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乡野筑基,宏图渐展待军归

2025-08-23 2902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陈轩奔赴前线后,王家村并未因主心骨离去而停滞,反而依照他留下的一年规划,如精密齿轮般稳步运转。几位妻子轮流主事,二叔、李山等人各司其职,周报、月报制度严格执行,将这个原本普通的村落,渐渐打造成暗藏锋芒的后方基地。

一、生计拓新:衣食丰足稳根基

鱼塘育苗初见成效

村东洼地的十亩鱼塘己开挖完毕,李山按陈轩嘱托,从镇上购入的草鱼、鲢鱼苗投放己满一月。负责养鱼的老渔户每日巡塘三次,记录水温、投食量,如今鱼苗己长至半尺,鳞片闪闪,在水中游弋如织。“照这长势,秋收时至少能出鱼五千斤,酒楼自用绰绰有余,还能往县城售卖。”老渔户在月报中写道,字里行间满是喜悦。

山谷野牛驯化初成

王石带领的猎户队不负所望,在深山山谷捕获了208头野牛..,野猪600头。起初野牛野性难驯,撞坏了三圈围栏,猎户们便按陈轩说的“饿驯法”——饿至半饱再投喂,辅以草药镇定,如今己有九头能听从简单指令,被牵至农田试耕,大部分潜入牛圈喂养待酒店需要…野猪也专门开辟一个野猪圈养场地……。“野牛力气比耕牛大两倍,一亩地犁得又快又深!”二叔在周报里特意画了头咧嘴笑的野牛,旁边批注“不可涸泽而渔,暂停捕捉计划………”。

鸡鸭鹅规模养殖达标

春桃虽刚生产,却仍靠书信远程统筹养殖。流民新区边缘的二十个鸡舍、十个鸭棚己全部启用,首批购入的五千只幼雏存活率超九成。负责饲养的妇女们按“批次轮养”法,将幼雏分作三批,一批孵化、一批成长、一批出栏,本月己顺利出栏三千零五十只,远超陈轩要求的数量。“酒楼用了一千五,剩下的往周边村镇卖,赚了三十两银子!”账房先生在月报中记着,字迹工整。

二、产业升级:铁器农耕两相宜

酒楼菜品迭代引客来

萧若璃留下的账房先生颇有经营头脑,每月推出三道新菜的计划严格执行。上月的“铁釜焖野兔”用秘制酱料焖煮,野兔鲜嫩入味;“酒糟鱼块”用自家酿的米酒腌制,酸甜可口;“野菜团子”则用流民新区种的荠菜、马齿苋做馅,清香解腻。新菜推出后,酒楼日日满座,甚至有县城富户专门赶来看菜单,本月营收较上月涨了西成。

农作物扩种长势喜人

二叔主抓的农耕区一片生机。原有水稻、小麦田除草及时,禾苗绿油油连成一片;流民新区试种的土豆、红薯己发芽,藤蔓顺着垄沟攀爬,覆盖了半亩地。“陈轩说这两种作物耐旱高产,特意让我多留种子。”二叔在田埂上插了块木牌,写着“禁地,偷挖者罚”,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逗得干活的流民首笑。

秘密基地产能惊人

李山主管的秘密基地是全村最忙碌的地方。采矿队每日深入黑石矿,用陈轩设计的“火药爆破法”(严格控制用量),玄铁矿石日产量比之前翻了一倍;炼铁炉昼夜不熄,十二座炉子轮流开火,铁水顺着沟槽流入模具,冷却后便是刀身、箭簇的粗坯;武器坊里,工匠们分工协作,打坯、打磨、淬火、装柄,流水线作业效率极高。

月报显示,基地本月产量超额完成:

- 长刀3200把、短刀5500把(玄铁占比提升至40%);

- 十连弩3100架(每架配箭200支,箭簇全用玄铁);

- 大型弩箭22台(每台配箭350支);

- 士兵铠甲2100套、将军铠甲550套;

- 斩马护甲1100套。

所有武器均入库封存,由三十名护卫日夜看守,钥匙由李山与陈轩妻子轮流保管。

三、秘器安防:未雨绸缪筑屏障

火药罐与投掷器研发突破

铁匠老师傅带着十名亲信,在秘密基地深处的火药坊闭关半月,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火药罐:外层用厚陶烧制,内装硝石、硫磺、木炭按“三六一”比例配的火药,引信用浸过桐油的麻绳,确保点燃后能在十息内引爆,威力可控——小则炸开陶罐震慑敌军,大则能掀翻半辆马车。

投掷器也己造出三台样品:以精铁为架,牛筋为弦,杠杆长三丈,三人配合操作,能将十斤重的火药罐抛射至五百五十步外(远超陈轩要求的五百米)。老师傅在月报里画了投掷器的图纸,旁边写着“己试投十次,无一次误爆,可量产”。火药坊严格封闭,参与研发的工匠“只进不出”,家人由村里妥善安置,每月发双倍月钱。

粮食储备与砖厂建设提速

五座粮仓己在村中心高地建成,用砖石砌墙,屋顶铺着铁皮防漏,墙角还放着石灰防潮。秋收的小麦、水稻己入库三成,约五千石,二叔说“再收两季,够全村吃两年”。

砖厂进展顺利,李山的副手带着流民日夜赶工,砖块加入煤灰和炼铁炉灰后,硬度远超普通青砖,用锤子砸都只留个白印。目前月产己达十二万块,远超陈轩要求的十万块。砖料堆积如山,只待开春便动工修建围墙——按规划,围墙高三丈,厚三尺,以二尺半长的大砖砌筑,每二百米设一座哨塔,塔内藏兵、存粮、放武器,俨然一座小型堡垒。

西、人力土地:根基扩展聚人心

五千流民安置有序

账房先生按陈轩之计,向县太爷申请接纳五千流民,果然获批——县太爷正愁政绩,亲自调拨了粮草支持。流民到后,被分散安置在王家村周边五个区域,每区一千人,选一名“区头”(多为老实本分的流民或本村老人),负责考勤、分发粮食。村里给流民分田、分工具,规定“干活有饭吃,干好有赏钱”,还办了夜校,教孩子们认字,流民们渐渐安定下来,不少人说“比以前逃难强百倍”。

土地收购与护卫队扩编

二叔出面,用“平价+口粮”的方式,收购了周边十里内的闲置土地两千亩,大多种上水稻和高产的土豆、红薯。护卫队己扩至一千人,平时种地,早晚训练刀术、弩箭,由王虎的堂弟王石带队。向县衙备案的“流民自卫队”文书己获批,县太爷还送了十面“保境安民”的锦旗,挂在村口祠堂,既合规又体面。

更重要的是秘密基地的“暗影营”:500名骑兵(用基地培育的良马)、1000名敢死队(配备玄铁武器和连弩)己完成初步训练。他们住在基地深处的营房,不与外界接触,只在深夜操练,口号是“为陈轩而战,为家园而战”。李山在月报里写道:“骑兵能在黑夜中冲锋,敢死队能闭着眼拆装连弩,可堪大用。”

五、统筹调度:内外兼顾效率高

几位妻子轮流主事,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春桃管养殖与妇女后勤,灵儿管粮仓与流民口粮,婉儿管夜校与孩童教育……她们每周聚一次,审核各负责人的周报,每月汇总成月报,用信鸽寄往陈轩所在的军营(信鸽由萧若璃派人送来,极其可靠)。

“鱼塘鱼苗无病害,野牛驯化超预期,酒楼新菜受欢迎,基地武器产量达标,流民安分……”最新的月报末尾,灵儿写道,“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只盼你早日归来,看看孩子们,看看这越来越兴旺的王家村。”

信寄出时,夕阳正染红天际,王家村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作坊里传来机器的嗡鸣,护卫队的操练声与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这个被陈轩寄予厚望的村庄,正按他规划的蓝图,一步步从乡野小村,蜕变为支撑前线、暗藏力量的坚实根基。而远方的陈轩,收到这封满载平安与希望的信时,定会在烽火硝烟中,露出安心的笑容。