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讲学新突破

2025-08-22 1527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曹博将典籍收好,心中暗暗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他深知,苏老夫子的指导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书院,目光坚定。明日,他将带着新的感悟,踏上讲学的场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清风书院的讲学场地。微风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却丝毫没有驱散学子们眼中的热切。场地中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周围早己围满了等待听讲的清风书院学子。

曹博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手持书卷,稳步走上讲台。他的神色平静,可眼中却透着自信的光芒。台下的学子们看到他,纷纷交头接耳,对今日的讲学充满期待。

“昨日,得苏老夫子悉心指导,于儒家思想,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曹博的声音清朗,在场地中回荡。“儒家之道,非独修身,更在济世。”

他缓缓展开书卷,目光扫过台下众人,继续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儒家之宏志。然身处乱世,当如何践行?”

曹博微微停顿,见台下学子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他接着讲道:“乱世之中,权贵当道,百姓困苦。吾等当以儒家之仁爱,先解百姓之难。”

他讲述着儒家思想在乱世中的应用,将苏老夫子所授,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剖析。讲到动情处,曹博不禁挥舞起手臂,声音也愈发激昂。

“诸位,儒家非空谈之学,而是能救万民于水火的济世良方。”曹博的声音中充满力量,“我们不能因乱世而自弃,当以所学,为这乱世寻一条出路。”

台下的清风书院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有人点头,或是提笔记录。他们从未听过如此新颖且深刻的讲学,以往那些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在曹博的口中,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曹兄所言极是!”一名学子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附和,“以往只知死读经书,却不知如何将其用在实处,今日听曹兄讲学,如拨云见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讲学场地外又陆续来了一些人。他们皆是听闻曹博讲学精彩,从其他书院慕名而来的学子。这些学子挤在人群后面,努力地探着头,想要听得更清楚些。

“听闻这曹博不过是寒门出身,竟有如此见解,实在难得。”一名外院学子低声对身旁同伴说道。

“是啊,且看他讲学,条理清晰,又能结合当下乱世,绝非泛泛之辈。”同伴点头赞同。

曹博的讲学愈发精彩,他从儒家的“仁政”思想,讲到如何在乱世中重建秩序,如何教化百姓,让他们重拾希望。他的声音时而低沉,如泣如诉,讲述着百姓在乱世中的苦难;时而高亢激昂,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不知不觉间,日头己至中天。曹博结束了今日的讲学,台下顿时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学子们纷纷围上前来,或是请教问题,或是表达对他的钦佩。

“曹先生,您讲的‘以儒救世’,当真可行吗?”一名年轻学子满脸疑惑地问道。

曹博微笑着看着他,目光坚定:“只要吾等坚守信念,付诸行动,必定可行。乱世虽乱,但人心未死,儒家思想,正是那能点燃人心希望之火的薪柴。”

看着学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曹博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的讲学,己经在这些学子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然而,随着曹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也开始注意到了他。在暗处,有几双眼睛正冷冷地盯着他,谋划着新的阴谋。

曹博送走最后一名学子,转身准备离开讲学场地。他隐隐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正悄然降临,但他并未畏惧,反而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去。

曹博回到房间,坐在桌前,再次翻开苏老夫子赠予的心得笔记。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己做好了准备,去迎接一切挑战。

此时,窗外的天空中,乌云开始渐渐聚集,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