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轩脚步匆匆地回到丞相府,径首走向自己的书房。他坐在书桌前,双眼通红,脸上满是怨毒之色。“曹博,你给我等着,我定要让你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低声呢喃着,握紧的拳头关节泛白,似乎己经在心中谋划好了一场新的阴谋。而此刻的曹博,虽成功自证,但他也深知,林宇轩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曹博在清风书院的日子,并未因自证清白而变得轻松。他依旧每日早起,在书院的小径上踱步,思索着儒家思想在这乱世中的践行之道。他的身影,在清晨的薄雾中显得坚定而孤独。
这段时间,曹博在清风书院的一系列事迹,引起了书院资深学者苏老夫子的关注。苏老夫子,白发苍苍,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睿智与深邃。他一生钻研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高的追求。
苏老夫子暗中观察曹博多日。他看到曹博在讲学之时,面对学子们的提问,总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其对儒家典籍的理解之深刻,远超同龄人。而且,曹博在处理书院琐事时,公正无私,尽显品德高尚。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书院的庭院中。曹博如往常一样,在庭院的石桌旁研读典籍。苏老夫子悄然来到一旁的回廊,静静地注视着曹博。只见曹博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展颜微笑,仿佛完全沉浸在典籍的世界里。
“此子,才学出众,品德亦佳,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苏老夫子低声自语,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又过了几日,苏老夫子听闻曹博为帮助一位寒门学子解决学业上的难题,不惜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教导。苏老夫子愈发觉得,曹博不仅有才华,更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正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
终于,苏老夫子决定主动与曹博接触。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清风书院染成一片金黄。曹博刚结束一天的讲学,正准备回房休息,突然,一名书院的小厮前来传话:“曹公子,苏老夫子有请,在他的书房。”
曹博心中一凛,苏老夫子在书院德高望重,自己与他素未谋面,此番相邀,所为何事?但他并未迟疑,整理了一下衣衫,便随着小厮前往苏老夫子的书房。
清风书院苏老夫子的书房,静谧而古朴。书房内摆满了书籍,层层叠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曹博踏入书房,便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
苏老夫子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古籍。见曹博进来,他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起身相迎:“曹公子,请坐。”
曹博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苏老夫子客气了,不知夫子唤晚辈前来,有何事吩咐?”
苏老夫子打量着曹博,目光温和而慈祥:“曹公子不必拘谨。我近日听闻了不少你在书院的事迹,对你的才学和品德十分赞赏。”
曹博连忙谦逊道:“夫子过奖了,晚辈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夫子多多教诲。”
苏老夫子微微点头,缓缓说道:“在这乱世之中,人心浮躁,能如你这般潜心钻研儒家思想者,实属难得。我观你对儒家典籍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不知你对儒家思想在当下乱世的应用,有何看法?”
曹博思索片刻,说道:“夫子,晚辈以为,儒家思想倡导仁爱、礼义,即便身处乱世,亦不应被摒弃。如今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若能以儒家思想教化众人,让上位者心怀仁爱,行仁义之举,或许能为这乱世带来一丝曙光。”
苏老夫子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曹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乱世之中,权贵阶层争权夺利,儒家思想常被扭曲利用,要想真正践行,谈何容易。”
曹博握紧拳头,坚定地说:“正因如此,晚辈才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前路艰难,也绝不退缩。”
苏老夫子看着曹博坚定的眼神,心中暗暗点头,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为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践行,不顾一切。
两人在书房中,就儒家思想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治国理政到为人处世,从经典释义到现实应用,曹博的每一个观点,都让苏老夫子眼前一亮。
不知不觉,夜色己深,书房外的月光如水,洒在庭院中。苏老夫子看着曹博,语重心长地说:“曹公子,今日与你一番交谈,让老夫受益匪浅。我决定,日后会在儒家思想方面,给予你一些指导。”
曹博大喜,连忙起身,再次行礼:“多谢夫子栽培,晚辈定当不负夫子期望。”
苏老夫子微笑着摆摆手:“你且回去吧,好好休息。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交流。”
曹博告辞离开,走在回房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苏老夫子主动接触自己,是单纯的赏识,还是另有目的?自己与苏老夫子的相遇,又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