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来的时候,心情很低落,表情很阴沉。然后跟大家说了跟大地主商量好的事情。
大家觉得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今年又多缴了皇粮,又多了利息,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怎么办呢?稀饭都喝不饱。
父亲跟石头说,家里就你吃的多,你以后少吃点儿吧,饿着点儿,习惯了就好了。
石头说,家里是我吃的多啊,但是我干活儿也多呀,要不然我把我的饭让给二弟,让二弟干活去。
父亲说,你这个说的是混账话,你二弟是因为要读书,所以才不怎么干活,以后咱家能不能翻身,就靠你二弟了。你能读书吗?你也不是读书的料子,你就是一个当农民的料子。我们指望你什么,地种的再好一辈子也只是个农民。
石头反驳道,地种的好不一定吃得饱,地种的不好肯定吃不饱。
父亲想再贬损一顿石头,被母亲扯了一下衣服,就没再发飙。
石头也低头不语了,没办法,虽然是家里的大儿子,但是因为自己家里是读书世家,自己又不好读书。所以被父亲贬斥几句,也是很正常的——向来如此。
父亲终究还是没忍住,冲着小儿子石勇说,以后跟你二哥学,好好读书,别跟你大哥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农民。
石头说,是是是,满嘴的答应,对对对,父亲说的对。
其实心里也并不这么想,石头心想,咱们家里穷,还不就是因为爷爷和你非要读书,每次考试又考不上,最后落到目前这个田地,要不是我每年出苦力种那么多地,咱家连稀饭都喝不上,也得去当流民去。
在古代,可以从多个角度给农民分类,包括经济地位、职业分工、与土地的关系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按土地所有权分类:
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独立。
佃农: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生活较为贫困。
雇农:无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雇于地主或富农。
2.按社会地位分类:
平民:普通农民,占大多数,承担赋税和徭役。
农奴:依附于地主或贵族,人身自由受限,需提供劳役或实物。
奴隶:完全失去自由,属于主人的财产,从事繁重劳动。
3.按经济状况分类:
富农:拥有较多土地和资源,生活富裕,可能雇佣他人。
中农:土地和收入适中,基本自给自足。
贫农:土地少,收入低,生活贫困,常需借贷或租种土地。
4. 按职业分工分类:
粮农:主要从事粮食种植。
棉农:专门种植棉花。
果农:主要从事果树种植和水果生产。
菜农:专门种植蔬菜。
5. 按户籍制度分类:
编户齐民:登记在册,承担赋税和徭役的普通农民。
流民:因战乱或灾害失去土地,西处流浪的农民。
6. 按依附关系分类:
依附农民:依附于地主或贵族,提供劳役或实物。
自由农民:拥有一定自由,但仍需缴纳赋税和服役。
石头想的没错,如果再不好好赚钱,好好种地,他家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当流民去,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个就会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