合?”

“靠不可替代性。”夏清悦取笔,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顶点是灾控能力——我们有抗洪实录;左角是组织创新——农功榜、评议会、三员制,全是新东西;右角是经济贡献——赋税增长曲线清晰可查。”她圈住三角中心,“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样板。”

陈铭看着那图形,低声说:“可万一有人仿照呢?比如别的村也搞个‘功榜’,抢在我们前面申报?”

“那就看谁做得真。”李春花冷笑,“他们能一夜之间调度三十人抗洪吗?能拿出三年增产记录吗?咱们的每一步,都是踩着泥水走出来的,不是纸上画出来的。”

屋内一时安静。油灯火苗跳了一下,照得草案上的字影微微颤动。

顾云轩忽然道:“我担心的不是别人模仿,而是官府借‘试点’之名,行收权之实。比如要求所有种子统一采购,耕作计划上报审批,那咱们这套体系,迟早被架空。”

夏清悦放下笔,声音沉稳:“那就提前设防。我在草案里加一条:试点社内,种源自主,耕法自定,官府仅备案,不干预。若有违规干预,农户可联名申诉,由上级督农使复核。”

“还得有退出机制。”陈铭补充,“若试点变成负担,社内五分之西成员同意,可申请终止,不影响原有耕作权利。”

夏清悦颔首,在纸上添注一行小字:“自治有界,进退有据。”

李春花看着那行字,轻声问:“要是他们根本不批呢?”

“批不批,是他们的事。”夏清悦合上草案,“但我们必须准备好。只要材料扎实,逻辑严密,就算这次不成,也会有人记住桃源三村的名字。”

她站起身,将三粒金穗稻种分别递出。“顾云轩拿一粒去制标本,附在赋税说明后;陈铭带一粒回渠工棚,让大伙看看什么叫好种;李春花把最后一粒交给农户代表,告诉他们,这不只是种子,是选择权。”

三人接过,郑重收好。

夏清悦最后道:“从今日起,我们分头准备。顾云轩主理外联材料,陈铭完善技术白皮书,李春花推进民意征集。七日后,再聚此地,汇总成册。”

顾云轩起身欲走,忽又回头:“你说‘静待回音’,可真能等?”

夏清悦望向窗外。灵田空间中,那株新生稻苗正迎着虚拟朝阳舒展叶片,根系缠绕灵泉,脉络清晰可见。

“等不是不动。”她说,“是把每一步走得更稳。”

她转身取出一张新纸,铺在案上。

笔尖落下,沙沙作响。

“试点农社申报方案——框架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