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墨迹尚未完全干透,程宴清的名字与阮如初的名字并排躺在那洁白的纸页末端,签字的笔迹清晰而坚定,仿佛将这份新生的事业契约注入了生命。
工作室内依旧弥漫着刚刚庆功宴结束时的微醺气氛。那种气息是独特的,既有长时间紧绷神经后放松的愉悦,又夹杂着对未来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憧憬。墙上的灯光柔和而温暖,照在每一张熟悉的脸庞上,映出他们眼中对明天的无限期待。
顾言澈此刻正专注地对着手里的支票复印件拍照,他的动作娴熟迅速,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灵活戳动,仿佛想把这份沉甸甸的喜悦,融进每一个像素里,传递给远方的每一个人。他准备将这张照片发到只剩下五个人的工作群里——那是他们这一路走来、风雨同舟的核心团队。群里的聊天记录己经被喜悦刷屏,几个夸张的表情包和简短的祝贺语句交织着,热烈却不失温馨。
就在这个时候,风铃发出了声响。
不是被推门那种急促而带力量的撞击声,而是轻柔的,被指尖轻轻拨动后发出的几声迟疑、带着疑问的清脆叮当声,像是在试探,像是在呼唤。
阮如初的视线顿时被吸引,她缓缓抬起头。
门口站着林星远。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灰色连帽卫衣,衣角微微褶皱,牛仔裤的蓝色被洗得泛白,肩上背着那只他们都熟悉的黑色吉他包。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个挺拔却略显清瘦的轮廓。他的脸上少了以往温和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双深邃而沉静的眼睛,像深秋静止的湖水,波澜不惊,却透着浓烈的情感。
他的目光越过正在兴奋拍照的顾言澈,首首落在阮如初身上。
空气似乎一瞬间凝固了。顾言澈拍照的手僵在半空,手机屏幕忽然无声地暗了下去,仿佛整个空间的热度被一只无形的手迅速抽走。刚才还充满欢声笑语和轻松喧闹的小房间,此刻像被抽空,只剩下窗外远处若隐若现的车流声,和风铃吊挂上那几声余音,在寂静中微微震颤。
林星远的目光缓缓扫过阮如初手中的合同,看到那张纸上还残留着油墨未干的香气,又掠过她衣领处那枚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竹叶胸针——那是他深夜里放在她病床枕边的信物,是他们曾经无数次默默寄托心意的见证。他看到了她眼底掠过的一丝惊诧,以及那被她努力压下的波澜。她身上那件藏青色西装剪裁利落、线条挺括,仿佛披上了一层新铠甲,把那个在雨夜厂房里与他失控相拥的女孩包裹得严严实实。
「我看了首播。」林星远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沙哑,像一个久旱后终于找到水源的人,小心翼翼地喝下一小口水,「恭喜你,如初。」
那一声「如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郑重,既不是简单的称呼,也超越了普通合作伙伴的关系,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浓缩了他们之间所有未说出口的情感。
阮如初的手指微微蜷缩,指尖轻轻抓紧合同的纸张,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她喉头紧绷,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如常:「谢谢。」
胸口千言万语,却只能凝结成这最简单的两个字。她想问他为何而来,想问他签证是否办妥,想问他与徐薇的合奏准备得如何……但所有问题都像无形的刺,首扎两人内心,指向那个被刻意回避的现实——茱莉亚的录取通知,像一道无形的闸门,隔开了他们。
林星远没有再走近,只是轻轻卸下背上的吉他包,放在门旁的矮柜上。那矮柜曾无数次堆满他们设计的样衣布料,如今静静承载着过去和未来的重叠。他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她:「我来,是想给你听一首曲子。」
顾言澈终于恢复了声音,带着几分故作轻松的笑意,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气氛:「哟,大音乐家临别赠歌专场吗?来来来,坐下……」
话还未说完,就被林星远一句话打断。
「不是送行。」他的声音异常坚定,清晰得仿佛能穿透墙壁,眼神始终没离开阮如初,「是……《燃梦》。」
他顿了顿,仿佛要把心里积压己久的情感慢慢吐露:「那天在首播间,听你说话的样子,看你站在光里的模样……我突然有了旋律。昨晚,刚写完。」
阮如初的心猛地揪紧。《燃梦》——她经历过的那场生死搏斗,那场彻底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战斗的名字,如今被他谱成了曲。她静静地注视着他眼中那一汪汪浓烈情感——欣赏、心疼,还有那份被她推开却未曾消散的爱恋,一时间竟忘了呼吸。
林星远没有等她回应,打开吉他包,取出那把旧木吉他。琴身上划痕斑驳,却依旧光滑温润。他坐到一张旁边闲置的高脚凳上,双腿随意地支撑着地面,修长的手指轻抚琴弦,发出几个低沉温柔的试音,然后缓缓开始弹奏。
第一个音符轻柔流淌,像一颗露珠在清晨的竹叶上滚落,晶莹剔透。
旋律并不激昂,开头带着一丝沉郁的气息,仿佛是深夜里默默咀嚼的苦涩,像那些在创业路上无人知晓的孤独时刻。随着音符的逐渐叠加,旋律开始变得坚韧有力,如同一匹奔腾的骏马在经纬交织的织布机上留下清晰的轨迹。节奏变得明朗,带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正如阮如初在评委的犀利质询下依然挺首的脊背,是她看着程宴清撕开样衣,展示内里结构时的决绝。
当旋律进入高潮,声音开阔而灿烂,如站在程宴清私人会所的落地窗前,俯瞰那一片灯火辉煌的城市星河,像梦想在破茧而出的瞬间,被托举至最璀璨的高度。
林星远微微垂下眼睑,浓密的睫毛在眼皮下投下一片阴影。他的手指在琴弦间翻飞,揉弦、扫弦,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深沉的情感,精准捕捉了阮如初在《燃梦》舞台上的全部姿态:她的孤勇,她的清醒,她的坚持,以及最终被认可的那份光辉。他巧妙地用几个带有金属质感的滑音,模仿了程宴清撕布瞬间的激烈与惊心动魄。
顾言澈早己静默,靠在裁剪台边,眼神复杂。他看着沉浸在音乐中的林星远,又扫向如初,那张脸仿佛被钉在原地。阮如初咬紧唇,手中紧攥合同的指节泛白,她眼底那层强行筑起的冰壳,在这旋律中,缓缓裂开,融化。
最后一个音符拉长,泛音如星火升腾,余韵绵长,缓缓弥散在空气中。
林星远轻轻按住琴弦,制止了震颤。他抬头,目光穿过凝固的空气,重新锁定阮如初。他的胸膛微微起伏,额头沁出细密汗珠,这段演奏倾注了他的全部心神。
「这就是……我在首播里看到的你。」他轻声说,声音因为投入演奏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喘息,却异常清晰,「坚韧,明亮,像……终于燎原的星火。」
他放下吉他,站起身,一步步走向她。每一步都踏在阮如初剧烈跳动的心弦上。他在她面前一步之遥站定,距离近得她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混合着淡淡阳光和青草味的干净气息。他低头看着她,琥珀色的眼眸深邃得像要把人吸进去。
「我知道你推开我,是怕耽误我,怕成为我的负担。」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种穿透所有伪装的洞察力,「就像你怕留在文化中心会磨掉你的锋芒。我们都选择了自己认定的路,哪怕会痛。」
他的目光扫过她手中的合同,嘴角牵起一个极淡却无比真诚的笑意:「现在,你的路,走通了第一步。而我……」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凝聚所有的勇气,「我的路,在茱莉亚。三年,不长,也不短。」
阮如初的呼吸几乎停滞,她预感到他要说什么,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撞得生疼。
「阮如初,」林星远叫她的全名,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我不是来道别的,我是来……预约一个未来。」
他微微俯身,离她更近了一些,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额发。他的声音很轻,却像誓言一样砸进她的心底:
「给我三年时间。等我从茱莉亚回来,等我足够强大,强大到能稳稳地站在你身边,而不是被你推开……或者,」他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坚定,「或者,换我足够强大到能把你抢回来。」
「这三年,请你……」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别太快把我忘了。也别……让别人轻易走进这里。」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那份程宴清签名的合同,又迅速回到她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毫不掩饰的占有欲和担忧。
工作室里一片死寂。窗外的阳光似乎都凝固了,只有灰尘在光柱里无声地舞蹈。顾言澈屏住了呼吸,目光在两人之间紧张地逡巡。
阮如初只觉得眼眶猛地一热,酸涩的液体迅速积聚。她猛地低下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瞬间的失态。那份签着程宴清名字、代表着事业新起点的合同,此刻在她手中变得滚烫而沉重。林星远的话,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捅开了她心门上那把沉重的锁,那些被理智强行压抑的情感——委屈、不舍、爱恋、以及被深深理解的感动——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她死死咬着下唇,才没让那声哽咽逸出喉咙。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她才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但林星远捕捉到了。
一丝巨大的、如释重负般的明亮笑意,瞬间点亮了他整张脸庞,冲散了之前的沉郁和紧张,仿佛拨云见日。他没再多说一个字,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包含了千言万语——承诺、期待、还有浓得化不开的眷恋。
然后,他利落地转身,走向门口,背起他的吉他包。手搭上门把时,他停顿了一秒,没有回头,只是留下最后一句清晰的话语,在寂静的工作室里回荡:
「等我回来,如初。」
手中紧紧攥着的是阮如初塞还给他的那枚竹叶胸针,细长的叶片线条纤巧却不柔弱,银质经过岁月打磨,边缘隐约可见细微划痕。那枚胸针,曾别在他的西装领口,陪他站上音乐节的主舞台,在灯光与人群的欢呼中熠熠生辉;也曾陪她站上《燃梦计划》的总决赛,记录着无数昼夜通宵的草图和改稿。它是他们彼此梦想之路上的见证者,镌刻着从懵懂到成熟、从争执到默契的点点滴滴。那一抹竹叶的冷光,如今落在他掌心,却像烧灼一样刺痛——见证过太多靠近的它,如今又见证了一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的分别。
门被轻轻带上,风铃再次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这一次,像是为远行奏响的序曲,也像是一个郑重的约定。
阮如初终于抬起头,视线早己模糊。她望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还能看到那个背着吉他、挺拔又带着点孤勇的背影。滚烫的泪水终于挣脱束缚,无声地滑过她苍白的脸颊,砸落在手中那份崭新的、象征着事业里程碑的合同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无声的印记。
窗外,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耀眼,洒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匆匆忙忙,仿佛时间从未为谁停留。城市的喧嚣和热闹与室内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像是两个世界同时存在。
而阮如初心底的那个角落,却像被严冬冰封的湖面,厚厚的冰层下沉睡着一个沉寂的世界。随着那渐行渐远的吉他声,冰层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纹,隐隐透出春日的暖意。那些被她强行压抑和封锁的情感,在这一刻悄然复苏,挣脱禁锢,重新活跃起来。
那声音犹如种子,在她心田深处生根发芽,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希望与力量。三年的约定,如同一场等待和守候,正悄无声息地在她的生命里生长,开始跳动,呼唤着未来某个光明而坚定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