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送走学子们后,回到自己在书院的简陋住所。他坐在桌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林宇轩今日的刁难虽暂时化解,但他深知对方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林宇轩会从何处下手呢?”曹博喃喃自语,陷入了沉思,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以保在书院讲学的机会。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曹博的脸上。他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前往清风书院的讲学场地。一路上,他看到书院的学子们或三两成群地讨论着学问,或独自捧着书卷诵读。曹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夹杂着清晨的清新气息,让他感到一丝宁静。
当曹博来到讲学场地时,发现这里己经聚集了不少学子,他们看到曹博,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曹博走上讲台,正准备开始讲学,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曹博,昨侥幸逃过一劫,今日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如何应对!”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宇轩带着几个随从,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学子们都为曹博捏了一把汗,不知他将如何应对。林宇轩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笑容,他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目光落在曹博身上,说道:“曹博,听闻你对儒家思想颇有见解,那我倒要请教请教。《论语》中‘仁’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若你答不上来,就别在这里误人子弟了!”
曹博心中一凛,他知道林宇轩这是又来刁难了,但他面色依旧镇定自若。他微微抬头,目光平静地看着林宇轩,缓缓说道:“‘仁’乃儒家思想之核心,其要义在于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尊重。在行事上,需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同理心对待他人,如此方能践行‘仁’道。”
曹博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在讲学场地中回荡。学子们听了,纷纷点头,有的还小声议论着:“曹先生果然对儒家思想理解深刻。”林宇轩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恼怒,但他并未就此罢休,紧接着又问道:“那在这乱世之中,‘仁’又有何用?不过是迂腐之论罢了!”
曹博轻轻一笑,目光坚定地回应道:“乱世之中,‘仁’非但不是迂腐之论,反而是救世之良方。当今天下,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人们忘却了‘仁’。若人人都能以‘仁’相待,诸侯之间便不会为了利益而相互征伐,朝堂之上也不会有党争倾轧。‘仁’能让人心向善,能让社会重归和谐。只有以‘仁’为根基,才能建立起新的秩序,拯救万民于水火。”
曹博的一番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学子们被他的言辞所打动,纷纷鼓掌叫好,掌声在讲学场地中经久不息。林宇轩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没想到曹博竟能如此巧妙地回答他的问题,让他颜面尽失。他咬了咬牙,心中暗暗想道:“曹博,你别得意得太早,我定不会让你好过!”
然而,林宇轩仍不死心,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一个问题:“曹博,既然你说‘仁’能救世,那为何如今儒家思想却常被权贵利用,沦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这个问题一出,现场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学子们都看着曹博,想知道他将如何回答。
曹博神色凝重,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这并非儒家思想之过,而是人心之恶。权贵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曲解儒家思想,将其作为谋取权力和利益的手段。但这并不能否定儒家思想本身的价值。真正的儒家,是要以正道匡扶天下,以‘仁’‘义’‘礼’‘智’‘信’来教化万民。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利用儒家思想作恶,就否定其救世的本质。我们要做的,是正本清源,让儒家思想回归正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其真谛,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儒家思想的作用。”
曹博的回答再次赢得了学子们的掌声,他们对曹博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林宇轩见此情景,知道今日自己讨不到便宜了,他冷哼一声,带着随从灰溜溜地离开了。
看着林宇轩离去的背影,曹博心中明白,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林宇轩吃了哑巴亏,他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一定会想出更恶毒的计谋来对付自己。但曹博并不畏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坚持下去,传播儒家思想,建立新的秩序。
此时,清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爽。曹博看着台下支持他的学子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定了定神,说道:“同学们,我们继续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