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铜锈里的体温

2025-08-20 1532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林砚第一次触摸到那片青铜残片时,指尖传来的不是金属的冰凉,而是一种近乎温热的震颤。

六月的雨把燕大考古系的老楼浇得透湿,爬山虎的叶子在窗玻璃上投下斑驳的影。她蹲在祖父林深的书房地板上,对着满地纸箱发怔。三天前,殡仪馆的烟囱把祖父最后一点温度送进云层,今天搬家公司就把他留在老宅的遗物堆成了山。

“林老师,这箱青铜器碎片要不要单独打包?”搬家师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林砚抬头,看见他脚边放着个积灰的樟木箱。箱子边角的铜锁己经氧化发黑,锁孔里卡着半片枯叶。这是祖父的“禁地”——她从小就知道,书房最里层的储藏室,这个箱子永远落着锁。

“我来处理。”她起身时膝盖磕到纸箱,里头的陶罐碎片发出细碎的碰撞声。祖父是国内顶尖的商周考古专家,毕生心血都在这些瓶瓶罐罐里,可他走得突然,脑溢血倒在殷墟遗址的探方里,连一句遗言都没留下。

钥匙串在掌心晃出轻响,她试了七把钥匙才打开铜锁。一股混合着樟木与尘土的气息涌出来,箱底铺着的暗红色绒布己经褪色,上面静静躺着七片青铜残片,最大的不过手掌宽,最小的像块指甲盖。

残片表面布满云雷纹,纹路里嵌着深绿色的锈,却在边缘处泛着奇异的暗金色。林砚戴着手套的指尖拂过纹路,突然顿住——其中一片残片的凹槽里,竟刻着半行她从未见过的文字。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金文,更像是某种介于符号与图画之间的标记,像蜷缩的蛇,又像展开的羽翼。

“这是什么?”她把残片凑近台灯,灯光穿透锈迹,在绒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时,指尖的温热突然变浓,像有股电流顺着血管往上窜,太阳穴突突地跳。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启元集团-周明远”的名字。林砚皱眉挂断。这是三天来对方第三次来电,自称是祖父的“老朋友”,想聊聊“遗物处理”,可她在祖父的通讯录里从未见过这个名字。

她重新看向残片,那半行符号似乎有了变化。刚才还模糊的线条变得清晰,像活过来似的在锈色里游动。林砚猛地想起祖父书架上那本线装的《昆仑墟考》,书页里夹着的笔记曾提到:“夏墟青铜,有纹如活,触之有温,乃通神之器。”

小时候她只当是神话,此刻掌心的温度却越来越烫,仿佛残片里封着一团火。

“嗡——”

残片突然发出低沉的共鸣,七片碎片同时震颤起来,在绒布上轻微滑动,像被无形的力牵引着拼凑。林砚下意识按住最大的那片,却见自己的倒影在锈迹里扭曲,恍惚间,竟看到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不是祖父,而是个穿着兽皮、戴着羽冠的老者,正隔着三千年的时光,与她对视。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林小姐,关于林老的遗物,尤其是青铜残片,我们很感兴趣。明早十点,启元大厦顶层见。”

短信末尾附着一个徽标:圆形里嵌着半片齿轮,半片青铜纹,正好与掌心残片的纹路对上。

窗外的雨停了,月光透过云层落在残片上。林砚忽然注意到,最大的那片残片边缘,刻着两个极小的甲骨文,她用放大镜凑近看,认出是“昆仑”二字。

祖父一辈子研究商周文明,却在晚年突然转向西域古史,临终前躺在病床上,还抓着她的手反复说:“别信那些史书,昆仑不在天上,在地下……他们要来了……”

当时她只当是胡话,此刻掌心的温度却在提醒她,有些事或许不只是传说。

林砚把残片小心放进密封袋,塞进随身的帆布包。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CBD的霓虹,启元集团的总部大厦就在那片光海里,像一座沉默的巨兽。

明天,她得去会会这头巨兽。但在此之前,她要先弄明白,祖父到底在这些青铜锈里,藏了什么秘密。

夜风吹进窗户,带着雨后的凉意。林砚摸了摸帆布包,那里的温度,比月光更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