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深知,接下来太后的态度将至关重要。他整理好思绪,准备迎接太后的召见。而另一边,柳如烟和刑部尚书也在紧张谋划,试图在太后召见时扭转局势。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在太后的议政殿展开。
曹博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镇定,踏入那庄严肃穆的议政殿。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朱红色的墙壁上跳跃,散发出一股压抑的气息。他抬眼望去,太后高坐于上,凤目微敛,不怒自威。两旁站立着神色各异的大臣,刑部官员们面色阴沉,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安。柳如烟则站在太后身侧,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参见太后。”众人齐齐跪地行礼。
太后微微抬手,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曹博身上,“曹博,你且将此事详细说来。”
曹博深吸一口气,向前踏出一步,声音清朗而坚定:“太后,刑部近年来贪腐横行,草菅人命,百姓苦不堪言。臣收集了诸多证据,足以证明刑部之恶行。”说罢,他将手中的竹简呈上,由内侍转呈至太后手中。
太后微微皱眉,仔细翻阅着竹简,神色愈发凝重。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屏住呼吸,只听得见太后翻阅竹简的沙沙声。
刑部尚书见状,急忙出列,扑通一声跪下,“太后明鉴,这皆是曹博污蔑,他意图扰乱朝堂,居心叵测!”
柳如烟也适时开口,声音娇柔却暗藏锋芒:“太后,曹博一介寒门出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恐有不臣之心。还望太后明察。”
太后并未立刻回应,她继续翻阅着证据,良久,才缓缓放下竹简,目光冷冷地看向刑部尚书,“这些证据,你作何解释?”
刑部尚书额头冷汗首冒,磕磕绊绊地说道:“太后,这……这都是曹博伪造的,定是有人指使他陷害刑部。”
曹博冷笑一声,“尚书大人,事到如今还想狡辩?这些证据皆来自刑部内部,还有众多证人愿意作证。大人若不信,可当堂对质。”
太后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曹博,“曹博,哀家虽看到了这些证据,但你也要明白,朝堂之事,不可意气用事。你身为臣子,应顾全大局,莫要借机生事,扰乱朝堂秩序。”
曹博心中一凛,急忙跪地,“太后教诲,臣铭记于心。臣之所为,皆是为了大乾国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刑部贪腐之风若不除,必将动摇国之根基。”
太后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哀家不能容忍刑部的贪腐行为。即日起,成立专门调查组,彻查刑部贪腐问题。务必查明真相,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曹博心中一喜,这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刑部官员们则面露惊恐,如遭雷击;柳如烟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
“谢太后圣明。”曹博再次叩首。
太后扫视众人,目光威严,“调查组由吏部尚书牵头,务必公正严明,不得偏袒任何一方。若有谁敢从中作梗,定不轻饶。”
吏部尚书出列,恭敬地说道:“臣领命,定不负太后所托。”
太后微微点头,目光再次落在曹博身上,“曹博,你也要谨言慎行。莫要以为有了这些证据,便可肆意妄为。朝堂之上,需讲究规矩。”
曹博心中明白,太后这是在警告他,不可过于激进。他恭敬地回答:“臣明白,定当恪守本分。”
随着太后一声“退下吧”,众人纷纷行礼退出议政殿。曹博走出殿门,抬眼望向天空,阳光洒在他身上,却并未驱散他心中的忧虑。太后虽下令彻查刑部,但柳如烟和刑部必然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的调查之路,恐怕充满艰辛。
而此时,柳如烟与刑部尚书匆匆离去,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不知又在谋划着怎样的阴谋。
曹博深知,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太后的表态虽对他有利,但专门调查组能否公正地调查此事,仍是未知数。柳如烟和刑部必定会在调查过程中设法阻碍,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想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