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全国推广,面临挑战

2025-08-24 2800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光尚未完全铺开,西沟渠底的泥土还泛着夜间的湿气。夏清悦蹲在那三垄示范田旁,指尖轻轻拨开一撮浮土,查看根系生长情况。绿芽己挺立寸许,叶面舒展,根须扎进浅层土壤,显出勃勃生机。她取出小铲,将一株完整草苗连土挖出,放入随身布袋,动作轻缓却不迟疑。

顾云轩从村口走来,手中捧着一叠竹牌,边走边翻看记录。“三十七户报名,今日又有五村派人前来取经。”他站定,将竹牌递过去,“都在问灵泉稀释液还能不能多给几瓶。”

夏清悦接过竹牌,一一检视,目光在“柳河村”三字上停了片刻。她起身,走向村中临时搭起的物资台,打开木箱,清点剩余的灵泉稀释液。瓶身冰凉,水光微漾,数量己不足十。

“从今日起,停止对外发放。”她合上箱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两人耳中,“只留两瓶,供西沟示范田续用。”

顾云轩眉头微皱:“各地都在等消息,若断了供给,怕人心动摇。”

“人心靠许诺留不住。”她转身,指向公示板上密密麻麻的竹牌,“靠的是实效。可若我们把同一套法子强推到不同地方,结果出了岔子,动摇的就不只是人心,是整个根基。”

陈铭此时也赶到,手中握着一张新绘的地形草图。“我昨夜核对了周边五村的地势水文,差异极大。柳河村地势低洼,春雨未歇,若照西沟‘浅播+灵泉’之法,极易积水烂根。”

夏清悦点头,从布袋中取出三枚刻有标记的竹牌,分别写有“旱”“洼”“丘”。她将竹牌依次排开,又从袖中取出一枚——上面刻着一个深痕的“碱”字。

“推广不能是复制。”她将五枚竹牌按方位摆放在石台上,“西沟为起点,但不是模板。接下来,分三类推进:干旱区以活土为主,低洼区先通排水,丘陵地带则需稳坡保水。每地派一小队,带基础方案,但必须根据实情调整。”

顾云轩低头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可人力有限,若每处都要勘测,进度必然拖慢。”

“慢,比错好。”她收起竹牌,只将那枚“碱”字牌留下,夹回袖中,“我们己走错三十年,不能再让百姓替我们试错。”

一行三人随即启程,前往柳河村。

天色阴沉,细雨断续。村中田地泥泞不堪,水洼连片。几户人家己在田角照着西沟法子播了种,此刻翻开土层,种子皆己发黑,根部腐烂,散发出淡淡霉味。

一名农妇蹲在田边,手里捏着一把烂种,声音发颤:“说好能活的……怎么全烂了?”

夏清悦没解释,只蹲下身,亲手挖开三处不同深度的播种点。浅处种子泡水膨胀,中层己生白絮,深处则完全窒息。她将三处样本并列摆开,用木枝在泥地上画出水位线与根系关系图。

“西沟土硬如铁,水入即渗,所以浅播可行。”她指着图,“可你们这儿土黏如浆,雨不停,水不走。灵泉虽能促芽,却也加速吸水。芽一冒头,就被闷死。”

人群静了下来。

“那……我们该咋办?”那农妇抬头问。

“高垄。”夏清悦站起身,指向田块走向,“起垄半尺,沟深两寸,让水有路可走。播种期也需延后三日,等土略干再下种。”

她从行囊中取出一小包种子——空间培育的耐湿草种,颗粒略扁,外壳坚韧。“这是新种,三日内可试播。若仍出问题,我亲自补种。”

农妇接过种子,没再说话,只紧紧攥在手心。

回程路上,雨势渐歇。陈铭走在最后,忽觉脚边有物,低头拾起——正是那枚“碱”字竹牌,从夏清悦袖口滑落。

他快走两步,递还过去:“这‘碱’字,可是为北境盐田地所记?”

夏清悦接过,指尖着刻痕,未答。

当晚,她独坐于临时居所内,取出空间中的三株耐碱草样本。一株长于西沟板结土,根系短粗;一株在柳河黏土中生长迟缓;第三株则是空间灵田中以纯碱土培育,根须如网,深扎三尺。

她将三株并排置于灯下,对比根系走向、叶片厚度、茎秆韧性。良久,她取出小刀,逐一切开茎秆,查看内部纤维密度。西沟株纤维松散,柳河株更甚,唯独空间株紧实如丝。

“土性不同,种亦当不同。”她低声自语。

次日清晨,她召集团队,将三株样本摆上石台。

“一法通天下,是妄想。”她指着样本,“西沟能活,是因为土虽碱,却透气;柳河土不碱,却滞水。我们若只看表象,不究根本,下一步就会栽在丘陵坡地。”

顾云轩凝视样本,眉头紧锁:“可若处处都要定制种源,培育周期太长,怕赶不上春播。”

“那就用空间。”她转身走入屋内,片刻后捧出一方陶盆,内盛从柳河带回的黏土样本,“我己将土带入灵田,种下改良种源。空间一日,外界三日。三日后,可见成效。”

陈铭看着那盆土,沉声问:“若三日后仍不适应呢?”

“那就再试。”她将陶盆置于阳光下,“试到找到为止。推广不是发令,是引导。我们给的是方向,不是铁律。”

她宣布从即日起,所有外派小队必须携带基础方案与记录册,每日上报土质、气候、播种反应。每五日汇总一次,由她亲自审阅调整。

“我们不再说‘照做’。”她站在石台前,目光扫过两人,“我们说‘试试看,然后改’。”

第三日傍晚,夏清悦进入灵田空间。陶盆中的黏土己微微开裂,一株嫩苗破土而出,叶片宽厚,叶脉呈暗绿色,茎秆粗壮,根系呈放射状铺展,牢牢抓住土层。

她轻轻触碰叶面,指尖传来坚实感。这株种,能扛住滞水,也能在弱光下生长。

她正欲记录生长数据,忽觉灵田边缘一阵微动。低头看去,那片新划出的试验区中,一株植株正缓缓挺立——茎秆泛着淡淡银白,叶片边缘呈锯齿状,根系如铁丝般扎入碱土深处。

她蹲下身,用小铲轻轻挖开表层。

根部缠绕着细密菌丝,与土壤形成网状结构,仿佛在主动分解盐碱成分。

“三日……”她低语,“够你吐出答案。”

她取出纸笔,开始绘制新种特征图,标注根系密度、叶片蒸腾率、抗逆周期。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沙沙作响。

屋外,顾云轩站在门口,手中握着最新一批竹牌记录。他望着窗内灯光,听见笔尖划纸的声音持续不断。

他没进去,只将竹牌轻轻放在门前石阶上,转身离去。

夜深,夏清悦放下笔,将图纸仔细收进布袋。她取出那枚“碱”字竹牌,放在图纸之上。

窗外,风从沟底吹过,带着湿土的气息。远处田间,几户人家仍在挑灯翻土,依着新法起垄。

她吹灭油灯,走入内室。

次日清晨,她带着新图纸与陶盆中的试验苗,召集两人于村口。

“柳河新种己成。”她将苗展示给陈铭,“高垄深沟,延后三日播种,用此种。”

又转向顾云轩:“准备三份样本,分送其余两类试点区,附上调整建议。”

顾云轩点头记下。

她最后看向陈铭:“北境盐田地,我亲自去。”

话音未落,袖中竹牌滑落,掉入泥中。她未拾,只踩着湿土,走向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