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儿!王家那姑娘在门口喊你呢,说要‘登门请教’!”邻居老李头边笑边喊。
苏杏儿挑着水刚进院,听见这话,脚步一顿,把扁担往院墙上一靠,擦了把额头上的汗。
果不其然,前院门口站着王翠兰,手里拎着两个空罐子,笑容带刺:“哟,杏儿妹子最近发达了啊,听说你那酱卖疯了?”
她话音一落,身后几个村妇立刻附和:
“是啊,镇上张记酒楼说你家的辣酱一出,客人翻了一倍呢。”
“原来我们柳河村还能出个女富户。”
“不过也有说……是你运气好,摊上祖坟冒青烟。”
王翠兰看着她,嘴角翘了下:“你这配方,是不是从哪偷来的?别被人告了就难看了。”
苏杏儿没搭话,转身进了厨房。
王翠兰尾随而入,手指点着灶台上封着红布的小坛子:“哟,这就是你说的什么‘龙须辣酱’?我尝尝看。”
她刚伸手,苏杏儿抓起一个木勺,“啪”地一声拨开她手腕,酱汁泼了半勺在她袖子上,浓辣味瞬间弥漫整个厨房。
“你嘴这么辣,就该配这种酱。”苏杏儿冷声,“想吃?回去叫你娘下聘书。”
王翠兰被熏得连退两步,刚要发作,忽听屋外传来小孩咳嗽声:“咳……咳咳……姐——”
一个瘦弱男孩扶着墙走进来,是王翠兰的小弟王宝,常年咳疾缠身,一到换季便咳得上不来气。
他一进厨房就闻到那股酱香,不由自主地舔了舔嘴唇:“好香……我能尝一点吗?”
王翠兰怒:“吃什么!她的辣酱……咳得你更厉害怎么办!”
苏杏儿却递过去一只小瓷勺,淡淡道:“辣是真辣,但你家宝儿不咳也喘,倒不如试试。”
王翠兰正要阻止,王宝却己一口吞了那口酱。
辣意上头,男孩咳了两声,忽然眼睛一亮,胸口像被什么抚平般,不再剧烈起伏,反而长出了一口气。
“娘!娘!我不咳了!”
厨房静了一瞬。
王翠兰惊得张大嘴巴。
她冲过去拉住弟弟的胳膊:“你……你真的没咳?”
王宝拍着胸脯点头:“就像喝了姜汤,胸口暖和,不痒了。”
“这……这酱有药效?”
苏杏儿看着王翠兰僵硬的脸,慢条斯理擦干木勺:“龙须椒,加了两味药草,熬制五个时辰。”
“别问我是哪两味你配不上知道。”
院外一片安静,听得人连呼吸都屏了。
王翠兰脸一青,张口却没说出话来,只憋红了脖子。
第二天一早,镇上张记酒楼的掌柜牵着马,亲自登门。
“杏娘姑娘在吗?咱想谈个月供契约。”
接着是王家药铺、林家糕点坊,三家连着来,说是专供杏娘的“龙须辣酱”和“香麦花酒”。
午后,一队官差扛着红色封条赶来,门外小旗一立:
【清溪县衙 · 粮作合作牌户登记处】
村里人炸了锅。
“什么牌子?”
“县衙立的?”
“她一个黄毛丫头,什么时候成了……牌户?”
杏儿走出门,官差当众展开诏帖。
“奉县令之命,特准苏杏儿为本地‘粮作代管户’,可独供酱料至县库及三镇酒楼,户主匾额为清溪之主。”
一锤定音,众人哗然。
苏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沈氏呆若木鸡。
而最早起哄的王翠兰,此刻站在人群后,脸色灰败。
她低头拉着弟弟,想往人堆后缩。
王宝却一把挣开,跑到杏儿跟前:“姐姐,我还想吃那个酱!”
杏儿蹲下身,捏了捏他鼻尖,回屋取出一个小坛子,亲手递过去:“这罐送你,喝汤拌饭都成,但一天最多一勺。”
“谢谢姐姐!”王宝笑得灿烂。
人群里有人低声感叹:
“你说,她以前……真是靠脸吃饭的吗?”
“谁靠脸能做出这种酱?镇上三家抢着下单,还有县令亲批?”
“怕是咱们村……头一回出了个女能人。”
“命这种东西啊,怕是也能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