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望着窗外,心中思绪万千。参加这场儒家学术盛会,无疑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但其中的风险也不言而喻。林宇轩和保守派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盛会中给他使绊子。他该如何抉择?是勇敢前行,还是谨慎观望?曹博握紧拳头,目光逐渐坚定,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下人恭敬的声音响起:“公子,有一位外地大儒前来拜访,说是听闻了公子在书院的讲学事迹,特来一会。”曹博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这会是哪位大儒?又为何突然来访?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快请进来,带到接待室。”
曹博来到接待室,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长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站在屋内,打量着西周。见曹博进来,老者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微微拱手:“想必这位便是曹博曹公子了,久仰大名,今日终得一见。”曹博赶忙回礼,说道:“老先生客气了,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从何处而来?”老者笑道:“老夫姓陈,单名一个渊字,来自南方的江陵城。”
曹博心中一动,江陵城的陈渊,那可是在儒家学界颇有名望的大儒,没想到竟会亲自前来。曹博连忙请陈渊入座,又亲自为其沏茶。茶香袅袅,陈渊轻抿一口,赞道:“好茶,不过比起这茶,曹公子的讲学事迹更是让老夫钦佩不己。”曹博谦逊道:“陈老先生过奖了,晚辈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尽自己微薄之力,传播儒家思想罢了。”
陈渊目光灼灼地看着曹博,说道:“曹公子不必过谦,老夫听闻你在这清风书院讲学,面对保守派的抵制,据理力争,毫不退缩,且讲学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实乃难得的人才。”曹博苦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晚辈此举也是无奈之举,这乱世之中,百姓受苦,儒家思想若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在可惜。”
陈渊点头赞同:“曹公子所言极是,如今这世道,战火纷飞,人心惶惶,正是需要儒家思想来教化众人,稳定人心。老夫此次前来,便是有一事相商。”曹博心中好奇,忙问:“老先生请讲,不知是何事?”陈渊放下茶杯,神色郑重地说:“京城将举办一场儒家学术盛会,届时天下众多儒家学者都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儒家思想在这乱世中的应用与发展。老夫觉得曹公子的才学和抱负,定能在这场盛会上大放异彩,所以特来邀请公子一同前往。”
曹博听闻,心中一震,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在这场盛会上崭露头角,那对于他传播儒家思想,扩大影响力将有极大的帮助。但同时,他也清楚,这其中必定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林宇轩等人想必也会在京城,他们必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在盛会上顺利发展。
陈渊似乎看出了曹博的犹豫,说道:“曹公子,老夫知道你有所顾虑。但这盛会乃是天下儒家学者交流的平台,在那里,你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也能让更多人听到你的声音。至于其他顾虑,老夫相信以曹公子的智慧,定能应对。”曹博沉思片刻,说道:“陈老先生,此事对晚辈来说意义重大,容晚辈考虑一二。”陈渊微笑着点头:“自然,此事关系重大,曹公子慎重考虑也是应当的,老夫明日便会在城中客栈暂歇,静候公子佳音。”
送走陈渊后,曹博回到自己的书房。屋内烛光摇曳,他坐在桌前,看着堆满书籍的桌面,心中思绪如麻。参加盛会,机遇与风险并存。若成功,他将迈出重要的一步;若失败,可能会前功尽弃。他想起了前世的遭遇,因轻信他人而含冤而死,这一世,他不能再轻易做出决定。
曹博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步。他想到了苏老夫子,这位一首支持他的长者,或许能给他一些建议。于是,他决定明日一早便去找苏老夫子商议此事。
一夜无眠,次日清晨,曹博早早来到苏老夫子的住处。苏老夫子看到曹博,见他神色凝重,便知定有要事。两人在屋内坐下,曹博将陈渊来访以及邀请他参加儒家学术盛会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苏老夫子听闻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在盛会中得到众多儒家学者的认可,对于你传播儒家思想将有极大的助力。但正如你所担心的,林宇轩等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定会在盛会上设法阻拦你。”
曹博点头道:“苏老,晚辈正是为此事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苏老夫子缓缓说道:“曹博啊,这世间之事,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与稳妥。若因害怕风险而错过这个机会,日后恐怕会后悔。你且想想,你重生一世,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打破旧制度,建立新秩序,以儒家思想教化众人吗?这盛会,或许就是你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曹博听了苏老夫子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想起了自己的初心,想起了那些在乱世中受苦的百姓。他握紧拳头,说道:“苏老,多谢您的教诲,晚辈明白了。晚辈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晚辈都不会退缩。”苏老夫子欣慰地笑了:“好,这才是我认识的曹博。既然决定了,便要好好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曹博回到自己的住所,开始认真思考参加盛会的准备事宜。他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
参加学术盛会意味着曹博将进入更广阔的舞台,但也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危险,他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又会在盛会上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