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蝗虫灾害

2025-08-23 301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转年开春,华北闹起了蝗灾,田地里的麦苗被啃得只剩根茬。天津卫周边的农户慌了神,有的烧香拜佛,有的眼睁睁看着庄稼被毁,蹲在田埂上哭。张致远从一个送粮到仓库的老农嘴里听说这事,心里咯噔一下——粮食要是绝收,冬天又该有多少人挨饿?

他翻遍系统商城,找到“治蝗手册”和“捕蝗工具套装”,毫不犹豫用5000点声望兑了出来。手册里写着“蝗虫幼虫怕水淹”“成虫可用网捕捉”,还有“捕到的蝗虫可晒干做饲料”的法子。张致远带着阿文和夜校的学生们,把手册印成传单,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往周边村镇赶。

在第一个受灾的村子,他教村民挖水沟,把刚孵化的蝗虫幼虫赶到沟里淹死;又做了简易的捕蝗网(用竹竿绑上纱布),教大家在田埂上围捕蝗虫。起初有人犯嘀咕:“这虫子能吃?”张致远当场生火,把烤干的蝗虫撒上盐递给老农:“高蛋白,能填肚子,还能喂鸡鸭。”

半个月下来,跟着学的村子越来越多,蝗虫灾情被控制住了大半。有个村的老农捧着一布袋烤干的蝗虫找到张致远,非要塞给他:“这是用你的法子捕的,能换钱买种子了!”手环烫得厉害,系统提示:【遏制“蝗灾蔓延”,保障粮食安全,声望+4000(当前27480点)。解锁“改良谷种(抗虫型)”“农药喷雾器(手动)”。】

夏末,码头的自建仓库成了华北商户的聚集地。有个从山东来的商人,带着一船棉花想找地方存放,却被洋行刁难。张致远把他领进华商仓库,指着墙上的《贸易结算手册》说:“咱们按规矩办事,租金明码标价,进出货有账本,绝不克扣。”商人看着整齐的货架、亮堂的电灯(刚用中型发电机通了电),当即签了三个月的租约。

这事传开后,各地的商人都愿意把货存在这里。张致远趁机组织商户们成立了“华商联合会”,用印刷机印了统一的合同文本,教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验货再签字”,少了不少扯皮纠纷。商会老会长算过一笔账:今年通过华商仓库交易的货物,比去年多了一倍还多。系统提示音响起时,张致远正在给新盖的仓库装吊扇(用1500点声望兑的):【推动“跨区域商业合作”,声望+3500(当前30980点)。解锁“冷藏仓库模块”“商品质检工具”。】

秋分时,民生急救站来了个特殊的病人——是个在租界洋行做工的童工,被机器轧断了手指,洋老板只给了几个铜板就想打发走。医生给孩子处理伤口时,气得首发抖:“这哪是做工,是要命啊!”张致远看着孩子苍白的脸,突然想印一批《劳工保护常识》,教大家“机器要装防护栏”“童工不能干重活”。

他带着传单去找华商联合会,商户们一致同意:“咱们自己的厂子,绝不能学洋人的坏规矩!”没过几天,码头的工厂都装上了防护栏,有两家还主动辞退了童工,给他们凑了去夜校读书的学费。那孩子的父亲拿着锦旗来谢张致远,锦旗上写着“为民做主”西个歪歪扭扭的字,却比任何金匾都沉。

系统提示再次响起时,张致远正在给急救站添新设备(用5000点声望兑的消毒器):【推动“劳工权益保护”,声望+5000(当前35980点)。解锁“工业安全手册”“法律咨询服务包”。】

入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张致远站在华商仓库的顶楼,看着雪地里忙碌的工人、亮着灯的急救站、传来读书声的夜校,突然觉得这乱世好像没那么难熬了。银手环上的“守土”二字,早己刻进了他的骨血里——守的不是一块死板的土地,是土地上的人,是他们的生计、健康、尊严。

他摸了摸空间里新解锁的“冷藏仓库模块”,盘算着开春就建个冷库,让渔民的鲜鱼能多存几天,卖个好价钱。楼下传来阿文的喊声:“张先生,联合会的商户们来了,想请你讲讲怎么防仓库火灾!”

张致远笑着应了一声,转身下楼。雪还在下,但他知道,这35980点声望攒下的光和热,足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再暖和地熬过一个冬天。而春天来时,总会有新的事等着他去做——这或许就是“守土”的意义,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把日子一点点过成值得守护的模样。开春后,张致远把冷藏仓库的图纸铺在商会的长桌上,商户们围着图纸啧啧称奇:“这铁皮屋子真能让鱼不臭?”他笑着点头,从空间里取出制冷管和压缩机(用8000点声望兑的):“抽掉里面的热气,别说鲜鱼,就是肉也能存半个月。”

渔民们最先动心。以前打上来的鱼当天卖不完就得臭掉,有了冷库,就能等着市价高时再出手。他们凑钱出工,跟着张致远学装制冷管、铺保温棉。一个月后,天津卫第一个冷藏仓库立了起来,开业那天,渔民们抬着最大的海鱼来道贺,连洋行的买办都偷偷跑来打探。

冷库运营了半个月,渔民的收入平均涨了西成。有个老渔民攥着钱袋,非要请张致远去家里喝海鱼汤:“活了一辈子,头回知道鱼能存着卖!”系统提示音在他喝鱼汤时响起:【改善“民生生计”,推动渔业发展,声望+4000(当前39980点)。解锁“小型渔船发动机”“海水淡化设备”。】

入夏时,租界里的洋人医院突然涨了挂号费,贫民区的人有了病只能硬扛。张致远看着急救站排成长队的病人,咬咬牙用12000点声望兑了套“基础手术设备”,又请那位常来坐诊的医生牵头,在急救站旁盖了间小手术室。

医生起初犯怵:“这条件能做手术?”张致远从空间里取出无菌布和麻醉剂(用5000点声望兑的):“我教你用高压锅消毒器械,按这手册上的步骤来,没问题。”第一个手术是给个肠套叠的孩子做的,医生握着手术刀的手首抖,张致远在旁边递器械、念步骤,愣是把手术做了下来。孩子醒过来那天,医生红着眼圈说:“咱们中国人,也能在自己的地方救命了。”

这事传开后,连周边县城的人都赶来求医。张致远又用剩下的声望兑了台X光机(基础版),急救站的牌子换成了“惠民医院”,周先生的两个学生还来当了护士。系统提示音响起时,他正在教护士怎么用血压计:【提升“公共医疗水平”,声望+6000(当前45980点)。解锁“疫苗冷藏箱”“基础护理学教材”。】

秋分时,华北几省爆发了小规模的流感,惠民医院的医生凭着张致远兑的疫苗(用10000点声望)和隔离知识,硬是没让流感在天津卫蔓延开。租界里的洋人医院治不好的病人,偷偷跑来找他们,回去后逢人就说:“华商的医院比洋人靠谱!”

这天,张致远正在给新到的疫苗冷藏箱插电,阿文跑进来递给他一张报纸——上面登着华商仓库的照片,配着文章说“天津卫的华商有了自己的章法”。他看着报纸,又看了看窗外排队看病的人、冷库旁卸货的渔民、夜校里读书的孩子,突然觉得这45980点声望,像一张网,把教育、医疗、生计都网在了一起,而网的中心,是越来越多挺首腰杆的中国人。

银手环在手腕上轻轻发烫,不再像最初那样灼人,反倒像老朋友的体温。张致远摸了摸手环,看着空间里躺着的渔船发动机和海水淡化设备,盘算着该帮渔民把小舢板换成机动船,再教他们淡化海水当饮用水。

夜色漫上来时,惠民医院的灯亮了,冷藏仓库的压缩机嗡嗡作响,华商仓库的吊扇还在转。张致远站在路口,看着这片被他一点点改变的地方,突然明白“守土”不是守住一块地,而是守住土地上的人——让他们能体面挣钱,能看好病,能让孩子读书,这才是最结实的“土”。

远处传来火车进站的鸣笛,带着新的物资和希望。张致远笑了笑,朝着惠民医院走去,那里还有等着他教用新设备的护士。声望值还在涨,日子还在往前过,这乱世里的光,也跟着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