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钦差大臣

2025-08-21 157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接到石杰的奏折后,朝廷要派出钦差大臣。

皇宫内,正召开紧急会议,由于事态严重,确定必须派出钦差大臣了。

讨论了三天,都没有人愿意去,其实很简单:一,辛苦。二,危险。三,没有油水可捞。

这次朝廷只给了一万两白银,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且是个苦差事,没油水可捞,让谁去谁就告病,或者说老妈身体不适需要堂前尽孝,最后朝廷各派都不愿意出人,实在无人可派,把这个差事安排给了陈师经。

有官员不同意,认为石杰和陈师经是亲戚关系,担心他们沆瀣一气,欺瞒朝廷,最后太子一句话,谁不同意谁就去,就没有人反对了。

朝廷的旨意是,让陈师经协助石杰灾后重建,以及如实上报灾后具体情况,还给陈师经配了一个副手,一个小太监。

陈师经是朝廷的闲散人员,虚职,没有实权,本来这种事情是不可能交给他办的,奈何没有人去,差事就阴差阳错的交到了陈师经手上,只有陈师经没有拒绝,他也是担心石头和石杰安危,想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陈师经回家之后,跟石婷商量,石婷非常担心,因为两个弟弟都在地震灾区。

陈师经在梅家药铺得到石头的信息,知道石头和石珩等人无碍,并己经开展灾后工作。陈师经回家之后又跟石婷商量,石婷也同意,只是让自己身边的两个护卫陪同,陈师经觉得自己这里不需要,毕竟朝廷会派人,还是让两个护卫保护一下石婷。

古代钦差大臣出行的规格通常较高,

具体安排取决于任务的重要性、皇帝的重视程度以及钦差的品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出行规格和安排:

1.仪仗队伍

旗帜与仪仗:钦差大臣出行时,通常会有专门的仪仗队伍,包括龙旗、黄罗伞盖等,象征皇帝的权威。

护卫:钦差大臣会配备一定数量的护卫,确保安全。护卫人数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安全情况而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鸣锣开道:出行时会有专人鸣锣开道,提醒百姓避让,彰显钦差的威严。

2.交通工具

车马:钦差大臣通常乘坐官方的马车或轿子,马车装饰华丽,轿子则可能是八抬大轿,象征其尊贵身份。

船只:如果途经水路,可能会乘坐官船,船只也会装饰得较为庄重。

3.随行人员

副使与随从:钦差大臣通常会有副使、文书、侍卫等随行人员,协助处理事务。

地方接待:每到一地,地方官员会提前准备接待,提供食宿、车马等支持。

4.住宿与饮食

驿站:钦差大臣出行时会入住官方的驿站,驿站会提供高规格的食宿服务。

地方接待:地方官员会为钦差大臣准备丰盛的宴席,以示尊重。

5.礼仪与文书

圣旨与印信:钦差大臣会携带皇帝的圣旨或印信,作为身份的证明。

礼仪规范:钦差大臣到达地方后,地方官员需按照礼仪规范迎接,通常包括跪拜、宣读圣旨等程序。

6.地方官员的配合

接旨与汇报:地方官员需按照钦差大臣的要求汇报工作,并配合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

护送与保障:地方官员还需负责钦差大臣的安全和行程安排,确保其顺利完成任务。

7.特殊情况

紧急任务:如果钦差大臣执行的是紧急任务,可能会轻装简从,加快行程速度。

特殊赏赐:有时皇帝会赐予钦差大臣特殊的赏赐,如黄马褂、尚方宝剑等,以增强其权威。

总的来说,钦差大臣的出行规格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任务的严肃性,通常会有较高的礼仪和排场,以确保其顺利完成任务并彰显皇权的威严。

陈师经选择了最快速的出行,只带了钦差副使,朝廷拨付的一万两白银,以及随从人员,众人骑马前行。

陈师经也成了史上最惨的救灾钦差大臣。

在陈师经刚刚上路的时候,石头和石杰遇到了地震以后,也是一次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