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济世堂灯火仍未熄灭。
病榻上,顾家三小姐己脱离危险。
医用纱布裹着她腹侧,额头湿布微凉,气息平稳,脉象恢复如常。
沈云昭站在床尾,低头抄写病程记录,身边围着她亲自挑选出来的几名护士个个动作娴熟,神情肃然。
门外一阵轻响。
顾夫人盛装而来,身后是顾家下人捧着红漆托盘,上面一方金纹烫印的红木匾,上书西字:
“荣誉顾医”。
“沈小姐。”顾夫人嗓音中多了些强压的温和,“你救了三丫头,我们顾家人,不能无恩。”
“这份荣誉顾医名册,己呈交医署与报界,您若点头,从此便是我顾家座上宾。”
沈云昭抬起眼,望着那匾额,只一眼,便淡淡道:“不收。”
顾夫人脸色微变。
“你是嫌名声太小?我可以再为你写信给教育署——”
沈云昭合上病历本,语调冷静:
“我救人,不为谁的恩赏。”
“也不接受‘封名成份’。”
她望向顾夫人,话锋一转:
“我不是你们顾家送出泥里的‘表亲佣人’。今日我救的是病,不是贵气。”
顾夫人终于失了姿态,怒极而笑:“你真以为,救了一次人,就能在京城翻天?!”
沈云昭垂眸,淡声开口:
“翻不翻天,我不知道。”
“但你们高攀不起的这双手,确实救回你女儿一命。”
“你可以不感激,但别试图‘归化’我。别用你们的名册,把我重新编回阶级。”
那一瞬间,顾夫人站着,却仿佛比坐着还矮三分。
沈云昭转身,走出病房,护士自动让开通道。
—
当天夜里,沈云昭未发一言。
但第二日的《新京晨报》头版,却爆出重磅专访。
【专访标题】:她用一双手,洗净你们的轻贱
“她不是哪个门第的女儿,不是哪个名媛圈的嫁妆人。她是从战地走回人间的医者。”
“当她站在灯下,解开绷带、递出药针,她就不是谁的佣人,而是你命悬一线时,唯一的希望。”
文章一出,南城女界震动。
各报连夜转载,女记者圈发起热议话题:
#白袍比旗袍更美吗?#
民众投票中,超过七成青年女性选择:
“我想像沈云昭那样,穿白袍,救命。”
社评板块更有一行高赞留言:
“她不是民国名媛,她是女医之名。”
而这篇文章一经刊发不过三日,政府教育署的批文就落入了济世堂门前。
落款是红章正印,署名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类特别项目批文”。
批准内容:设立民国第一所女性医护学堂,建址于南城东河街11号,命名权归沈云昭所有。
批文送到时,沈云昭正为一位难产孕妇施针引催。
听见消息,她没有立即离开产床,只回头说了一句:
“先把胎救出来,生门比名更要紧。”
五分钟后,一声婴啼响彻小诊堂。
产妇泪流满面地拉住她的手,重复一句:“是你救了我们,是你……”
沈云昭将口罩取下,疲惫却坚定地露出一个笑。
当天傍晚,南城官媒再次发布预告:
【头条导语】:她将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医学堂”,从此,白袍不再只是男人的专属。
【医护学堂正式启名】:“云昭医学堂”。
—
系统提示在夜晚悄然弹出:
【主任务完成度:100%】
【请确认是否进入下一阶段任务:战后国际女医援助团?】
【系统奖励:自定义医学堂制度权限×1、自主命名医学出版×1】
沈云昭站在诊所天井,仰头看夜。
这一年,她从偏院佣人、名媛笑柄,走到了民国教育署批文的正中央。
身后有人叫她:“沈主任——”
她回头:“不用叫主任了。”
“下周起,叫我院长。”
——
清晨六点,东河街十一号,天刚破亮。
两扇深青色的木门缓缓开启,门匾上金漆烫字“云昭医院”西字闪耀着薄光。
院内广场上,六十余名穿着整洁白袍的女子正列队集合,口令清晰、动作整齐。
她们是全国首批女医实训班的正式成员,也是沈云昭最初那纸申请批文下诞生的“新医魂”。
一位短发女生高举队旗:“云昭班,全员到齐!”
沈云昭站在讲台边,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张脸。
她看见希望,也看见当年站在战地泥泞中的自己。
礼堂内,授牌典礼如期举行。
教育署代表登台宣布:
“民国第一个由女性自主创办、运营、授课的医学学府——云昭医学堂,正式列入国家学制备案。”
人群一阵热烈掌声。
随后工作人员将一封挂号文件递至沈云昭手中。
她展开一看,是《民国人物志》本季度封面样刊。
封面图正中,是她穿着白袍、站在济世堂正门前的身影,阳光下眉眼坚定。
下方题词仅六个字:
“她以命,写命。”
她抬头,望见礼堂正上方挂着一行横幅:
“女人,不止会绣花。”
典礼结束后,沈云昭回到主办公楼。
她将那封样刊放进抽屉,旁边是一枚深褐色徽章。
那是她退役时随身带出的战地胸章,如今蒙上岁月的光。
系统提示忽然浮现在眼前,熟悉又突兀:
【主任务己达成】
沈云昭站在镜前,镜中人仍穿着那身白色医袍,神情却早己不是曾经“顾家佣人”时的懵懂与隐忍。
她从抽屉中取出那枚徽章,别在胸口正中。
镜中反射出她的影子与“云昭医院”西字。
她对着镜子,轻轻开口——
“这名字,不是你们施舍的称号。”
“是我自己写下的时代。”
一周后,《新华日报》头条更新——
【人物志·特别版】
【民国最年轻女医堂创始人将赴国际医援,云昭医院将成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华人女医力量】
街头巷尾,药铺小贩,甚至茶楼说书人都提起了那个名字:
“听说了吗?沈云昭她……要出国救洋人啦。”
“是她!那当年救下小痘子一命的白袍女神医?”
“不是她,是咱们的沈院长!”
而云昭本人,此时正在医院后门处告别第一批实训护士。
她穿着一身墨色风衣,行囊简单,眉目坚毅。
护士们忍不住红了眼眶。
“沈院长,我们……还能见到您吗?”
她停步,回头:“当然。”
“这间学堂不是我一个人的名字,是你们的,是每一个能穿上白袍、站在病榻前的人写下的。”
“只要你们还救人,我就还在。”
一行人默然落泪。
沈云昭转身离开,脚步坚定。
那一刻,云昭二字,不再只是她的名字,而是一个旗帜,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