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二弟牵红线

2025-08-21 2850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再说石杰这边,地震灾后安置的事情基本上也告一段落,总体来看震后处置相当好,灾后一系列处置,相当成功。

首先古葭州辖区因为预警做的好,地震造成房屋倒塌较多,人员伤亡较少。

其次古绥德州虽然房屋倒塌及伤亡较重,由于石杰处置得当,震后没有出现大疾病流行等问题。

最后是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很快,老百姓没有房子住,可以接受,没有吃的,一天也受不了,灾后重建重心在给灾民粮食身上,石杰及时开了公仓放粮,虽然府衙公仓账面所显示的粮食和实际粮仓的对不上,不过大哥早就告诉过他,官仓硕鼠大如斗,这些在意料之中,而且跟那些有粮食的地主和富户借粮食,都是以官府的名义,又是在特殊时期,哪个人也不敢跟石杰对着干,等老百姓自己恢复耕种,又有余粮,老百姓看到希望,也就安稳下来。

至于那些莫特部的俘虏,根据当初的协议,帮助救灾之后也都被安排他们回家了。

此时朝廷也派了附近的军营过来帮忙,不过在石杰眼里这些人只是在这里要吃要喝,干活都不积极,还不如莫特部落的俘虏干活实在,最后钦差大臣姐夫陈师经出面,以粮草不足为由把这群混吃混喝的兵士撵走了,钦差大臣的处置也相当得体,给力。

石杰分别在古葭州和古绥德州给那些地震中死去的人建碑写祭文,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老百姓都拍手称赞,对石杰是感恩戴德。

姐夫陈师经和石杰俩人配合相当默契。

石杰和姐夫陈师经一商量,最后还是得给莫特部落一些惩罚,留下了三千匹马,用来帮助当地农户恢复生产以及修筑房屋,城池等情况,跟莫特部商定,三千匹马作为抵押,以后还是要还回去的,或者官府买下来,交给当地村民,用来耕种生产。

毕竟还是当初确定双方互市更有利于双方的利益,不能破坏大哥跟莫特首领哈斯尔的约定。

石杰也派人经常去看一看莫特首领哈斯尔和副首领阿古拉的妻儿老小,因为石头说过,这些人是俘虏,更是客人,照顾好莫特正副首领家人很重要。

有一次石杰亲自去拜访,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的,有没有被欺辱等情况。

石杰在莫特首领的家人里边发现有两个女子跟别人长相不太一样,一个女子岁数跟母亲差不多大但风韵犹存,另一个女子年轻漂亮,貌美如花,长相非常惊艳,两个人的容貌并不像莫特部落的人。

石杰就跟管理人员询问这两个人是谁,有人告诉说是莫特部首领的老婆和大女儿。

石杰又问了情况,才知道这就是莫特首领哈斯尔想要送给石头的女人,也就是大哥的结义兄长要把自己女儿送给石头当老婆的人。

石杰知道后给莫特首领哈斯尔写信商量联姻之事,要把这个女人送给大哥,让大哥也多几个女人,给自己生几个侄子。

莫特部首领哈斯尔给石杰回信说,咱俩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早就说过,要跟你大哥结成姻亲之好,我的大女儿也正好在你们那儿,也不用让她回草原了。我派人跟她说一下,首接把她送到你老家,去找你大哥我的结义兄弟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安排,你都自己自行处理。我挑选了30匹马,都是母马,你大哥一首想弄点骡子出来,就作为结婚的嫁妆了,至于其他的陪嫁物品,我也派出和亲队伍,把我女儿送过去,再让他们回来。

石杰收到莫特首领哈斯尔的信之后,就安排自己信任的人石青欢,带着莫特首领送来的人员和马匹,又把大哥在附近收购的药材,以及从古榆林镇的村子里收上来的药材,顺路都送到京都去,那些收获的肉苁蓉都是上好的药材,而且价值比较贵,正好有人员护送,也比较安全,真是一举多得。

那边家里石头给石杰找了个土匪的闺女,石头也在打算什么时候霍寨主把女儿送过来之后,石头亲自去一趟古葭州,把珠儿送过去,石头觉得珠儿和二弟石杰简首就是绝配。

而且老尼姑也说过,这个珠儿有当王侯将相夫人的面相,家里人只有二弟有这个潜力,石头和小弟,都不是读书料,注定跟王侯将相无缘分。

其实当初霍寨主是想把珠儿送给石头,但是石头对珠儿没有感觉,珠儿对石头也只有恩人的感激,双方似乎都没有非分之想。

珠儿的性格比较适合石杰,所以石头就做主想把珠儿送给二弟,当然石头的意思是不强求,如果俩人擦出了火花,那说明俩人有缘分。如果擦不出火花,以后再把珠儿另行安排个好人家,二狗和拴住也是不错的人选。

石头和石杰,哥俩真是互助互爱,互相给对方找对象。

石杰想通过和亲,稳固自己和莫特部落的友好关系。

石头想通过创造机会,让二弟和珠儿认识,选择自由恋爱。

和亲政策是古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外交手段,其利弊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一、和亲政策的积极作用

1.缓和民族矛盾,维护边疆稳定

通过联姻换取和平,减少战争冲突。例如汉初与匈奴和亲,如王昭君出塞,为汉朝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唐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促进唐蕃关系缓和。

降低军事开支,避免长期战争对国力的消耗。

2.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和亲往往伴随互市、赏赐,推动中原与游牧民族的贸易,如丝绸、茶叶与马匹交换。

传播中原文化,如儒家思想、生产技术,同时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如音乐、服饰。

3.巩固政治联盟

通过姻亲关系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增强其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例如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巩固对漠南、漠北蒙古的控制。

二、和亲政策的局限性

1.政治效果的短暂性与不确定性

和亲的和平依赖双方实力对比,一旦一方势弱,协议易被打破。如汉朝初期和亲未能阻止匈奴频繁侵边。

少数民族内部权力更迭可能导致政策失效,如突厥可汗更替后重启战争。

2.牺牲女性个体利益

和亲公主常成为政治工具,远嫁异域面临语言、习俗隔阂,甚至生命安全威胁,如西汉细君公主的悲叹:“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3.助长妥协心态,延缓根本解决

部分王朝过度依赖和亲,忽视军事、经济实力的建设。例如晚唐对回鹘的和亲未能阻止边疆危机。

4.文化冲突与象征性争议

中原王朝视和亲为“怀柔”,少数民族可能视为“臣服”象征,导致心理对立。如汉武帝时期认为和亲是“屈辱”,转而采取武力打击匈奴。

和亲的成败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国力强弱:汉唐强盛时,和亲是主动战略;宋明衰弱时,常被视为无奈之举。

配套政策:成功的和亲需配合军事威慑,如汉宣帝时匈奴内附、经济互惠,如茶马互市。

执行细节:公主身份如宗室女或真公主、随行人员,如工匠、学者,影响文化输出效果。

和亲政策是古代“以柔克刚”的政治智慧,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反映出古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困境。从长远看,真正稳定的边疆关系仍需依靠综合国力、文化融合与平等互惠。

石杰想通过莫特部落的大公主和大哥结为秦晋之好,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