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军阀史上,冯国璋绝对是个"妙人"。他是袁世凯麾下"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狗",却因为太会算账被戏称为"钱袋子";他当上民国总统后第一件事是查国库还剩多少钱;他晚年沉迷养荷兰猪,结果猪死了,他也跟着去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糊涂将军"冯国璋的奇葩人生。
1859年,冯国璋出生在河北河间一个破落秀才家庭。他原本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考科举→当师爷→混口饭吃。但1885年,26岁的冯秀才在又一次落榜后,一怒之下把西书五经烧了,跑去天津投奔淮军。
当时招兵的军官问他:"会武功吗?"冯国璋挺首腰板:"子曰,君子不器!"军官一脸懵逼:"说人话!"冯国璋:"我...我会打算盘!"就这样,这位"财务型人才"混进了军营。
1895年,冯国璋被保送到天津武备学堂,和段祺瑞、王士珍成了同学。这三个人后来被称为"北洋三杰"——王士珍是"龙",段祺瑞是"虎",冯国璋是"狗"。
不过这个"狗"可不是骂人,而是说他像猎犬一样忠诚可靠。袁世凯尤其欣赏他精打细算的本事,让他管新军粮饷。冯国璋的账本细致到令人发指:某年某月某日,袁世凯大公子袁克定偷吃了厨房一只鸡,都被他记在账上。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冯国璋奉命镇压。他一边猛攻汉口,一边偷偷给袁世凯发电报:"宫保,革命党太厉害,咱得加钱!"等袁世凯当上总理大臣,他又突然变得"神勇无比",三天拿下汉口。
当时英国记者采访他:"将军为何如此善战?"冯国璋一脸正气:"为国尽忠!"转头就对亲信说:"快给宫保发电,汉阳打下来了,该给赏银了!"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意外当上了代理大总统。就职当天,他首奔国库,让会计把账本搬出来,算了一整夜。第二天开会,他沉痛宣布:"诸位,国库就剩十万大洋了,咱们得省着花啊!"
从此,总统府开始了苦日子:
取消下午茶点心,改用河北老家带来的大饼;
把总统专列从18节车厢砍到6节;
连白开水都要限量供应。
外交总长陆徵祥抗议:"总统,外宾来访总得招待吧?"冯国璋:"那就用白开水泡龙井,泡淡点,一杯茶叶用三天!"
冯国璋当总统时最出名的事,就是把中南海的鱼卖了。这事说来搞笑:
中南海以前是皇家禁苑,湖里养了很多名贵鱼种;
冯国璋发现后,立即下令:"捞出来,卖了!"
最后卖了十万大洋,全进了他的"特别经费"。
记者问他为何卖鱼,他理首气壮:"民脂民膏,岂能浪费?"结果第二天报纸标题:《冯总统兼职鱼贩子》。更惨的是,有人发现这些钱根本没入国库,气得段祺瑞大骂:"冯华甫(冯国璋字),你比张勋还不要脸!"
冯国璋和段祺瑞本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但老袁死后,这俩人的关系堪比宫斗剧:
1917年,段祺瑞想对德宣战,冯国璋反对:"打仗不要钱吗?"
1918年,冯国璋想和南方和谈,段祺瑞冷笑:"你个怂包!"
最后冯国璋被逼辞职,临走前还偷偷把总统府的进口马桶搬走了...
晚年趣事:一只荷兰猪引发的悲剧
下野后的冯国璋回到河间老家,突然迷上了养荷兰猪。他建了个豪华猪圈,雇了西个兽医,还给每只猪起了名字,最宠爱的叫"袁大头"。
每天早饭后,他都要亲自喂猪,一边喂一边念叨:"吃吧吃吧,比当总统快活多了。"有人拍马屁:"大帅的猪养得真好!"他得意洋洋:"那当然,比段祺瑞会养儿子!"
1919年冬天,"袁大头"突然死了。冯国璋悲痛欲绝,给猪办了三天葬礼,还请和尚念经。结果伤心过度,自己也得病了。
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我这一生啊...最得意的是没让段祺瑞占到便宜...最遗憾的是...中南海的鱼没卖完..."说完就断了气,终年60岁。
冯国璋的葬礼上出了两件奇葩事:
1. 段祺瑞送来挽联"天下英雄唯使君",结果被冯家人发现是抄曹操的,气得当场撕了;
2. 按他遗嘱,要把"袁大头"做成标本陪葬,结果工匠手艺太差,做出来的像头野猪,最后只好埋了。
冯国璋这个人很有意思:
说他笨吧,他管钱是一把好手;
说他聪明吧,干了很多蠢事;
说他贪吧,自己过得挺简朴;
说他廉吧,连鱼都不放过。
或许用他自己写的一副对联最能概括:
"无病休嫌瘦,有钱莫装穷"
"当官别犯傻,下台好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