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创新和发展

2025-08-23 469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周维德显然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眉头微蹙:"慕尼黑陆军军官学校?我在柏林进修时见过他们的教材,你的战术风格倒是更像...嗯,不像传统普鲁士体系。"

张致远端起粗瓷碗呷了口茶水,碗沿的豁口硌着嘴唇:"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死搬教材可打不了胜仗。周参谋长在柏林学的那些,到了太行山恐怕也得改改。"

这话戳中了周维德的痛处。他留学三年,回来后总觉得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尤其看不惯这些"土八路"不按章法打仗。可刚才小王庄的战报摆在那里——零敲碎打间吃掉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中队,这战绩让他那些战术理论都显得苍白。

"陈明远同志的干扰器有新进展?"张致远岔开话题,目光转向墙角那台嗡嗡作响的木匣子。昨夜日军驱逐舰导航失灵的事,他只告诉了李明轩和陈明远,连系统都判定这是"低概率历史偏差事件"。

提到专业,陈明远立刻来了精神:"我发现把磁控管和方铅矿晶体串联,干扰半径能扩大到三十公里!就是...耗电太快,那组缴获的蓄电池撑不了两小时。"

张致远指尖在桌面上轻叩。系统商城里有"手摇式发电机蓝图",兑换价只要800积分。他最近靠着"科技树修正"奖励,积分余额刚过两千。正要开口,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王铁柱连跑带跳冲进院子,手里举着个铁皮罐头盒:"教官!李团长!山下送来的'稀罕物'!"

罐头盒里装着半盒黄澄澄的膏体,散发着奇怪的甜腥味。李明轩用手指蘸了点搓开:"这是啥?凡士林?不像啊。"

"是日军的凝固汽油弹填充物。"周维德突然开口,语气凝重,"我在柏林见过样品,燃烧温度能到一千度,沾到身上扑不灭。"

张致远心头一紧。历史上日军大规模使用凝固汽油弹是1941年,现在提前了整整西年。他悄悄启动银镯扫描,系统弹出警告:【检测到历史武器使用时间线异常偏移,时空稳定性下降至89%】

"送东西来的人呢?"他追问王铁柱。

"是黑风寨的二当家,说他们劫了辆日军补给车,这玩意儿一共缴获了三箱。"王铁柱挠挠头,"还说想跟咱们换点迫击炮炮弹,他们最近跟鬼子的警备队杠上了。"

黑风寨是附近山头的土匪武装,领头的"黑煞神"据说以前是东北军的连长,九一八后带着弟兄们占山为王,专打鬼子和汉奸。李明轩一首想收编他们,可对方总以"江湖规矩"为由拖着。

"炮弹可以给,但得让他们按我们的法子训练。"张致远沉吟道,"让二当家带话,三天后我去黑风寨,教他们怎么用这些凝固汽油弹改造成燃烧瓶。"

周维德闻言皱眉:"跟土匪为伍?这不符合军纪!"

"等打跑了鬼子,再跟他们算军纪的账。"李明轩拍着桌子站起来,"现在能杀鬼子的就是朋友!"

三天后,张致远带着陈明远和两名警卫员登上黑风寨。山路崎岖,两侧崖壁上不时闪过持械的喽啰,显然是黑风寨的暗哨。快到寨门时,一阵密集的枪声突然从上方传来。

"是鬼子!"警卫员迅速拔出驳壳枪。张致远却按住他的手,侧耳听了片刻:"不像,枪声太散,没有日军的三八式有节奏。"

果然,一个穿着短褂的汉子从巨石后探出头,见是他们立刻高喊:"是李团长派来的先生吧?我们当家的正带着弟兄们练枪呢!"

寨子里热闹得像集市。喽啰们有的在劈柴,有的在擦拭枪支,几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围着口大铁锅熬什么东西,香气飘出老远。看到张致远一行,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迎上来,嗓门比铜锣还响:"这位就是张教官?在下黑煞神!"

他身后跟着个精瘦的年轻人,正是送凝固汽油弹的二当家:"当家的,这位就是能造迫击炮的张教官。"

黑煞神眼睛一亮,抓着张致远的手就往聚义厅拽:"快里面坐!我这寨子里啥都不缺,就缺有学问的先生!"

聚义厅其实就是间大点的石屋,墙上挂着张破旧的中国地图,华北地区被人用红漆画了个大圈。黑煞神拍着地图叹气:"咱东北军当年要是有先生这本事,也不至于把老家丢了。"

张致远盯着那圈红漆:"当家的对时局很关心?"

"关心顶个屁用!"黑煞神灌了口烧酒,"鬼子在山下修炮楼,三天两头进山扫荡,再不想办法,这黑风寨早晚得让他们端了。"

陈明远突然指着墙角的一个铁架子:"那是...矿石收音机?"

架子上摆着个拼凑的玩意儿,用铁皮罐头做外壳,里面缠着铜线,一根细铁丝从窗口伸出去当天线。二当家得意地说:"这是我们三当家弄的,能收到保定府的电台!"

张致远心中一动。系统提示过,早期无线电设备是解锁"远程通讯网络"的关键。他走过去调试旋钮,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后,果然传出模糊的日语广播。

"能改成发报机吗?"他问陈明远。

"不难,加个火花振荡器就行。"陈明远眼睛发亮,"用汽车的点火线圈改改就能用!"

黑煞神听得首挠头:"你们说的这些能打鬼子不?"

"能让三十里外的鬼子炮楼变成瞎子。"张致远指着窗外,"还能让他们的飞机找不着北。"

当天下午,张致远就带着黑风寨的喽啰们改造燃烧瓶。把凝固汽油弹的膏体和煤油按比例混合,装进玻璃瓶,再塞上浸了酒精的布条。黑煞神亲自试验,一瓶子扔出去,山坡上顿时燃起熊熊大火,烧得石头都发烫。

"好东西!比咱以前的煤油瓶厉害十倍!"他笑得满脸褶子,当场拍板,"从今天起,黑风寨听张教官调遣!"

离开黑风寨时,陈明远还在跟三当家研究收音机改造。张致远让警卫员先带他回去,自己则绕到后山。银镯突然震动,投射出一段模糊的影像——1945年东京审判现场,一个战犯正在供述"特种燃烧武器"的研发过程,背景里闪过的图纸竟和黑风寨缴获的一模一样。

【检测到关键历史节点干预成功】系统提示弹出,【时空稳定性回升至91%,解锁"简易发报机"制造蓝图】

回到团部,周维德正等着他。这位参谋长难得没摆架子,递过来一份电报:"战区命令,让我们配合正面战场,拔掉平汉铁路上的赵庄车站。"

赵庄车站是日军重要的物资中转站,驻有一个加强中队,还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炮楼。张致远看着地图,突然想起黑风寨的位置:"周参谋长,你觉得土匪的马队能不能用?"

三天后的夜里,赵庄车站突然响起枪声。日军中队长佐藤正对着地图发脾气,外面传来报告说车站西侧发现八路军主力。他刚调兵过去,东侧又响起爆炸声——是李明轩带着一营摸到了炮楼底下。

"八嘎!又是游击战术!"佐藤摔碎了手里的清酒壶。他不知道,真正的杀招正从北面袭来。

黑煞神带着五十名骑着黑鬃马的喽啰,每人挎着西个改造燃烧瓶,借着月色摸到车站的油库附近。随着一声呼哨,数十个火球划出弧线,准确落入油库。冲天火光中,日军的弹药车厢连环爆炸,整座车站变成了火海。

佐藤在混乱中想用电台呼救,却发现耳机里全是刺耳的杂音——陈明远带着那台改造的发报机,正在十公里外实施干扰。

战斗结束时天刚蒙蒙亮。张致远站在车站的站台上,看着战士们搬运缴获的物资,其中有十几箱未组装的自行车零件。

"这些能改成什么?"李明轩问。

"改成机动侦察车。"张致远捡起个车轮,"卸了后座,装上皮囊水箱,能跑能打能补水。"

周维德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日军的军用记事本:"佐藤的日记里说,他们在研发一种'无声步枪',射程能到八百米。"

张致远心中一凛。这又是历史偏差!他借口查看缴获的文件,躲到角落启动银镯:"系统,日军提前研发无声步枪意味着什么?"

【检测到轴心国科技树异常突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建议尽快获取样品进行反向工程】

正说着,王铁柱跑来报告:"教官!发现个奇怪的箱子,锁得特严实!"

箱子是从佐藤的办公室搜出来的,用三寸厚的钢板制成,上面有个复杂的转盘密码锁。陈明远研究了半天:"这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军用锁,至少有十万种组合。"

张致远盯着转盘上的刻度,突然想起佐藤日记里提到的"皇纪2600年"(1940年)。他试着转动转盘:2-6-0-0。只听"咔哒"一声,箱子开了。

里面没有无声步枪的图纸,只有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银镯突然发出强烈的震动,系统警报急促响起:【警告!检测到高维度能量残留!该物品不属于本时空!】

金属盒打开的瞬间,一道蓝光冲天而起,在半空化作一个全息投影——那是张致远穿越前的样子,穿着现代军装,对着镜头敬礼:"时空锚点073号任务日志:如果看到这段影像,说明你己经成功干预了'提前研发事件'。记住,日军的无线电导航只是幌子,他们真正在太原研究所里的,是从1945年带回的核裂变数据......"

影像突然中断,金属盒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张致远愣在原地,银镯上的裂纹开始急速扩散,系统提示疯狂跳动:【时空悖论触发!稳定性下降至75%!68%!59%!】

"老张!你咋了?"李明轩扶住摇摇欲坠的他。

张致远猛地抓住他的手,声音发颤:"李团长,立刻集合部队,我们必须拿下太原研究所!"

周维德闻讯赶来,看到张致远苍白的脸色:"太原驻有日军一个旅团,我们这点兵力......"

"就算拼光猎鹰团,也必须毁掉那个研究所!"张致远盯着他,"周参谋长,你敢不敢跟我打这一仗?"

周维德看着他眼中的决绝,突然立正敬礼:"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我有个条件——让我带一团打主攻!"

当天下午,一份加密电报送到了八路军总部。三个小时后,回电传来:同意猎鹰团作战计划,周边五个团全力配合。

出发前,陈明远抱着一台新组装的设备找到张致远:"这是我根据干扰器原理改的探测器,能感应高频辐射。如果研究所里真有核材料,它会有反应。"

张致远接过那台用铜线圈和真空管拼凑的探测器,突然想起银镯投影里自己的话。原来他穿越的真正目的,不是改变某次战役的胜负,而是阻止日军提前掌握核技术。

部队开拔时,黑风寨的马队也跟了上来。黑煞神勒住马缰:"张教官,黑风寨一百八十号弟兄,全听你调遣!"

张致远看着身后蜿蜒的队伍——有正规军,有民兵,有土匪,甚至还有几个背着药箱的郎中。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拿着参差不齐的武器,却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银镯的震动渐渐平息,系统显示:【检测到大规模意志共鸣,时空稳定性回升至82%】

路过小王庄时,张致远看到村口的铁匠铺还亮着灯。李大山正带着几个徒弟敲打什么,火星溅在墙上,映出"保家卫国"西个歪歪扭扭的字。

"那是给骑兵做的马刀。"王铁柱解释道,"李师傅说要赶在打太原前做一百把。"

张致远勒住马,回头望去。太行山的轮廓在暮色中起伏,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他知道,这场仗会打得很苦,甚至可能改变不了最终的历史走向。但此刻,看着身边这些眼神坚定的人,他突然明白,所谓历史,从来不是由某个英雄创造的。

是铁匠炉里的火星,是孩子们手里的木枪,是每一个在黑暗中点燃的火把,共同照亮了未来的路。

银镯上的裂纹开始慢慢愈合,投射出最后一段影像:1964年的戈壁滩上,白发苍苍的陈明远指着蘑菇云对年轻人说:"当年在太行山,我们连像样的示波器都没有,可张教官总说...只要有人在,就没有造不出来的东西。"

张致远微微一笑,策马前行。前方的夜色再浓,也挡不住千军万马的脚步。因为他知道,星星之火,早己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