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书籍,心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他知道,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将异常艰巨,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在盛会上制胜的关键。而林宇轩那边想必也己经有所动作,时间紧迫,他必须争分夺秒。想到这,曹博不再犹豫,提笔开始书写。
清风书院曹博的书房内,弥漫着陈旧纸张与墨汁混合的气息。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洒在堆满书籍和手稿的书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光影。曹博坐在桌前,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游走,沙沙作响。
苏老夫子轻轻推开书房门,走进来,看着专注的曹博,眼中满是欣慰。他轻咳一声,曹博这才抬起头,起身行礼。“夫子,您来了。”曹博说道。
“嗯,准备得如何了?”苏老夫子问道,目光落在桌上凌乱的手稿上。
“学生正结合当下乱世局势,从儒家经典中提炼观点,只是这并非易事。”曹博眉头微皱。
苏老夫子走上前,拿起一本翻开的典籍,缓缓说道:“乱世之中,儒家思想若想真正发挥作用,需有新的解读与应用。你要从民生、治国等多方面入手,切中要害。”
曹博点头称是,与苏老夫子讨论起来。两人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时而激昂,时而低沉。
此后的日子里,曹博日夜钻研。每至深夜,书院一片寂静,唯有他的书房还透着昏黄的灯光。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托腮沉思,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将儒家思想与乱世现实紧密结合。
一日午后,几位学者来到书房,他们是苏老夫子邀请来协助曹博的。书房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
“依我看,当下百姓流离失所,儒家的仁爱思想应着重强调统治者对百姓的关怀,以安抚民心。”一位学者说道。
“不错,但也不能忽视诸侯拥兵自重的问题,儒家的礼义观念可用于规范各方行为,明确等级秩序。”另一位学者回应道。
曹博认真倾听着,不时在纸上记录下要点。他的眼神愈发明亮,思路也在众人的讨论中愈发开阔。
随着准备工作的推进,曹博的讲稿逐渐成形。然而,时间也愈发紧迫。
这日,曹博正在书房对着讲稿进行最后的润色,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门被猛地推开,一名学子神色慌张地闯进来:“曹公子,不好了,林宇轩得知您要参加盛会的消息,恐怕要从中作梗!”
曹博心中一紧,旋即冷静下来,他握紧拳头,目光坚定:“我既己决定参加,便不会退缩。且看他能使出什么手段!”
但曹博也清楚,林宇轩必定不会轻易罢休,接下来的路恐怕充满荆棘。他能否顺利参加盛会,在会上一展风采,一切都是未知数。而此刻,他只能继续完善准备工作,以不变应万变。
书房内再度安静下来,曹博重新坐回桌前,拿起毛笔,继续书写,沙沙的写字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