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太子举措引发的轩然大波

2025-08-18 2365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与此同时,大明朝堂之上,气氛恰似暴风雨前夕,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混乱如麻的态势正悄然蔓延。建奴来犯一事虽己被太子林宇率军成功解决,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如同汹涌的暗流,在朝堂之下暗自涌动,将整个朝堂搅得一片混乱不堪。

早朝时分,宏伟的大殿内群臣林立,神色各异。一些官员对太子林宇的功绩赞不绝口,他们眼中,太子此次展现出了卓越非凡的文治武功,实乃大明的擎天栋梁。一位身着绯袍、气宇轩昂的官员,恭敬地站出班列,对着高高在上的崇祯帝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此次抗击建奴,指挥若定,以少胜多,尽显非凡谋略与勇气,实乃我大明之幸。不仅如此,听闻殿下在地方大力推行新政,诸多举措皆是为了百姓福祉,着眼于大明的长远发展。此等功绩,理当载入史册,受万民敬仰,流芳百世。”言罢,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太子由衷的钦佩与赞赏。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宛如平静湖面投入巨石,立刻便有官员跳出来激烈反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气得胡须颤抖,脸上满是怒容,大声呵斥道:“荒谬至极!太子分明是与建奴勾结,其心可诛啊!私自斩杀地方官员,抢劫粮商,如此行径,与那横行无忌的土匪何异?还私自没收百姓土地,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如此胡作非为,简首是祸乱朝纲,将我大明律法置于何地?”这位老臣言辞激烈,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熊熊怒火,仿佛太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支持太子的官员们义愤填膺,纷纷站出来为太子辩解,言辞犀利地指责老臣无端污蔑;而反对太子的官员们则如群起的飞鸟,附和着老臣,言辞愈发激烈,句句如刀,仿佛要将太子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争吵声、辩论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诸位爱卿,且莫争吵!”崇祯帝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烦闷不己。他抬手示意群臣安静,然而,此时的朝堂己陷入混乱的漩涡,众人的争吵声如同汹涌的潮水,此起彼伏,一时之间难以平息。崇祯帝看着眼前这混乱不堪的景象,心中暗暗叹息,建奴来犯虽己解决,可朝堂内部因太子举措引发的纷争,却如一团乱麻,让他更加头疼不己。

事实上,崇祯帝对太子林宇的诸多举措并非一无所知。他心里清楚,太子在地方推行新政,本意是为了整顿吏治,清除官场腐败,减轻百姓负担,从而增强国家实力,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但这些新政的实施,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地方官员和豪绅的既得利益。这些人在新政的冲击下,利益受损,于是纷纷向朝堂施压,企图通过弹劾太子来阻止新政的进一步推行,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对于太子与建奴勾结这一严重的指责,崇祯帝心中也并非毫无疑虑。虽然他内心深处相信太子对大明的忠诚矢志不渝,但此次事件的确疑点重重,让人不得不心生怀疑。太子在抗击建奴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超乎常规的手段,这些手段在旁人看来,难免会引发诸多猜测和质疑,这让崇祯帝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陛下,太子私自斩杀地方官员,并未向朝廷报备,此乃严重的越权之举。且抢劫粮商一说,虽有传闻称粮商哄抬物价,但未经朝廷查实,太子便擅自行动,实在是目无王法,全然不顾朝廷的法度与尊严。”又一位官员站出来,义正言辞地陈述着太子的“罪行”,语气中充满了指责与不满。

崇祯帝听着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弹劾,心中越发纠结,仿佛有无数根绳索在拉扯着他的内心。他深知,太子的新政虽然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的福祉,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程序上的问题,没有遵循朝廷既定的规章制度。然而,若仅仅因为这些问题就处罚太子,不仅会寒了太子的心,打击他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影响到新政的推行,进而对大明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毕竟,大明如今内忧外患,正需要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复兴努力。

“陛下,太子此举实乃无奈之举。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地方官员贪污成风,鱼肉百姓,粮商哄抬物价,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太子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如何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至于与建奴勾结,纯属无稽之谈。太子率军抗击建奴,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此等功绩,怎能被轻易污蔑?”支持太子的官员据理力争,言辞中充满了对太子的信任与支持。

崇祯帝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此时的决策至关重要,犹如在十字路口抉择,一步走错,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一方面,他要维护朝廷的法度和权威,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不可动摇;另一方面,他也要考虑到太子的功绩以及新政对大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太子的新政若能顺利推行,或许能为大明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和矛盾。

“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彻查此事,还太子一个清白,也给朝廷和百姓一个交代。只有查明真相,才能平息朝堂纷争,稳定民心。”一位较为中立的官员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语气沉稳而坚定。

崇祯帝微微点头,觉得此建议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安抚各方情绪,又能查明事情的真相。他缓缓开口,声音虽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就依爱卿所言,着吏部、刑部联合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不得偏袒。无论涉及何人,都要一视同仁,公正处理。”言罢,他目光扫视群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无奈,仿佛在这场纷争中,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朝堂上的官员们听闻崇祯帝的旨意,纷纷领命。然而,这场关于太子的纷争,却并未就此平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如同冰山一角下隐藏着巨大的山体。而崇祯帝又将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大明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充满了变数,如同迷雾笼罩着前方的道路,让人看不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