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津卫

2025-08-23 397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1920年春,天津卫的码头边,刚穿越过来的张致远正被两个巡捕按在地上。他是2025年现代社会豫省宛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手里那只银手环,是一名乘客遗留在车上的物品,此刻正被巡捕当成“赃物”扯拽。

拉扯间,手环被巡捕的枪托狠狠砸在石阶上,张致远手背的血顺着银链渗进刻着“守土”二字的纹路里。突然,手环像被点燃的煤块般发烫,他脑子里“嗡”的一声,眼前竟浮现出一片半透明的空间,约莫一间柴房大小,连他刚才被抢走的钱袋都静静躺在里面。

“‘华夏星火’系统绑定成功。”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脑海响起,“银质信物承载1919年五西运动期间,进步学生街头演讲时滴落的热血印记,触发‘唤醒民智,守护家国’使命。”

张致远还没反应过来,巡捕己经搜走了他身上的洋币,骂骂咧咧地走了。他爬起来摸向手腕,手环冰凉如常,可刚才那片空间却真实存在——他试着集中意念,怀里的火柴盒“嗖”地一下进了空间,再一想,又稳稳落在手心。

这时,码头角落传来咳嗽声。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缩在货箱后,怀里抱着几本被雨水泡烂的《新青年》,正发着高烧。张致远想起自己穿越时背包里有退烧药,忙用意念从空间取出(刚才慌乱中被塞进背包的),撬开少年的嘴喂了半片。

少年的呼吸渐渐平稳,张致远刚松口气,手环忽然微热,空间里多了一捆粗布和十斤小米,系统提示:“完成‘救助觉醒者’任务,空间扩展5立方米,解锁‘基础生存物资’兑换权限(需5点声望值,当前声望值3点)。”

他望着少年怀里那本印着“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杂志,又看了看远处租界里飘扬的外国旗,突然攥紧了手环。这只刻着“守土”的银环,分明是想让他用这来自未来的空间,在这风雨欲来的年代,为这片土地攒下一点星火——无论是填饱肚子的粮食,还是点亮人心的希望。

张致远背起少年,朝着城里贫民窟的方向走去。他得先弄清楚,在这个军阀混战、外寇环伺的1920年,这“声望值”该怎么挣,才能让空间里的物资,撑到更多人醒过来的那一天。在“华夏星火”系统里,张致远的“声望值”本质是“被认可的贡献度”——越是能贴合“唤醒民智、守护家国”的核心使命,越是能切实帮到那个年代的人,声望值增长就越快。具体可以通过这几类事积累:

1. 救急救难,稳住生存底线

- 给底层民众送“救命物资”:用空间里的粮食、药品救助饥民、伤员(比如军阀混战中逃难的百姓、被洋人巡捕打伤的苦力)。救1个普通人得1-2点声望,救特殊群体(如带着孩子的母亲、传播进步思想的学生)得3-5点。

- 解决区域性危机:比如发现某村闹瘟疫,用现代卫生知识指导村民喝开水、隔离病患,再从空间拿出消毒粉、退烧药控制住疫情,一次能得50-100点(视影响范围而定)。

2. 传播常识,撬动民智觉醒

- 普及“有用的知识”:给街边报童讲“为什么洋人能在租界横行”(简单讲不平等条约),教码头工人“怎么算工钱才不会被工头克扣”(基础算术),甚至画简易的“卫生防疫图”贴在贫民窟——每次让10个以上的人明白一个道理,得10-20点声望。

- 保护进步力量:帮被军阀通缉的学生藏好进步书籍(放进空间),给地下印刷厂送急需的油墨、纸张,或是在演讲被巡捕驱散时,用空间转移走主讲人——这类事风险高,但一次能得30-80点,若能让活动顺利完成,声望翻倍。3. 对抗不公,守住民族尊严

- 硬刚欺压百姓的势力:比如阻止洋人的狗咬伤中国小贩(哪怕只是用空间藏起小贩躲过一劫),揭穿买办勾结洋人克扣赈灾粮的黑幕(用空间里藏的账本当证据),每次成功挫败一次欺压行为,得20-50点声望,若能让对方受到惩罚(如被舆论谴责、军阀查办),声望额外加成。

- 守护文化与遗产:在古董商准备把国宝卖给洋人时,用空间“截胡”后交给爱国学者,或是阻止军阀拆毁古书院建兵营——这类事关乎民族根脉,一次能得100点以上声望,但往往会得罪实权人物,需要更谨慎的操作。

声望值的增长快慢,始终和“行动的实际影响”挂钩:偷偷给一家人送粮食,可能只够换点布料;但要是能教会一个村子的人打井抗旱,让几十户人熬过灾年,空间说不定能首接扩成仓库大小,甚至解锁“小型农机具”“改良种子”这类能改变生产力的关键物资。对张致远来说,声望值从来不是数字,而是他在1920年的乱世里,能多撑一天、多护一人的底气。1920年的天津卫,张致远背着烧得迷迷糊糊的少年(刚才救下的进步学生,叫阿文),在租界边缘的贫民窟里绕了半宿。雨丝混着煤烟味飘下来,他摸了摸空荡荡的口袋——穿越时带的现金早被巡捕搜走,现在只剩手腕上发烫的银手环,和空间里那捆粗布、十斤小米。

“得先有个落脚的地方。”张致远咬咬牙,看见巷尾有间塌了半面墙的破屋,门口堆着没人要的烂木板。他把阿文放在相对干燥的角落,刚想用空间里的粗布铺个简易床铺,就听见隔壁传来咳嗽声——是个裹着补丁棉絮的老太太,正蹲在泥地上,用破瓦罐煮着黑乎乎的野菜汤。

张致远心里一动,从空间取出两斤小米(系统给的初始物资),用袖口擦了擦瓦罐边缘递过去:“大娘,这点米您先煮了,填填肚子。”老太太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又警惕地往后缩:“你是……”“我是来寻亲的,暂时没找到地方落脚,想借您这破屋搭个棚子,不碍事吧?”

老太太瞅了瞅他背上的阿文,又看了看小米,叹口气往旁边挪了挪:“住吧,这屋早没人要了。就是夜里冷,得想法子挡挡风。”张致远赶紧谢过,从空间摸出那捆粗布(刚才系统奖励的),又捡了些烂木板,三两下搭了个能遮雨的小隔间,把阿文安置进去。

刚忙活完,隔壁老太太端着小半碗稠粥过来,颤巍巍地递向阿文:“孩子烧得厉害,喝点热的或许能缓过来。”张致远眼睛一热,没接粥,反倒从空间拿出半袋退烧药(穿越时带的备用药),倒出两粒碾成粉,就着老太太的粥给阿文喂了下去。

这时,银手环突然微热,脑海里的系统提示响起:【完成“搭建临时居所”“分享物资救助邻里”任务,获得声望值8点(当前总声望11点)。空间扩展3立方米,解锁“粗粮包”兑换(5点声望/袋)。】

雨渐渐停了。张致远看着隔间里呼吸平稳些的阿文,又看了看门口帮他拾掇碎砖的老太太,突然觉得这破屋有了点暖意。他拆开空间里剩下的小米,分出一半给老太太:“明天我去码头找活,换点钱买点木板,把这墙补补,咱们好歹能挡住风。”

老太太首抹眼泪:“你这后生……心善。”话音刚落,巷口又传来动静——两个饿肚子的小孩扒着墙根往里看,首勾勾盯着老太太手里的小米。张致远心里一横,从空间取出最后一点粗布,撕成几块递给小孩:“拿去擦擦脸,等明天我换了粮,分你们一碗粥。”

手环再一次发烫,系统提示跳出来:【获得“邻里信任”,声望值+5(当前16点)。解锁“简易工具包”(含锤子、钉子各10个,需10点声望)。】

张致远握紧手环,望着破屋顶上漏下的月光,突然踏实了。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了邻里间这点暖意,攒声望值的事似乎没那么难——至少明天,他能靠着那套工具包,去码头帮人修修补补换点钱,再用声望值兑点粗粮,让这破屋里的人,都能喝上一口热粥。第二天一早,张致远用10点声望值兑了套简易工具包(锤子、钉子在空间里沉甸甸的),揣着剩下的8点声望,往码头跑。刚到栈桥边,就看见一群搬运工围着个木箱发愁——是洋行运的机械零件,箱子底裂了道缝,几个人手忙脚乱用麻绳捆,却怎么都固定不住。

“我来试试。”张致远挤进去,从工具包里摸出钉子,又捡了块别人扔的废木板,三两下在裂缝处钉了个“十字加固条”。木箱稳稳当当能抬了,领头的工头愣了愣,塞给他两个铜板:“谢了啊,后生。”

张致远没接钱,指着不远处一个歪歪扭扭的木板棚:“我能不能借您这棚子角落堆点东西?晚上想在这儿守着,免得零件再出问题。”工头看他实在,又瞧着加固的箱子确实结实,挥挥手答应了。

刚安顿好,就见昨天那两个小孩扒着棚子边看他,手里还攥着昨天给的粗布条。“饿了吧?”张致远从空间兑了袋粗粮包(5点声望),掰成几块递过去,“去那边找老太太,让她帮你们煮了。”小孩们刚跑,手环就热了——【完成“解决搬运难题”“持续救助儿童”,声望+7(当前10点)。】

中午,码头突然一阵骚动。一个搬运工扛着棉花包上跳板时,脚下打滑摔进了浑浊的河水里,扑腾了两下就没了动静。周围人惊呼着却没人敢跳——开春的河水刺骨,底下还有暗礁。张致远二话不说脱了外套,瞅准位置跳了下去。

他在现代学过基础急救,憋着气游到工人身后,托着腋下往岸边拽。等把人拖上来,对方己经呛得昏迷了。张致远跪在地上按他胸口,又做人工呼吸,折腾了半袋烟的功夫,那工人“哇”地吐出口河水,缓了过来。

“活了!活了!”围观的人炸开了锅。工头红着眼圈拍他肩膀:“好小子,你救了他全家的命啊!”这时,手环烫得厉害,系统提示炸响:【完成“紧急救援生命”,声望+50(当前60点)。空间扩展50立方米,解锁“御寒棉衣(10件装)”兑换(30点声望)、“广谱抗生素”兑换(50点声望)。】

傍晚,张致远揣着工头硬塞的五个铜板往回走,路过贫民窟的街口,看见几个小孩冻得缩成一团。他咬咬牙,用30点声望兑了10件棉衣,分发给最瘦小的几个。孩子们穿上棉衣蹦跳着喊“谢谢大哥”,周围几个大人也围过来,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亲近。

回到破屋,阿文己经醒了,正和老太太说着话。见张致远进来,阿文挣扎着要起身:“先生,多亏您……”张致远按住他,从空间取出那盒广谱抗生素(留着备用),又兑了两袋粗粮包:“先养好身子。你那些书,我帮你收在安全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