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进入宝山!救援历史上血战七昼夜壮烈牺牲的姚子青营!

2025-08-15 2360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1937年9月1日的晨雾裹着硝烟味,在宝山城的断墙间滚来滚去。

李云龙蹲在北门的箭楼上,手里的望远镜正对着城外的稻田——那里的稻穗刚黄,却被昨夜的炮火燎成了黑茬。

他身后的800名士兵正扛着工兵铲往城墙根钻,铁锹撞击冻土的脆响里,混着广西狼兵送来的炸药箱碰撞声。

“挖三尺深!”李云龙对着扩音喇叭喊,那喇叭是从鬼子指挥车上拆的,铁皮上还留着“皇军”的烙印。

他摸出怀表看了眼,表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报纸——上面印着姚子青营全员牺牲的消息,那是他穿越前就刻在心里的刺。

现在指针指向六点整,距离历史上的总攻还有两小时,足够挖出能埋住半个鬼子师团的战壕。

城墙下突然传来争吵声。

李云龙低头望去,看见个戴眼镜的军官正攥着士兵的工兵铲,军装上的少校军衔在雾里泛着暗黄。

“谁让你们动城墙根的?”那人的声音带着南方口音,手指戳着墙砖上的弹痕。

“这是明代的青砖,炸塌了要负历史责任!”

“姚营长?”李云龙顺着箭楼的木梯滑下来,军靴踩在碎砖上溅起片灰。

他认得这张脸,照片上的姚子青总是皱着眉,此刻那双眼睛正瞪着工兵铲上的炸药包,瞳孔里映着导火索的红光。

“这砖能挡鬼子的九二炮?”李云龙突然把炸药包往地上一墩,帆布裂开的瞬间,露出里面裹着的TNT。

“还是能拦住坦克履带?”

姚子青的手指突然攥紧了指挥刀。

李云龙看见刀鞘上的“精忠报国”刻得极深,像要嵌进木头里。

“李团长,我知道你们川军能打。”他的声音软了些,却仍盯着那些被炸药熏黑的青砖。

“但宝山是古城,总要留点东西给后人。”

“后人?”李云龙突然扯开嗓子笑,从麻袋里掏出个日军钢盔往城墙上砸。

“等鬼子进城,别说青砖,连你坟头的草都得给你烧了!”

他指着刚挖好的战壕,那里的工兵正往内壁糊钢板——全是从蕴藻浜缴获的坦克装甲。

“这玩意儿比青砖结实,能让弟兄们多活三天,比留着给鬼子当掩体强!”

姚子青的目光突然被城根的迫击炮阵地吸住了。

36门九二步兵炮正往新筑的水泥工事里钻,炮身上的菊花纹被锉刀刮得乱七八糟,露出的白茬上还沾着河泥。

有个炮手正往炮膛里塞炮弹,弹壳上的“昭和十二年”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却被他用粉笔打了个叉,旁边写着“送鬼子回老家”。

“这些炮……”姚子青的声音里带着颤。

李云龙拍着他的肩膀往弹药堆走,铁皮箱上的锁扣还挂着日军辎重队的牌子。

“10个基数的弹药。”他踹开最上面的箱子,38式步枪的枪栓在阳光下闪成片银。

“够你打七昼夜,不,十天十夜。”

雾里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

李云龙拽着姚子青往防空洞钻时,看见高射炮阵地己经喷出火舌——那是24门40毫米高射炮,炮座上还留着华侨捐赠的铭牌。

第一架九六式轰炸机栽下来时,正好砸在城外的日军集结地,爆炸的火光里,李云龙看见那些举着太阳旗的鬼子,像被风吹倒的稻草人般成片倒下。

“高射机枪组!”李云龙对着电台喊。

城墙垛口后突然冒出片黑洞洞的枪口,12.7毫米的子弹在晨雾里织成张火网,第二架轰炸机的机翼被打成了筛子,拖着黑烟擦过钟楼的尖顶,撞在鬼子的炮兵阵地上。

姚子青看着那座明代钟楼,突然发现钟楼上架着两挺MG42,枪管正对着城外的必经之路。

“李团长这是……”姚子青的眼镜片蒙上了层水汽。

李云龙正往钟楼的横梁上捆炸药包,导火索盘成圈,像条冬眠的蛇。

“等鬼子冲进钟楼,就给他们办场烟火大会。”他拍了拍姚子青的肩膀,指腹擦过对方胸前的钢笔——那是支派克金笔,笔帽上刻着“国立中山大学”。

“比你的历史责任管用。”

上午八点整,日军的炮火突然像疯了似的砸过来。

李云龙趴在战壕里,听着九二炮的弹片扫过头顶,把城墙上的青砖削得像豆腐。

他身边的新兵蛋子正往MG42里塞弹链,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却死死咬着牙不吭声——那是昨天刚从广西狼兵阵地调来的娃娃,怀里还揣着没吃完的炒米。

“三短一长!”李云龙对着通讯兵喊。

战壕里突然炸起片枪声,MG42的射速把空气撕得噼啪响,三个点射后拖着道长长的火舌,精准地扫过冲在最前面的鬼子集群。

李云龙看见个举着指挥刀的少佐突然顿住,军靴还保持着跨步的姿势,上半身却己经飞进了护城河,血水把河水染成了暗紫。

姚子青的声音突然从东门传来:“坦克!九七式!”

李云龙拽过望远镜,看见三辆坦克正碾过铁丝网,履带下的铁丝像面条般卷起来。

他对着电台吹了声口哨,城根下突然炸开片烟尘——那是预埋的炸药包被引爆了,坦克的履带刚压上暗坑,就随着冻土一起塌陷,炮管戳在泥里,像群断了腿的蚂蚱。

“扔炸药包!”李云龙的吼声裹着硝烟滚过去。

三个背着炸药的士兵突然从战壕里弹起来,绑腿上的红绸带在炮火里飘成三道闪电。

李云龙看见最前面的兵被流弹打穿了胸膛,却仍把炸药包往坦克的观察孔里塞,爆炸声里,那辆九七式的炮塔像被巨人掀掉的帽子,飞上半空又砸下来,把后面的鬼子砸成了肉泥。

正午的太阳把城墙晒得发烫。

李云龙靠在姚子青的指挥部门口,手里的搪瓷缸正往嘴里灌炒米——那是黎行恕派人送来的,里面混着半块腊肉,油星子浮在水面上,像片凝固的血。

参谋官抱着弹药清单跑进来时,算盘珠子打得比机枪还响:“团长,打光三个基数了,鬼子的尸体把护城河都快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