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风云对峙:各方抉择与战局初起

2025-08-18 2142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林宇率部一路向北,肩负着抵御外敌、安定民生的重任,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坚定地朝着前方迈进。这一日,信使快马加鞭,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匆匆赶来呈上一份圣旨。林宇展开圣旨,只见上面言辞恳切,崇祯帝急切要求他即刻返回朝堂,商议应对当前危局的国事。林宇读完,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林宇低声喃喃自语道。他心里十分清楚,如今的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那些利益受损的大臣们,对他推行的新政本就心怀不满,嫉妒与怨恨如同潜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动攻击。若此时贸然返回朝堂,无疑是羊入虎口,说不定真会被那些人无情地撕吃了。自己好不容易精心组建起这支军队,日夜操练,筹备粮草,就是为了与建奴一决高下,怎能因一纸圣旨就半途而废。况且,边境百姓正深陷战乱的泥沼,饱受烧杀抢掠之苦,哀鸿遍野,他又怎能在这关键时刻抽身离去,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于是,林宇果断决定,继续率军前行,以应对眼前更为紧迫的战事。

而在盛京,皇太极也得到了重要情报,得知林宇亲率五万兵马前来应战。皇太极听闻此消息后,不禁大喜过望。在他眼中,林宇虽年轻,却极具谋略,其所推行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朝部分地区的实力,对满清构成了潜在威胁。如今林宇主动率军前来,皇太极认为这是一个将其一举歼灭的绝佳机会,如同在狩猎中发现了一头珍贵的猎物,怎能轻易放过。

“传令下去,左右路军即刻包抄,朕亲自集结人马迎上去。务必将林宇的五万大军一网打尽!”皇太极兴奋地下达命令,眼中闪烁着贪婪与野心的光芒。他深知,若能成功击败林宇,不仅能削弱明朝的抵抗力量,还能为满清进一步南下扫除一大障碍,如同搬走了一块阻挡在前进道路上的巨石。

随着皇太极一声令下,原本在大明边境肆意抢劫的建奴军队,如同听到了收网信号的恶狼,开始停止恶行。他们迅速整顿队伍,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左右路军如两只张开的巨钳,悄无声息地朝着林宇军队的侧翼迂回包抄过去,动作敏捷而隐蔽。而皇太极则亲自率领中军,气势汹汹地正面迎向林宇的部队,马蹄声如雷,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一时间,战场上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息,仿佛空气都被这即将到来的大战所凝固。

大明边境的百姓们,此前一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建奴烧杀抢掠之苦,每日都在恐惧与绝望中煎熬。此刻,见建奴停止了暴行,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躲在家中,透过窗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心中既担忧又充满了期待。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大战不知会给这片土地带来怎样的灾难,他们害怕再次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期待的是,或许林宇率领的军队能够击退建奴,如同黑暗中的曙光,让他们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不再担惊受怕。

在百姓们复杂的情绪中,林宇的五万大军稳步前行。林宇深知,皇太极此次必定是有备而来,自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他毫无惧色,多年来对军事战略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实战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如同坚固的盾牌和锋利的宝剑,让他对这场战斗充满了信心。他一边行军,一边召集将领们商讨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我们己得知建奴企图左右包抄,与我们正面决战。我们切不可慌乱,要沉着应对。”林宇神色镇定地说道,目光坚定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那目光仿佛能传递力量与信心。

“殿下,我们愿听您的指挥,与建奴决一死战!”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林宇的信任和对战斗的渴望,仿佛即将奔赴的不是一场生死之战,而是一场荣耀之旅。

林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们要利用地形优势,在前方山谷设下埋伏。待建奴中军进入山谷,两侧伏兵齐出,截断他们的退路。同时,要密切注意左右路军的动向,防止被其偷袭。这一战,关乎边境百姓的安危,关乎大明的未来,我们务必全力以赴!”

将领们认真聆听着林宇的部署,纷纷表示明白。随后,他们各自领命,前往自己的岗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如同出征的勇士,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念。

而此时,皇太极的军队也在迅速推进。皇太极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满是志在必得的自信。他认为,林宇虽有几分能耐,但与自己身经百战的满清铁骑相比,终究还是稍逊一筹。此次战斗,必将是满清的一场大胜,是他迈向中原的重要一步。

两支军队在不同的心态下,逐渐靠近。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即将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拉开帷幕。是林宇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击退建奴,为大明边境带来安宁,成为百姓的救星;还是皇太极的计谋得逞,将林宇的军队一举歼灭,进一步扩张满清的势力,让大明陷入更深的危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战斗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传颂或叹息的故事……而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正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百姓们在忐忑中祈祷,期待着和平的曙光能够早日降临。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10日己然悄然流逝。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局势愈发紧张,一场大战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霾,正悄然笼罩着每一个角落。救国军三师以及由民兵组成的预备役部队,如同一股坚实的力量,与皇太极率领的中队军在相距三十里的地方各自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