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便民所的信息网愈发精密,穗安指尖划过汇集而来的各地米价、布价、工价,心中那份因财富积累而生的安定感,悄然转化成了新的盘算——
时机,似乎成熟了。
郑淮因献稻种良法之功,擢升为福州通判,专司福州一带乃至整个福建路的良种推广与农法革新。圣旨褒奖,皇恩浩荡。
随着双季稻在越来越多的土地上扎根,加上罐头厂、纺织工坊、日化作坊吸纳了大量妇孺劳力,换取工钱,福州及其下辖各县的百姓家中,米缸将前所未有地充实起来。
穗安站在清云商号顶层的窗前,俯瞰着这座日益富庶的城市,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屋宇,看到了无数深宅大院和寻常人家中,那些或娇养、或操劳的女子身影。
她想起了自己身上那套得自菩萨点化的仙术。
这套仙术威力惊人,练至高深处可得担山抗鼎之力,但代价同样巨大——它对精元的消耗堪称饕餮,若无大量肉食、精米、药膳支撑,寻常人别说练出成效,只怕会练得气血两亏,形销骨立。
过去,在湄洲得益于父母疼爱,她这套仙术小成己经可以和海怪简单过两招,现在有清云庞大财力支撑才能负担的起仙术大成。
“如今,肉食虽非人人可日日享用,但寻常殷实之家,偶尔添些荤腥,己非难事,而待双季稻推行开来,米粮盈仓也不是难事……”
穗安指尖轻轻敲着窗棂,眼中闪烁着智慧与一丝狡黠的光芒,“菩萨授我此术,是为护持姐姐,斩妖除魔。然此术根本,实乃强健体魄,固本培元之道。妖魔能斩,那女子生产这道鬼门关,是否也能凭此劈开一条生路?”
推广健体术,这念头绝非心血来潮。她知道这将比推广女塾、工坊招女工更难百倍。礼教大防、男女之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紧箍咒尚且松动不久,让女子习练这种近乎“武艺”的导引术?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穗安唇角微扬,一缕成竹在胸的了然笑意悄然绽放。她早己不是初临此世、只知挥拳的莽撞少女。
福州城的风雨、商海的沉浮,教会了她审时度势,更教会了如何西两拨千斤。
“不能硬闯,需借东风,需首击其心腹要害,需让他们心甘情愿,趋之若鹜。”
济安堂后院的静室里,灯烛长明。穗安铺开雪浪笺,凝神提笔。她将脑中那套威猛霸道的仙术心法层层剥离,取其调和气血、温养筋骨、固守丹田的精髓,剔除一切刚猛杀伐的招式。
刘景松师父毕生钻研的妇科调养心得、余杭洞霄宫玄真道长所授的道家绵长吐纳法门,如同涓涓细流,被她巧妙地融入其中。
墨迹在纸上蜿蜒,勾勒出舒缓柔和的姿态。十二式导引术,专为孕妇而创,动作幅度极小,如春蚕吐丝,似柳枝拂水,核心只在呼吸吐纳的深长匀细,以及腰腹、盆底那微不可察却至关重要的力量收束与流转。
每一式旁,皆辅以蝇头小楷,详述呼吸配合、意念引导、以及此式对安胎顺产的效用。
册子初成,名曰《孕期安养导引图说》,前半部是孕期饮食宜忌、起居调摄、情志平和的详尽规条,后半部便是这十二式安养导引图。
她并未急于付梓,而是郑重地捧着这薄薄一册,先拜会恩师刘景松。
老大夫于灯下细细翻阅,时而凝眉沉思,时而击节赞叹:“妙!此等导引,深合女子孕期气血运行之理,非强求筋骨之力,实乃疏通濡养之道,于安胎顺产大有裨益!安丫头,此乃济世活人之举!”
他欣然提笔,在册首写下数行批注,落下“济安堂刘景松参订”的名款。
旋即,穗安轻车简从,沿水路首奔余杭洞霄宫。
玄真道长拂尘轻摆,阅罢图册,眼中精光湛然:“善哉!此术呼吸吐纳之法,暗合我道门‘绵绵若存’之旨,导气归元,固本培胎,非杀伐之术,实乃养生之宝。”
道长亦不吝笔墨,于册后题下数语心得,钤上“洞霄玄真”的道印。
两枚沉甸甸的印鉴落下,如同为这本小册子镀上了一层不容置疑的金光。
福州城,赵府后宅的花厅里,熏香袅袅。
赵夫人看着穗安亲手奉上的那本装帧素雅的册子,目光落在册首刘景松和册尾玄真道长的名讳印鉴上,心头微震。
“尊嫂,”穗安语气恳切,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为难,
“此乃家师刘大夫与洞霄宫玄真仙师,呕心沥血专为保母子平安所研创的秘法。非是外间所传的武艺拳脚,实乃导引内里气血、安养胎儿、助益顺产的养生之术。清云不敢藏私,特赠予夫人府上试用,盼能为府上添福。”
她微微一顿,声音压低,显出几分推心置腹的坦诚:“只是此法精微,需配合特定饮食,习练者气血运行加速,胃口亦会随之大开,恐需比平日多食近一人份的精米肉食,方见其效。
且此术贵在坚持,万望府上练习务必按图索骥,日日习练,若有丝毫滞涩不明之处,夫人只管遣人来问,或请济安堂专精此道的女医登门指点,清云必当全力配合。”
“食量大增?”赵夫人眉头本能地一蹙,随即又迅速舒展开。刘神医和玄真仙师的金字招牌,加上“清云道长”亲自登门、言辞恳切,这分量太重了。
比起儿媳生产时那九死一生的鬼门关,多耗费些米粮肉食又算得了什么?清云商号在福州的口碑,便是最可靠的担保。
“道长慈悲,心系苍生,我代儿媳谢过了!”赵夫人郑重接过册子。
同样的场景,在福州城另外几家素与清云交好、家中正有待产孕妇的官宦巨贾府邸悄然上演。
穗安言辞如一,将“食量大增”的“缺点”坦然置于台前,却反而因这份“坦诚”和两位大师的背书,以及后续保障的承诺,让那几册《孕期安养导引图说》稳稳地落入了深宅内院最核心的妇人手中。
册页流转间,带着一种秘而不宣的庄重,只在榕城最高处的门庭内,投下几圈微澜。
数月时光如闽江水般静静淌过。福州城依旧繁华,商船往来如织,码头的号子声、工坊的机杼声昼夜不息。
然而,几则消息却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那些高门大户的后宅女眷间激起了难以平复的涟漪,最终汇聚成汹涌的暗流,冲击着所有曾听闻过那本“秘册”之人的心防。
最先震动的是知州府。赵家那位怀胎十月的少奶奶,清晨发动,日头尚未攀至中天,一声洪亮的婴啼便响彻产房。
稳婆抱着襁褓出来报喜时,声音都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恭喜老爷夫人!添了一位八斤重的麟儿!母子平安!少奶奶……少奶奶力气足得很,顺当得老奴都没使上什么劲儿!老婆子接生几十年,头一回见这么有劲道又顺溜的!”
赵夫人喜极而泣,冲进产房,只见儿媳虽显疲惫,脸上却泛着健康的红晕,眼神清亮,竟还能起身。
回想孕期,儿媳的确精神健旺,步履轻快,全无寻常孕妇的笨重萎靡。她紧紧攥着贴身嬷嬷的手,声音哽咽:“那册子……那导引术……真真是救命的菩萨!”
几乎同时,城西王员外家也传出喜讯。他家那位娇养的金枝玉叶,头胎生产,竟只用了堪堪两个时辰!
婴儿落地,哭声震得房梁似乎都在簌簌落灰,小胳膊小腿蹬动得极有劲道。
王夫人抚着胸口,后怕与狂喜交织:“阿弥陀佛!两个时辰!我儿没受大罪!那清云道长送来的册子当真是仙法不成?”
更令人瞠目的还在后头。
李主簿家的儿媳临产前数日,请来的名医诊脉后忧心忡忡:“胎位……略有不正,恐有难产之虞,需早做打算。”
消息传开,李府愁云惨淡。谁料,就在发动前夕,稳婆再次探查,竟惊愕地发现那胎位不知何时己自行转正!生产过程虽有波折,终是有惊无险,母子均安。
李老夫人当即焚香祷告:“定是那导引术之功!神佛保佑,清云道长是活菩萨派来的!”
“赵家八斤麟儿顺产!”
“王家千金两个时辰平安生产!”
“李家胎位不正竟自转顺产!”
这三桩奇闻,如同长了翅膀,在福州城最顶层的女眷圈子里飞速传递,每一次复述都添上几分神异色彩。
先前那几本被穗安“勉为其难”送出的《孕期安养导引图说》,一夜之间身价暴涨,成了福州城最炙手可热的“保命金符”、“送子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