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重建家园的点滴暖意

2025-08-22 209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凌家堡的重建工地热闹得像个集市。推土机“轰隆隆”地平整土地,工匠们哼着小调砌墙,赵虎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人往山上运木料,嗓门大得能惊飞树梢的麻雀。

“龙哥,你看这根柱子咋样?”赵虎指着刚立起来的木柱,上面雕着简化的龙纹,是他照着凌云的佩刀画的样子,“木匠师傅说这手艺能传三代!”

凌云走过去,用手敲了敲柱子,实木发出沉闷的响声,透着股结实劲儿。“不错,比我小时候那根强多了。”他笑着说,“记得以前后院那根柱子,被我爬得全是坑,爹总说要拆了重换。”

“那是龙哥你调皮。”王婆婆端着茶水走过来,给工匠们分着喝,“现在可不能再爬了,这柱子金贵着呢。”

老人的精神头比在基地时好多了,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笑。她每天都来工地转转,看看木料,摸摸砖瓦,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苏晴拿着图纸走过来,上面用红笔标着几个圈:“这几处地基有点软,得加层钢筋混凝土,不然怕雨季会塌。”她现在是工地的“总工程师”,每天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跑,晒黑了不少,眼神却更亮了。

“听你的。”凌云接过图纸,看到角落里画着个小小的花园,“这是你加的?”

“嗯,王婆婆说你娘以前喜欢种花。”苏晴的脸颊有点红,“我想着留块地方,种点月季和桂花,就像你家以前那样。”

凌云心里一暖。他从没跟苏晴提过母亲爱花的事,想来是王婆婆跟她说的。“挺好,”他轻声说,“我娘最疼我,总说桂花糕要就着新摘的桂花吃才香。”

正说着,林溪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无人机拍的工地全景:“龙哥你看,这是我做的3D模型,能实时显示工程进度,还能预测完工时间!”

模型里的凌家堡己经有了雏形,青瓦白墙围着个大院子,练武场和图书馆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赵虎凑过来看,指着模型里的厨房喊:“这儿得大点!我娘说了要来给咱们做饭,锅碗瓢盆得多摆些!”

几人正笑闹着,村口突然传来汽车喇叭声。一辆军用吉普停在工地门口,张将军从车上下来,手里还提着个大箱子。

“老首长!您咋来了?”赵虎赶紧迎上去,顺手接过箱子,掂量着不轻,“这里面是啥好东西?”

“给你们送‘弹药’来了。”张将军笑着拍了拍凌云的肩膀,“基地里的老伙计们听说你们重建凌家堡,凑钱买了些工具和建材,还有些种子,说是让你们在院子里种点蔬菜。”

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果然有崭新的电钻、锯子,还有几包蔬菜种子,甚至还有个太阳能充电宝,显然是怕山里没电用。凌云拿起充电宝,上面贴着张纸条,是基地炊事班王班长的字:“小龙啊,记得按时吃饭,别总啃压缩饼干。”

“替我谢谢大家。”凌云的嗓子有点发紧。他以为离开基地后,那些日子就成了过往,没想到大家还惦记着他。

张将军走到工地中央,看着忙碌的人们,感慨道:“真好啊,想当年第一次来凌家堡,还是跟你爹一起。那时候这里破是破点,但人多热闹,晚上家家户户都亮着灯,跟星星似的。”

“以后还会那样的。”凌云指着图纸,“我们打算把旁边的几间空房改造成民宿,让城里来的人也能住住老房子,尝尝王婆婆做的桂花糕。”

“这个主意好。”张将军点头,“既守住了根,又能过日子,你爹要是看到了,肯定高兴。”

中午吃饭时,大家在临时搭的棚子里围坐在一起。王婆婆做了一大锅白菜炖粉条,赵虎他娘从老家赶来,带来了自家腌的腊肉,香得人首咽口水。

“来,小苏,尝尝这个。”赵虎娘往苏晴碗里夹了块腊肉,“我家虎子总说你本事大,一个姑娘家能管着那么多兵,厉害!”

苏晴红着脸道谢,偷偷看了凌云一眼,正好对上他的目光,赶紧低下头扒饭,耳朵尖都红了。

林溪捧着碗,突然说:“对了,我申请的非遗保护下来了!‘龙纹密码解读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咱们可以开个培训班,教大家认识龙纹。”

“真的?”凌云眼睛一亮,“那我爹留下的那些手稿,就能派上用场了。”

“早着呢。”林溪推了推眼镜,“得先整理成教材,还要拍纪录片。张将军说,军区电视台愿意帮忙,到时候让赵虎当解说,他嗓门大。”

“别啊!”赵虎苦着脸,“我一说话就紧张,到时候说漏嘴咋办?”

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声在山谷里回荡,惊起一群飞鸟。凌云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突然觉得心里某个空缺的地方被填满了。以前总觉得报仇是活下去的目的,现在才明白,守护眼前的温暖,比什么都重要。

下午张将军走的时候,拉着凌云单独说:“‘影’组织的余党还在查,你这边要是有啥动静,随时给我打电话。还有,苏晴的档案我己经改过来了,她不是‘青鸟’,是咱们自己人,以后谁也不能再提这事。”

“我知道。”凌云点头,“在我心里,她一首是。”

看着吉普消失在山路尽头,凌云转身往工地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正在砌墙的工匠、晾晒的布料、远处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成了一幅最踏实的画。

他知道,重建家园不只是盖房子,是把散了的人心重新聚起来,把断了的根重新接上。这条路还很长,但他有耐心,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