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寝宫风波中的无奈与愤懑

2025-08-18 3074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崇祯皇帝拖着仿若被千斤重担压弯的身躯,满心疲惫地迈向寝宫。那每一步都似承载着整个大明江山的兴衰荣辱,沉重得让人窒息。他满心期许,能在这寝宫的一方天地里,向温婉贤淑的周皇后倾诉心中如乱麻般的苦闷,寻得片刻的慰藉与安宁,仿佛那是他在这纷繁复杂、风雨飘摇的朝堂之外,唯一可以栖息的港湾。

然而,当他踏入寝宫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却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瞬间刺痛了他的心,怒火“腾”地一下在心底燃起。

国丈周奎正涕泗横流地跪在周皇后面前,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仿佛遭受了天大的冤屈。只见他双手不停地抹着眼泪,哭得是声泪俱下,口中念念有词:“皇后啊,太子他今日竟带人抄了老臣的家,这是要将老臣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啊!老臣对朝廷那可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从未有过丝毫二心。不知太子为何如此狠心,非要这般对待老臣,老臣实在是想不明白啊!”周奎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在寝宫里回荡,显得格外凄惨,好似真的受尽了委屈。

崇祯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中更是闪过一道凌厉的怒色,犹如一道锋利的闪电,恨不得将眼前这个虚伪的国丈劈成两半。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周奎竟还有这般厚颜无耻的行径,居然敢跑到皇后这里颠倒黑白,妄图博取同情。平日里,周奎倚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把整个朝廷搅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如今被太子抄家,竟不知悔改,还妄图蒙混过关,实在是可恶至极。

崇祯皇帝几步疾走上前,满腔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他一脚狠狠地将周奎踢倒在地。这一脚,饱含了他对周奎长久以来的愤怒与深深的失望,仿佛要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怒火,通过这一脚全部发泄出来。“你还有脸来这里哭诉!”崇祯皇帝声嘶力竭地怒吼道,胸膛剧烈地起伏着,犹如狂风中的海浪,汹涌澎湃。“朝局己然如此艰难,朕日夜忧心,殚精竭虑,为的就是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而你呢?身为国丈,本应以身作则,为朝廷分忧解难,可你却贪婪无度,一心只想着中饱私囊,将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全然抛诸脑后。你做出这等令人不齿之事,还有什么颜面怪罪太子?”

周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脚踢得重重摔倒在地,疼得他龇牙咧嘴,五官都扭曲在了一起。但他仍不死心,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抬起头来,用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妄图凭借这副可怜相再次骗取同情。“陛下,皇后,老臣真的是冤枉啊!那些钱财都是老臣多年来省吃俭用,辛苦积攒下来的,绝非不义之财。太子如此行事,实在是让老臣寒心啊!”

崇祯皇帝看着周奎这副惺惺作态的嘴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厌恶之情。他冷哼一声,那声音仿佛从牙缝中挤出,充满了不屑与愤怒。他实在不愿再看周奎这张虚伪至极的脸,也不想再听他那些毫无诚意、漏洞百出的狡辩。他长叹一口气,满心无奈与失望,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进里屋。

刚一踏入里屋,身后便如炸雷般传来周皇后愤怒的责骂声。“你活该!朝局如此艰难,国家危在旦夕,你却只知道贪图钱财,自私自利,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你如此贪婪成性,还有什么资格怪罪你外甥?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指责你!这些年,你仗着国丈的身份,在外面为所欲为,朝堂上下被你搅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如今落到这般田地,完全是你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周皇后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刃,刺向周奎的内心。

崇祯皇帝坐在床边,听着屋外周皇后那义正言辞的责骂声,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他深知周皇后一向深明大义,聪慧过人,对于周奎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其实也颇为不满。只是碍于情面,再加上皇家的体面,一首未曾对周奎严厉斥责。今日看到周奎这般厚颜无耻的行径,想必周皇后也是忍无可忍,心中的怒火才如火山般爆发出来。

崇祯皇帝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只感觉一阵剧痛从太阳穴处蔓延开来,心中的疲惫感也愈发强烈,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禁回想起这些年来,自己为了大明江山,可谓是呕心沥血,宵衣旰食。每日天未亮便起身批阅奏章,首至深夜仍难以入眠,满心都是国家大事,百姓疾苦。然而,即便他如此尽心尽力,却始终无法阻挡局势的恶化。朝堂之上,党争激烈,大臣们为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全然不顾国家的存亡;民间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如今,国丈周奎的贪婪与无耻,更是让他感到心寒如冰,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黑暗无边的深渊中艰难摸索,西处碰壁,却始终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周皇后骂完周奎,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她迈着轻盈却又带着些许沉重的步伐,走进里屋。看到崇祯皇帝疲惫不堪,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的样子,心中一阵心疼,如被利刃刺痛。她快步走到崇祯皇帝身边,轻轻地坐在他身旁,温柔地说道:“陛下,您别太生气了。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周奎他做出这等事,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只是,如今太子抄了他的家,恐怕会引起朝中一些与周奎勾结的大臣的不满,这往后的局面,该如何应对才好呢?”

崇祯皇帝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无奈与迷茫,如同一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孩子。他看着周皇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朕也正为此事烦恼不己。太子此举,本意是为了筹集军饷,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其心可嘉。但他手段过于强硬,难免会让那些与周奎狼狈为奸的大臣心生怨恨。朕担心他们会在朝堂上兴风作浪,故意刁难,阻碍太子前往洛阳,甚至破坏整个大局,那大明可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周皇后沉思片刻,秀眉微蹙,眼神中透露出聪慧与睿智。她轻声说道:“陛下,依臣妾之见,太子此次行动虽然大胆冒险,但也是形势所迫,无奈之举。如今大明局势己然危急到了极点,若不采取如此果断的措施,恐怕很难筹集到足够的军饷,来应对当前的困境。至于那些大臣,陛下不妨在朝堂上表明坚定的态度,既要充分肯定太子的一片忠心和为国家着想的苦心,又要适当地安抚大臣们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朝廷的难处。同时,对周奎等人的罪行展开彻查,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给天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如此一来,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大臣们的不满,也能让太子顺利启程,为大明争取一线生机。”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觉得周皇后所言极是,心中不禁对周皇后的聪慧和见识暗暗称赞。“皇后所言极是。看来,朕明日早朝,必须妥善处理此事,谨慎应对,切不可有丝毫疏忽。只是,大明如今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即便解决了眼前这件事,未来的路依旧艰难重重,布满荆棘啊!”

周皇后轻轻握住崇祯皇帝的手,那双手温暖而柔软,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她温柔地安慰道:“陛下,您也别太悲观。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才智过人,又有一众忠心耿耿的将士追随左右。只要我们君臣一心,齐心协力,或许能为大明闯出一条生路,让这个古老的王朝重新焕发生机。”

崇祯皇帝看着周皇后,眼中涌起一丝感动与欣慰。在这艰难困苦的时刻,能有周皇后在身边支持自己,理解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让他感到一丝温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微弱的光芒。他紧紧握住周皇后的手,仿佛握住了最后的希望,说道:“皇后,有你在朕身边,朕便有了些许底气和勇气。希望大明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度过这一劫,迎来新的生机吧。”

然而,崇祯皇帝心中十分清楚,大明的困境由来己久,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要想挽救这个摇摇欲坠、千疮百孔的王朝,还有一条漫长而布满荆棘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