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看着众人各自领命而去,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然而,他知道柳如烟等人不会给他太多时间,说不定此刻对方己经在暗处窥视,准备随时发动攻击。想到这里,曹博握紧了拳头,目光望向密室之外,一场激烈的交锋似乎己近在眼前。
回到清风书院,曹博立刻召集了书院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夫子,以及济世堂的几位核心负责人,再次商讨应对之策。“如今局势紧迫,我们必须尽快稳定救助活动,同时提升我的声望,才能在接下来的风暴中站稳脚跟。”曹博目光坚定地说道。
一位夫子皱着眉头,担忧地说:“曹公子,救助活动虽一首在进行,但资源有限,若要加大投入,怕是……”
曹博微微抬手,打断了夫子的话:“此事我己有考虑,我会拿出一部分之前学子和侠义之士的捐款,先投入到救助活动中。另外,我也会修书给一些与我理念相符的富商,寻求他们的资助。”
济世堂的一位负责人接口道:“如此甚好,只是救助物资的发放,还需更加谨慎,以免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曹博点头表示赞同:“不错,你们需加强对各地救助点的监管,确保物资准确无误地发放到百姓手中。”
商议完救助活动的事宜,曹博又将话题转到了提升自身声望上。“我打算在清风书院举办一系列大型讲学活动,邀请各方名士参加。”曹博缓缓说道,“借此机会,宣扬我们的理念,吸引更多有识之士的支持。”
一位夫子面露难色:“曹公子,邀请名士并非易事,他们大多事务繁忙,且有些人对当前局势持观望态度,怕是……”
曹博微微一笑:“此事我也有办法,我会亲自修书给那些名士,以礼相邀。同时,我会在信中阐述我们的理念和目标,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前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曹博一边安排清风书院的学子们在城中各处宣扬救助活动的意义和成果,引导舆论;一边亲自撰写邀请函,派人送往各地。而济世堂的人员也没闲着,他们加强了对救助点的巡查,确保物资发放有序。
在曹博加大投入后,各地救助点的物资明显丰富了起来。破旧的棚子被修缮一新,难民们能喝上热腾腾的米粥,穿上厚实的棉衣。孩子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老人们也不再为温饱发愁。百姓们对曹博感恩戴德,时常有人在救助点对着曹博的画像磕头祈福。
“若不是曹公子,我们一家老小怕是早就饿死街头了。”一位衣衫褴褛但神情感激的老者说道。
“是啊,曹公子真是大好人,希望老天爷保佑他平安。”旁边一位妇人附和道。
与此同时,清风书院的讲学活动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书院内张灯结彩,布置得焕然一新。学子们兴奋地奔走相告,期待着各方名士的到来。
讲学活动当天,清风书院热闹非凡。各地赶来的学子和名士络绎不绝,把书院的讲堂挤得水泄不通。曹博身着素色长袍,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众人。
“各位,如今乱世当道,百姓受苦,我们身为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准则,更是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根本。”曹博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不少人露出赞同的神色。一位名士起身问道:“曹公子所言极是,但在这乱世,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儒家思想如何能得以推行?”
曹博微微一笑,从容答道:“正因为是乱世,儒家思想才更显珍贵。我们可以从教化百姓做起,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明白是非善恶。当百姓的思想得到提升,社会自然会安定,各方势力也会受到约束。”
讲学活动持续了数日,每天都有精彩的辩论和深刻的探讨。曹博的名声在学术和民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支持他的理念。
然而,曹博并没有被眼前的成果冲昏头脑。他深知,柳如烟等人不会坐视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场全面的打击随时可能到来。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的实力,但还远远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夜晚,曹博独自一人站在书院的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思考着应对之策。
“曹公子,夜深了,早些休息吧。”凌霜儿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边。
曹博转过头,看着凌霜儿,微微叹了口气:“霜儿,我总觉得时间不多了,柳如烟他们随时可能动手。我们这些准备,不知能否应对他们的打击。”
凌霜儿轻轻拍了拍曹博的肩膀:“曹公子,你己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难关。”
曹博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不错,我不能自乱阵脚。不管他们何时动手,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曹博的这些举措能否为他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助力?柳如烟等人的全面打击何时到来?曹博又该如何在打击到来时,利用自己积累的影响力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