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王局长也给李圆圆提了一下,他们县教育局这边是有筒子楼,但是是跟县农业局一起的,因为他们这两个局人不是很多,所以不需要建那么多楼房。
而关于分房资格,县教育局这边规定是要干满两年,并且工级是在20级往上,但是22级工,她只需要干满两年就行了。
不过,照她这样的能力,可能还没干两年,估计就会被上面人要走。
李圆圆对筒子楼也没有什么大想法,她其实并不喜欢筒子楼,虽然说筒子楼很方便,有电灯电扇,还有公用的厨房,厕所,以及洗澡的地方(专供热水)。
但是筒子楼的隔音不好,每一层有很多户人家,干什么都不能很方便。
比如做饭的时候多了点肉,别人也能闻到,遇到不好的邻居,还会特意派小孩去门口索要,给的话又太亏,不给的话又让人觉得你冷漠无情,不是一个好相处的邻居。
而且这么多人在一栋楼生活,生活习惯又不相同,势必会有很多摩擦,李圆圆不喜欢处理这些摩擦,因为人心多样,总能找出你的不对,然后八卦两句,接着又站着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判。
想想就觉得可怕。
最后,王局长告诉李圆圆,周一(后天)过来上班就好了,每周会休息一天,遇到节假日的话,会正常休息,但是会跟着学校的考试走。
走之前,李圆圆把手中提的红薯糕送给了王局长,王局长来是不想收的,但是知道是红薯做的后,便尝了一下,红薯产量大,价格不贵,一斤红薯也就三分钱。
尝过之后,王局长还挺喜欢吃的,因为放的糖不是很多,吃起来不是那么腻,又有红薯的清香,做红薯糕的人确实是有一手的。
李圆圆表示是她娘做的,等到秋天的时候,他们还会做瓜子芝麻糖,如果王局长想要的,可以帮忙带一份。
王局长应好,这瓜子芝麻糖肯定是能放的,等到过年的时候带这些去老丈人家也算不错。估计家里的几个小孩也喜欢吃。
*
出来后,李圆圆看见李三哥跟门卫聊的正是开心,李三哥手里还捧着一块西瓜在吃。
厉害!李圆圆想,居然还能弄来一块西瓜,这里虽然种有瓜,但瓜并不是那么便宜的。
李三哥看见李圆圆出来给李圆圆招了招手打了招呼,然后便对门卫说:“我小妹出来了。”
门卫笑呵呵的说道:“我一看你们两兄妹俩就知道是文化人的气息,你是老师的,你小妹干到教育局里面,就是这个。”比了比大拇指表示很厉害。
“老大哥,你家也不赖,不然你怎么能做这么清闲的活,还能肯吃上西瓜?”李三哥说道,刚聊天时,他知道这个门卫家里的两个女儿都是有工作的,是在纺织厂当宣传员,一个是在罐头厂做质检。
两个女儿的工资都不低,据说还能再升升,门卫便想着要给她们招婿。但是城里招婿很复杂,一首找不到合适人人选,老大今年都22了,还耽搁着,老二还好今年20,还能再等一两年。
于是,李三哥便提议道不需要在县城里面找那些男人,一般是很难找到好的,要不就是缺不缺胳膊少腿,要不就是一群拖油瓶。还不如去乡下找能干活,而且是家中儿子多并处于中间的那种,这种孩子但比较懦弱没主见,容易掌控。
门卫一听李三哥这话也打开了新思路,他一首按照女儿嫁人的对象水平去找,指定找不到入赘的,还不如找去乡下一个好掌控的女婿,也不会欺负女儿吃绝户。
离开时,门卫还说有时间来他们家聚一聚。
走远后,李圆圆才好奇的问道:“哥,你都说什么了?怎么突然间你们俩就哥俩好呢?”
“就是小小的提议。”李三哥道,然后转头问道:“小妹,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会不会是做我这方面的接收工作?你以后就是我的上司了。”
李圆圆好笑说道:“是秘书。换而言之,就是多方面协调的人员。”
“听起来还不错。”李三哥摸着下巴道,“你可要好好干,说不定等哪天你就成为了局长了。”
李圆圆说道:“三哥,你都干了两年了,还只是老师,连教导主任都没干上。”
“怎么给你三哥说话的?”李三哥佯装要敲李圆圆脑袋,“没大没小。”公社初中很少人,一个班也就十来个学生,估计再等两年就要没有了,只剩下小学了。
李三哥突然间叹气道:“人太少了。”基础也不好,居然连小学题都做不出来,这到底是在糊弄人,他在初中劳心劳力也就是补了到小学的知识水平。
“去县里的厂里面招工,人家就不认咱公社的初中学历,觉得太假。”今年毕业的十来个同学都去县里面考了,结果一个也没有考中,连临时工也不行,公社的初中估计办不了两年了。
李圆圆点头:“确实办不了很长时间,像县里的中学都是需要考的,公社初中只要想上就能上,生源确实不好,当然下面的小学不好也是主要因素。”
小学上课的人还挺多的,有两百多人,一年级就有将近100个人,二年级少一些也有80来人,三年级有50来人,西年级就20来人,五年级也是20来人。
其中越往高年级走,女孩子越少,剩下的男孩子很多都是只想拿个小学文凭,学习不太上心。中学之后提升就更难了。
李三哥吐槽道:“你哥,我想去教小学了。”
“那还是算了,没听见嫂子的嗓子在上课的时候都哑了,课堂秩序很难维持的。”李圆圆摇摇头。
李三哥边走边说:“小孩子都需要跟着一起玩的,管是不容易管的。”然后李三哥想起李圆圆之前在村里扫盲时,小孩子们都规规矩矩的不捣乱,便说道:小妹你肯定适合当小学老师。”
李圆圆笑着说:“要对症下药,小孩子们正是天性好奇的时候,讲一个故事或者书做一个手工,就轻轻松松把握他们的想法。”可惜文静嫂子觉得不好,老师跟学生怎么能打成一块呢?这不是乱了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