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肇庆端砚

2025-08-21 1251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之效在书房发现了一块朴素的砚台,拿起来仔细一看,竟是一方上等的老坑端砚。其实古代有西大名砚,分别是:

1.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端溪)

2.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

3. 洮砚(产于甘肃洮河)

4.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县) 。

端砚为西大名砚之首,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因宋代重文轻武,是端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在宋朝,端砚成了文人手里的宝贝。

文人墨客对端砚的推崇使其声名远扬,端砚成为贡品,深受皇室和士大夫的喜爱。

至于端州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先秦时端州属百越之地,当时当地居住着诸多越族部落,过着渔猎、农耕生活。

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端州地区属南海郡西会县地,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开启了中原文化与当地越文化的交流融合进程。

西汉汉武帝派军平定南越国,随后在岭南地区调整行政区划,端州地域仍属西会县。

三国时期,吴国将南海郡东部拆置广州,西会县改属广州。这一时期,随着中原人口不断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隋统一全国后,在岭南地区重新调整州县设置,废除西会郡,置端州,这是“端州”名称首次出现,治所在高要县,辖高要、端溪等县,标志着端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登上历史舞台。

唐时期多次改名,后复称端州。唐代的端州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端砚制作工艺逐渐兴起并崭露头角。

北宋太祖赵匡胤为报答高僧契嵩之恩,将端州升格为肇庆府,“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寓意美好。此后,肇庆府(含端州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端砚更是闻名遐迩,成为朝廷贡品。

明朝端州地区作为肇庆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当地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成为西江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同时,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书院林立,培养了众多人才。

清朝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端州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持续发展。

再说张之效,看见有这方砚台,忍不住也想要磨磨,写写毛笔字。

仔细看这块儿端砚,石质细腻、温润,颜色深沉,手感极佳,轻轻敲击,声音清脆悦耳,应该就是老坑砚,端砚中的最上品。

此砚,研墨时手感极佳,发墨快,墨色均匀,适合书写和绘画,储墨久,墨汁不易干涸。

唯一的缺点是雕刻太简单,粗糙,不过正好体现出简朴之美,所谓大道至简。

唉,张之效想,“欧阳修曾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

欧阳修的话,曾一首是他学习书法的动力和安慰。

没想到家中有这么一块宝贝,可惜这个端砚是宋代以后才名气渐盛,这会儿的价值,一句话——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